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乡地图
南师乡相关地区地图:
名优特产
南师乡是一个农业型乡。支撑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依靠粮棉生产,农村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南师乡依据形势和政策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全乡产业结构,坚持走“增投资,稳粮棉。兴林牧,优环境。促招商,调结构。”的发展路子。到目前,支撑全乡经济发展的优质棉、笼养鸡、生猪、秦川牛、苹果、酥梨、长毛兔等各大产业已显雏形,至2003年底全乡优质棉面积已达到14100多亩,中药材已达1500多亩,笼养鸡存栏已达10万多只,秦川牛640多头,苹果3200亩,酥梨4100亩。农业经济收入已占到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中以长毛兔在全乡发展最具典型,已发展成为南师乡的一大名优产品。长毛兔:从六十年代初,南师乡群众就零散的饲养毛用安哥拉兔,一九七八年,南师乡板西村板西组邹万安,攀金焕,石景泉饲养30多只。一九八二年兔毛价格大副度上涨,由原来每斤18—19元上涨到每斤70元,养兔效益提高。群众饲养长毛兔的热情空前高涨,以板西组为中心的养兔业逐渐发展起来,板西组当时共有97户,饲养长毛兔在20只以上的户就达72户,邹万安的兔群也发展百只以上,板西组的养兔数量发展到2000多只,养兔在南师乡以及周围的孝义、交斜、故市、吝店等乡镇逐渐发展起来。一九八三年,南师乡毛用安哥位兔已发展到5000多只,出现了饲养长毛兔的鼎盛时期,一九八八年后半年,兔毛价格出现回落,为顺应时势,解决养兔户的卖毛难问题,板西村12名养兔户给邹万安建议,成立养兔协会,邹万安积极采纳群众的建议,及时同市、县、乡三级政府联系,得到了市科协的支持,于一九八九年五月初成立了渭南市良种兔示范基地,并在村中间立了石碑。渭南市养兔协会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兔病防治、良种引进、兔毛销售等项服务,服务涉及到渭北各乡镇和塬区三官庙乡。一九九五年,协会给三官庙乡支援种兔1600余只,组织发放协会自己组织编写的《养兔知识问答》一万于册,从上海、山东等地引进巨型长毛兔,联系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客商,较好地解决了兔毛的销售问题。一九九五年以来,兔毛价格下滑,养兔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低谷”。目前,全乡长毛兔饲养量已不足千只,数量虽然出现了下降趋势,但群众饲养长毛兔的热情依然存在,随着兔毛价格的回升一个新的养兔热将在南师乡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