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晋城市地图 > 沁水县地图 >
龙港镇地图
龙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建于1976年。位于龙港镇新街西侧,前临106国道,后倚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与龙港烈士陵园毗邻。是湖北省名胜之一,载入了《中国名胜大词典》。馆内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共收藏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革命文物和照片五百余件。陈列分五个部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再现了彭德怀、李灿、何长工、吴致民、黄火青、曹大骏、叶金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由纪念馆管理的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彭德怀旧居、彭杨学校、红军后方医院等三十余处旧址,均列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安葬着3000余名红军烈士的公墓和17处著名烈士就义地的纪念建筑和传统教育点。1976年10月,湖北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有国家文物事业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领导和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200多名代表参加。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后,王任重同志题写了馆名,王平、程子华、傅秋涛、陈康、兰侨等领导同志多次前来视察,并题词、赠诗。

创建工作经验

启动文明市民计划提升居民文明素质——讲文明树新风工作经验之篇。为切实改变居民不文明陋习,积极培育居民公共文明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我镇全面实施龙港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镇”为主题,启动文明市民计划,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倡导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主要做法:一是因类施教促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为龙头,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龙港镇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文明常识普及,全面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及社会文明礼仪建设水平。在普通市民中,深化“我为龙港文明增光彩”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居居改变陈规陋习,参与文明龙港建设;在党员干部中,深化从政道德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良好的从政道德观念;在文明志愿者中,深化“我参与我奉献”主题教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在工商业从业人员中,深化“文明诚信”主题教育,引导其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着力打造“信用龙港”的品牌;在未成年人中,深化“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素质。
二是主题活动促提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文明素质提升。以规范居民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组织开展“道德在我身边”、“我为龙港文明加一分”、“文明交通,平安出行”、“文明创建·青年先行”、“做一个文明龙港人”、“建设文明和谐龙港我参与”、“小手牵大手,朝着文明走”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为切入点,组织开展青春龙港、激情广场”大家唱、电视歌手大奖赛、电视主持人大赛书法美术摄影三联展、全民健身日运运会等系列文体活动。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组织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健康,低碳生活”、“关爱生命,文明生活”、“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增强居民互动性,带动文明素质的提升。三是宣传引导促提升。充分利用镇本级电视台、网站等媒体资源,开设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主题的《文明课堂》、《文明辞典》两专栏,就文明礼仪常识、公共场所常见陋习、文明小提示、文明公益广告、文明播报、文明30秒、一日一文明、画说文明等内容分块定期进行刊播,通过宣传灌输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为增加专栏影响力,同步增设“文明曝光台”专栏,曝光单位、居民的不文明行为;针对曝光台内容,开设“打造文明龙港大家谈”网络、电视直播访谈节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居民、环卫工作者等就被曝光行为进行“文明大讨论”,引导居民参与其中、自律行为。通过户外广告、飘旗、宣传单、公开信、倡议书及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平台,长期引导教育督促市民改变陋习,营造“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
龙港未来: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龙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小城镇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已有和后发优势的差异,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已形成小城镇“二次集聚”的趋势。今后小城镇的发展将有三种趋势:一是由于发展较慢、区位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一些小城镇将被兼并而消失;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将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城市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龙港就属于第三种。鳌江流域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浙江省、温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省市把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发展的战略新区和重要增长极,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浙江省政府《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2004.12)提出:“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的同时,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但鉴于目前鳌江流域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造成区域整体布局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为此,温州市政府研究并建立了鳌江流域区域协调机制,就流域及中心城市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尽量避免和减少区域各县减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温州市政府在《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沿江地区发展协调规划》(2005.5)中提出“以龙港、鳌江、钱仓、萧江四镇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沿江地区的空间功能布局进行整体协调,完善和加强城市中心功能,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并逐步发展成为温州市域的副中心城市,带动温州市域南部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并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为70万人,远景人口容量为100万人,整个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左右,远景人口容量180万人。同时加大区域产业的整合和培育。重点发展灵江山海协作区(主要发展印刷、礼品、塑编、家具等传统产业,承接温州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临港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不锈钢、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鳌江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装备、轻纺服装、礼品等产业)三大板块,以及依托雁荡山、滨海玉苍山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环海及山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开发带。并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统一布局。目前,事关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南海涂围垦、临港产业基地、福温铁路、滨海快速通道、苍南发电厂、舥艚中心渔港、鳌江港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这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今后一个时期,龙港将进入从“产业城”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第三次跨越的重要阶段。该镇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温州市委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和苍南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龙港实际,树立开放、创新、务实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路子(战略方针),以龙港城市中心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新的平台和增长点,以打造“中国(龙港)民营科技城”为抓手,全力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重点是深入实施“六六”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和谐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做到在鳌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更好地整合鳌江两岸的资源优势,坚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最终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跨越。
龙港小城镇建设的启示:回顾龙港农民城兴建的全过程,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可以说它是经济转型期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一场农民造城运动,浓缩了一个地区从乡村社会结构到城市社会结构演变的全过程,是民间推进型的城市化典型。龙港的城市化经验就是依靠民间力量、市场机制和地方政府引导推进的城镇化道路。以龙港为代表的温州城镇化道路的主要特色是:民营经济奠定了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市场导向激活了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活力,农民群众构成了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社会分工形成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优势。龙港的城市化道路是浙江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美食街:
龙港特色美食街:百有街--有不少油炸食品,特色饮食,龙跃路-有不少酒家饭点,休闲餐厅,特色小龙虾。五十米之泰安地---有不少餐厅茶馆--如去茶去、阿波罗、拉芳舍、舍得坊等美食之家,还有部分美食集结地,如宫后路、西城路、夜晚的外滩等。
商业中心:
龙港商业中心:占地约17万平方米,集合了步行街、精品旗舰店、百货、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等,以及酒吧、咖啡吧、餐饮、酒店、小吃、广场、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休闲娱乐,建成后将是温州南部上规模、高档次的核心商圈。而这次奠基的广场位于商圈中心位置,占地达17000平方米,参照上海人民广场和杭州武林广场,在核心商圈的中心位置设置市民广场,并在广场的地下建设大型停车场,既满足购物人群的集散、市民娱乐休闲功能,又满足了核心商圈停车功能。市民广场的开工建设,是龙港从一个镇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转变的标志。商业中心的核心项目——财富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保证核心商圈的成功经营和良好发展,公司决定花巨资引进一流的主力店,而世界500强“大润发”在严格的选址调查后,两家一拍即合,决定在财富中心开设经营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大超市。随着瓯南大桥开通,龙鳌一体化日趋深入,龙港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的对接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心枢纽价值凸显,商贸物流便捷,同时产业升级步伐、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将得到全面的提升,龙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本公司顺势而为,融国际理念、斥巨资打造的复合街区项目——财富中心也将接受市民的检验,而此次世界500强大润发超市签约进驻财富中心,是对未来商圈市场前景的肯定,也是对财富中心综合商业价值的认可,更是看中龙港强大的购买力和商业辐射力。

