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东南州地图 > 黎平县地图 >
洪州镇地图
洪州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

一、矿产资源:洪州镇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硅矿和高岭土最具代表性,目前已探明硅矿储量590余万吨(不含河矿),可供20台6300KVA的硅冶炉同时正常生产20年,且品位极高,含硅量达99.8%以上。高岭土达蕴藏量在百万吨以上,可供年生产40万件的陶瓷厂生产150年。
二、森林资源:洪州镇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杉、松、楠竹等,珍稀树种主要有红心松、油杉、榉木、五角枫等,全镇森林面积达31.7万亩(其中楠竹4766亩),森林覆盖率达65%,森林总蓄积量为105万立方米,活立楠竹4380万根,年产竹笋45000公斤。
三、旅游资源:
1、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洪州镇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原生民风、民俗及生态保持完好,且独具特色。主要包括平架琵琶歌、芦笙、酥油茶和长桌饭、侗、苗族婚恋、古楼、风雨桥及寨门等侗族建筑。其中以洪州琵琶歌最具代表性,琵琶歌声调高雅、清脆、欢快,深得各界人士青睐,被誉为“美声侗歌”、“侗歌一绝”和侗族大歌中的一朵“奇葩”,在侗歌领域里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县特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闪光点。
2、红色旅游资源,:1934年12月,红军主力从湖南通道进入贵州,洪州镇为红军长征出湘入黔第一镇,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如红军桥、红军标语、红军井、红军桥、红军古楼、打土豪战场、红军烈士墓、红军过境人物故事、过境遗址等。
三、水能资源:洪州镇内河溪纵横,属沅江水系,水流位落差较高,水能资源丰富。洪州河是镇内主要河流,年平均流量15.4立方/秒,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11000千瓦。

“电改”工作

农村消防“电改”工作作为农村消防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洪州镇把“电改”工作作为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民生工程”四方面六项活动的具体行动之一,积极采取措施,狠抓“五到位”工作,确保全镇“电改”工作有序、有步骤顺利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镇政法委书记、分管工作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全镇“电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负责具体日常事务,统筹各项工作,为“电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到位。结合洪州镇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并下发了《黎平县洪州镇农村消防“电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对象、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确保“电改”工作的可操作性,使“电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三是培训宣传到位。举办“电改”业务培训班,邀请“电改”专家进行授课,加强行政驻村干部、村干部及“电改”操作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确保工作开展的执行力度和落实力度。同时,充分运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标语、公告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电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电改”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电改”工作宣传范围,确保“电改”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老少皆知,增强宣传效果,积极营造“电改”工作的良好氛围,认真引导群众树立“谁电改、谁受益”的思想,充分发挥群众在“电改”工作的主体作用。四是分工和责任明确到位。针对各部门单位的职能特点,对全镇“电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分工,将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并出台“电改”奖惩办法,明确奖惩制度,把“电改”工作纳入干部和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形成机关干部、村干部和单位“三位一体”工作责任追究体系,确保“电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电改”工作顺利开展有保障措施。五是监督检查到位。洪州镇成立以纪委书记为组长、供电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员为成员的“电改”工作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全镇“电改”工作的督促与检查,确保“电改”工作安排部署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把“电改”这项“民生工程”工作做好、做实,真正让群众得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