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镇地图
中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中村镇党委、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点工程,真抓实干,落实措施,完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服务效能。中村镇计生办巩固和完善了计生服务设施,加大了服务效能。该镇共做女扎手术70余人,上环153人,人流8人,门诊服务100余人次,咨询人数70多人,同时专门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二是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该镇计生办组织全镇农村主干、妇女主任和计生信息员,广泛地开展婚育观念宣传教育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宣传网站,组织文化宣传队,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优生优育,严格执行计生政策。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给村级计生信息员充电。对全镇28名村级信息员进行各项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四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惩制度,维护和促进基本国策的法律效能。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计生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二是对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实行奖惩机制,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给予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该镇收缴计划生育管理和社会抚养费33.9万元,占到应征总数的90%以上。
草莓之乡
中村镇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全镇现有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1990年在烟台市率先实现吨粮镇以来,连续多年亩产超吨粮。现有大棚草莓面积5000亩,采取的无毒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保证了草莓果的质量。中村镇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宝心”牌草莓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该镇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并建有龙口市中村、双于草莓批发市场。仅此一项,年可获纯收入6000万元。该镇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高度重视,建有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中心一处,良种繁育所一处,拥有健全的科普示范网络。
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迈大步。中村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村镇人民以勤劳、热情和智慧在改革开放中做出了非凡的成就,镇党委、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对中村镇建设进行了长远规划,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对中村镇驻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街道美化、亮化、净化,街道两旁楼舍构造新颖别致。目前,中村村已形成全镇及沁水西部地区集商业、信息、文化、经济为一体的集中地,发挥出小城镇建设的整体功能。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中村镇地质结构特殊,水资源严重短缺,解决饮水问题成为中村镇人民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屋檐接水”工程,“排山饮水”工程,2005年将实施引用涧河水,届时解决中村地区7000余人及部分企业的用水情况。计划生育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了“一法、三规、一例”,积极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的查处管理、计划生育“四术”等工作。目前,全镇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农网用电村村通,基本普及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设油群众文化性活动场所(农民书屋、农民俱乐部、老年人活动室、篮球场)18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科技教育推波助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镇政府本着“致富奔小康,教育要先行”的理念,实施了“科教兴镇”的战略方针。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三教统筹,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大力推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镇现有高标准的教学间600余间,全镇所有中小学生已基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二00四年,投资500余万元的中村小学综合教学楼正在加紧施工。全镇现已建立了高科技农业示范区5处,大力推广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全镇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创建“安全中村”的活动中,大力进行了社会治安的专项治理,构建了“平安中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出现良好状况。全镇共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902户,涌现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9个,县级文明村11个。中村镇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中村镇,作为沁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艘巨舰,正朝着更加广阔的海洋驶进。
基础设施
固定电话通村达到95%,入户率59%,建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讯基站五处,信号覆盖区域70%,拥有通讯用户4800余户,电力110kv、35kv电网配套完备,通村率和照明用电入户率均达到100%,19个村通公路,乡村公路通村率100%,通组率85%,有3764户,17820饮用简易自来水。全镇28所学校在“普九”攻坚中,校舍危房得到彻底改善,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楼已投入使用,住院部主楼即将竣工。——资源物产: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钒、金、铁、大理石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目前在中村投资办厂的五洲钒矿、中天钒矿、宏昌公司、振宇钒矿、商丹公司、秦鼎金矿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我县、乃至市创税的主要龙头企业。中村钒业小区已初具雏形。中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药业兴县”战略,结合实际,着力打造药业种植大镇,采取政策扶持,科技示范,大户带动,协会运作,服务引导等措施,形成了二花、杜仲、连翘、丹参等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到目前累计退耕还林24600亩,建高标准核桃基地11000亩,板栗基地10800亩,杜仲基地1660亩,连翘基地420亩,五味子基地200亩,二花基地5000亩,新建10村连片5000亩矮化连产核桃园,自然物产有柿子、木耳、香菇、魔芋、腊肉、土鸡蛋等传统农畜产品。
乡镇概况
沁水县中村镇位于沁水县城西南33公里的历山山鹿,低处晋城、临汾、运城三市交汇处,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25个自然庄,5000余户,16000口人,有耕地22837亩。是一个集煤、铁、矿、焦、运输、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乡镇。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亿元,财镇收入7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4元。
发展目标
继续做大做强“药、果、畜、菌、粮、矿、劳务”七大主导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做好龙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工作,并持续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到“十一五”实现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实现全镇彻底脱贫。
经济状况
中村镇22800多人在镇党委书记南荣民,镇长李晓青的带领下,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抓好“药、果、粮、矿、菌、畜、劳务”七大产业和名优特色产品,“以农稳镇,以药兴镇,以工富镇。”中村镇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大好态势。五洲公司、中天钒业、振宇钒矿、宏昌钒业有限公司产销两旺,年产销五氧化二钒总计1600吨以上,成为我县乃至我全市的工业经济支柱。即将建成的裕源公司、商丹公司年开采量达20万吨以上,建成投产运营多年的秦鼎金矿显示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外来企业落户中村,直接带动了我镇“劳务”产业的发展,并间接拉动了我镇集贸市场的吞吐量,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2006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0800万元。人均收入1650元。财政收入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