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地图
黎平县相关地区地图:
十、卫生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县医院住院大楼和县疾控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县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启动,改建了中潮等9个卫生院,建成了蒲洞等96个村级卫生室,全县医疗基础设施改善,救治水平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率由2002年的16.13‰下降到2006年的13.8‰,自然增长率由2002年的9.2‰下降到2006年的7.51‰,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建了13个乡镇计生服务楼,县计生综合服务楼工程开工建设,计生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制定并出台了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奖励、扶助和养老保障制度及政策,全县2158户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养老得到保障。四、历史沿革
历史变迁:“黎平山珍,芳名千里”这是古代文人对黎平古邑文化的赞叹,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有一条路名为黎平路。黎平古城,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黎平为龙标县治地,时称五脑寨,始兴土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改称黎平。北宋巡抚副使龙禹官和丞相司马光上书神宗皇帝:“蛮地古州(驻地今黎平罗里)山珍物丰。蛮民聚党作乱。”神宗下令攻打土酋杨承磊。禹官统宋军在黎平城不远的侗寨枪杀千人后,把这个寨子改称“平越寨”。这是黎平特产和兵燹较早的记载,也是黔东南至宋代以来重要的文字资料之一。黎平,雅名黎阳,素有“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之称。宋代以来,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征战不息。明代,吴勉率20万农民起义军攻占古州(今黎平罗里)、靖州一带,朝廷命楚王朱桢、汤和率兵围剿,战争长达10年之久。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黎平府,辖五开卫等14个长官司。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红军长征到贵州第一个县城黎平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确立了红军长征北上进军的军事战略路线。这里虽然几经战火摧残,但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依在。东城门洞、南城门洞等古城墙依然健在;二郎坡、马家巷、双井街等明清时期民宅建筑依然林立;湖广会馆、胡荣顺商号、九如堂等清初的商业古建依然高耸;何公祠、南泉山古寺、西佛崖、十万坪古战场等宗教军事古迹依然风采。可以说,黎平是宋代至民国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储存库。这如此厚重的宋元明清文化积淀,使黎平古城的文化品质及原生态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河流井水是一个城市的灵气,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黎平古城,南有南泉山脉环绕,北有北门山脉围拢,形成上至五开下至罗团,长宽分别十公里三公里的船形盆地。城中有清澈见底的龙溪河(现称福禄河)沿北门山脚流下清水江。城内还有五座连绵的五脑山,形成五开回龙。让人称奇的是:先人依五脑地形,运用易经、星宿、天干地支、地理学,进行推算布局,开凿“九八”七十二眼井,眼井布局形象成一幅巨大的罗汉图。这种布局挖井,在国内实属罕见。这方有个性的水井和龙溪,滋润了一方生灵,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黎平子孙,使之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黎平出进士30名,举人236人。涌现明代翰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何腾蛟、亚中大夫前吏部尚书梅友月、朱万年等众多的人才。作为唐代龙标县治地的黎平,从古籍文献上也可读到称赞黎平山水文化的一些史诗。王昌龄贬谪龙标县尉后,天宝年间(742年)在龙溪惜别好友时,写下《送崔参军往龙溪》:“龙溪只在龙标上,秋山孤月两相向。”明万历二十七年秋天,时任南京大理评事的龙起雷,从南京回黎平,徙步龙溪赋诗《祭王昌龄》:“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年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这寥寥的几句,却道出了黎平优美的地理特点,也表达了他对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无比同情和赞颂其传播汉文化的精神,诗荒开遍夜郎西的感慨。黎平古城,是东下湖广,西上云贵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重地。这里盛产杉木、木耳、山药材、牛皮等,为历代商贾云集之地,市场相当繁荣,有小南京的雅称。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会。现存清代嘉庆湖广会馆,建筑面积3480多平方米,仅禹王宫内就悬挂有“探花及第”、“状元及第”等各种扁牌题词80多件。木材方面,至今仍保存有5000多年前的阴沉木。“日有千人拱手,夜亮万盏明灯。”就是当年黎平古城繁荣的盛况。当地居民为繁荣经济,常年把山区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药材,由水路运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让黎平古城一直享誉上海等大都市。自宋代以来,“黎平山珍,芳名千里”的佳话,越传越远,经久不衰。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第一,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因此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至关重要,决定着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第二,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一路争吵没休没了,通道会议没解决,是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第三,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第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黎平县耕地面积18587公顷。辖1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0个镇,德凤镇、高屯镇、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镇、顺化乡、雷洞乡、永从乡、罗里乡、茅贡乡、坝寨乡、口江乡、双江乡、肇兴乡、龙额乡、地坪乡、德顺乡、大稼乡、平寨乡、德化乡。
