下吉镇地图
下吉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及特产
下吉镇有耕地10.3万亩,有衬砌渠道17.7万米,配套设施520座、机井120眼,基本实现渠井双保险,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步由粮、棉大镇调整为以粮、果、菜、牛、鸡、犬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03年以来,粮食面积稳定在5万亩,酥梨2.8万亩,杂果0.86万亩,棚菜1.4万亩,奶牛1000头、示范养殖场2个,秦川牛1800头,笼养鸡25万只,细犬3000只。全镇有各类企业366个,其中加工业80多个,饮食业100多家、运输户150多个,康乐乳品厂被评为渭南市重点企业。至2005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8元。1997年下吉镇被陕西省政府列入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相继完成了道路铺设、街道绿化、自来水进户、低压线路改造、景贤街排水等工程,建成双官路什字1。1万平方米商业用房和北七什字商贸小区,进镇经商人员达1300多人,集会日摊位800多个。辖区有区属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34所,卫生院2所,村卫生所33个。2000年为我省著名书法家张兴斌建造了书法艺术馆。下邽中学
中学概述:下邽中学的前身是创立于清道光3年(公元1823年)的“景贤书院”,光绪3年(公元1908年)改为“景贤高等小学堂”。下邽高级中学历史演变,1895-------1904,景贤书院,1904-------1941,景贤高等小学,1941------1950,景贤私立初级中学,1950-------1962,渭南第二初级中学,1962-------1970,渭南下邽初级中学,1970--------至今,渭南下邽(吉)高级中学,名校长:王景先、杨开敏、王亦哲、付兆弟、赵兴友(有)李瑜生、李志刚、李栓良等,下邽高级中学解放后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1977回复高考制度以后,这里曾经威风八面、名震渭南,虽为渭北乡中,可是1977至1986年高考成绩在渭南名列三甲,理科本科录取率更是渭南第二。79---85年,在数学名师张维升、化学名师乔术善和物理名师的带领下,该校学生在渭南市的数理化大赛中多次名列前茅,两次名列个第一。知名校友:由于受文革影响,许多西安名校、渭南名校的老师被下放乡村中学,这里一下子人才济济。比如有前《中央日报》大记者,也有毕业于外国教会大学的英语老师,也有曾给中央首长当过翻译的俄语老师。教学名师:数学教师:张维升、李淑芳等,化学老师:乔术善,物理老师:政治老师:潘思彦、张忠兴、张百让,英语老师:武荟荃、郭正刚,语文老师:姜民石、范养涵、沈其儒、张治英,历史(地理)老师:杨文锦,1980年以后,随着文革平反,大部分名师离开这个农村中学,返回西安、渭南城市中学,还有一些进入政界,或者被省内外高校挖走。被伤筋动骨之后,这所曾经叱咤风云的乡中开始了贵族没落的脚步,没有名师,高考失败,1988----1998年几乎关门。
下邽高级中学的故事: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三顾下邽中学,屈武少年上学时就是在这景贤高等小学堂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