特色农产品

板栗、柑桔、桂花、鳜、银鱼、对虾、稻谷、小麦、玉米、花生、黄豆、油菜、,蔬菜、茶叶

下属各村

柳庄社区宣化社区永宁社区北和社区东安社区梅苑社区新城社区杏园社区杨河社区南瑶村苏庄村柿元村小岭村木亭村辛家河村国华村马邑村张庄村赵山村里必村常柏村水泉村尧都村杏峪村河渚村西坡村曲则村梁庄村中界村西石堂东石堂吴家沟王寨村西河村固镇村孔峪村青龙村

发展理念

沐浴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龙港镇,以狠抓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人民收入为主线,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到2004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511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30万元,粮食总产量1006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一个崭新的、正在崛起的龙港正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三、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在2003年底,将该镇地处县城的原三关四村经过撤并,划分为九个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54.54平方公里,现已完成行政区域,户籍人口和资产的分割。新的居委会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建设的发展,提升了县城的城市功能,完善了城市的管理功能。

2011年度重点项目简介

序号工程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实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新农村建设。以县城—尧都连接线生态园林村建设为主,重点抓好水泉、河渚、南瑶、西石堂、苏庄等村综合配套建设概算总投资1400万元,自筹和上级补助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2社区居民文化休闲广场建设。重点完成柳庄社区、杏园社区、杨河社区居民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概算总投资1180万元(柳庄600万元、杏园300万元、杨河280万元),自筹和上级补助改善居民娱乐、休闲环境,提升生活品味3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永宁社区二期安居工程、东安社区高层安居工程、杨河社区安居工程建设概算总投资8680万元(永宁3680万元、东安3000万元、杨河社区2000万元),自筹和上级补助解决420户(永宁166户、东安144户、杨河110户)居民住房难问题,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4张庄肉牛养殖厂建设引资800万元为集体每年创收5万元,可解决劳动力50人,人均年创收3万元5沁水县生态科技渔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建设。建成集垂钓、观光、休闲与一体的大型养殖园区投资500万元左右。自筹200余万元,县扶持200余万元为集体每年创收4万元,可解决劳动力20人,人均年创收1万元,为市场年提供优质虹鳟鱼20至30万斤6经济林建设。完成2000亩核桃树经济林建设概算总投资100万元,自筹资金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创收400万元7以工代赈梅河流域西河固镇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今年总投资195万元。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70万元,县配套资金25万元可增加水土流失控制面积5.6平方公里,新增生态综合治理面积6.53平方公里,项目区治理度提高60.89%,林草覆盖率提高36%,年拦沙能力达到2.6万方,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8小岭村回迁安置楼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1887万元,县财政解决2幢11层,解决176户拆迁户住房问题9北坛幼儿园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1200万元,县财政解决解决龙港镇北坛一带幼儿入学难问题10北坛小学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2780万元,县财政解决解决龙港镇小学生入学难问题

50简介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是由原城关、杏峪、王寨三乡(镇)于2000年12月组建而成的。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侯月铁路、晋韩公路贯穿全境,全镇70%的村位于公路干线两侧。全镇辖28个村,9个社区居委会,4.4万口人,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