二、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黎平,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极端最低气温-9.8℃。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县、锦屏县接壤。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经济发展:黎平县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8万亩,森林覆盖率58.44%。黎平县至今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金、磷、锰、煤、压电水晶、硅质原料,水泥用灰岩,饰石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矿。矿床、矿点(矿化点)106处。其中37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68处。探明储量属大型矿的有8处,属中型矿的有16处。主要开发矿种为金、硅石、饰石板材、建筑用砂石、砖瓦粘土等。木材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一位。楠竹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二位。盛产茶叶、油茶油、水果、桐油、松脂、中药材、黄金、大理石。境内油茶林14万多亩,年产精制侗乡茶油1500吨。全县有松林99.6万亩,年生产加工松脂4000吨,居全省第一位。黎平黄牛和黎平香米畅销广西、广东、湖南、及整个贵州省。硅矿石地质储量近1亿吨,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大西南工业硅生产基地之一。黎平现有特级旅游景点2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5℃。
六、经济发展
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0753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总产值完成11.2848亿元,同比增长8.1%;农业总产值完成9.6566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08亿元,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4亿元,同比增长21.6%;财政总收入1.167亿元,比上年净增3077万元,同比增长35.8%,提前两年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目标;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5.9%;各项贷款余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2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元,同比增长5.9%。全县粮食产量达16.62万吨,比上年增长1.4%。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厦蓉高速公路黎平过境段建设进展顺利,贵广快速铁路过境黎平段开工,黎平机场至洛香高速公路建设已通过审核,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县城至天生桥二级旅游公路城区段、中潮至洪州的红色旅游公路、东风林场至锦屏敦寨(果园)出县油路、坝寨至大稼通乡油路建设进展顺利,肇兴景区过境公路改道工程完工,平途经尚重至德化通乡油路开工建设。通村公路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修通村公路309.3公里。开通了黎平到广州的航班,黎平至贵阳航班加密并实现良好运营。五、森林资源
林业:林业是黎平的传统产业,早在清朝乾隆四年(1739),黎平开始人工造林,乾隆四十二年(1777),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木材畅销江淮两广。260多年营林的风风雨雨,黎平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营林经验,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70万亩,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量1415万立方米,位居全省10个林业县之首,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野兽种类为52属675种。旅游资源:黎平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有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跨度最长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和风光旖旎的八舟河名胜风景区;有被誉为原始林海和竹海的弄相山森林和太平山楠竹林等,楠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文景观有肇兴鼓楼群、黎平会议会址、堂安生态博物馆、东门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贵州东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黎平民族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形式斑斓多姿,主要有民族歌舞文化、民族习俗风情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生产生活文化黎平县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大,以产杉木为主,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8%,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
珍稀树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啄核桃、伯乐树、蔸子三尖杉、十齿花、马蹄参、香果树、伞花木、银杏、鹅掌秋、马尾树、观光木。属国家三级保护的:穗花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凹叶厚朴、红花木莲、乐东拟单性木莲、闽楠、华南五针松、青檀、白辛树、银鹊树、红木。属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三尖杉、南方红豆杉、桂南木莲、深山含笑、阔叶含笑、亮叶含笑、擦木紫楠、小叶红豆、花榈木、木荚红豆、华南桦、青线柳、木荷等。
中草药资源:黎平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药用植物有桔梗、金银花、三颗针、勾藤、半夏、独脚莲、三百棒、续断、杜仲、栀子、黄柏、山楂、乌梅、通草、竹莎、金边小黄草、竹节人参、中华秋海棠、中华雪胆等数百种。近几年人工引种栽培的有天麻、杜仲、川贝、茯苓、玉竹、太子参、沙参、牛夕等。
三、行政区划
黎平县耕地面积18587公顷。辖1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0个镇,403个村民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2008年末总人口52.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9.62万人,非农业人口13.56万人,人口出生率12.16‰,自然增长率5.33‰,符合政策生育率92.81%,人口较多的民族有侗族、苗族。主要矿藏有硅、黄金、煤等。森林覆盖率78%。德风镇为黎平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一个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德府城。港澳新区街道办事处将作为新的政府行政服务区,:黎平行政规划为:德凤镇高屯镇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镇顺化乡雷洞乡永从乡罗里乡茅贡乡坝寨乡口江乡双江乡肇兴乡龙额乡地坪乡德顺乡大稼乡平寨乡德化乡,街道办事处:港澳新区街道办事处(新的县级行政中心)、工业新区街道办事处(筹建)、城南新区街道办事处(筹建)。总计10个镇,15个乡(其中包括两个民族乡),一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