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漳州市地图 >
龙海市地图
龙海市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风情

春节: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千家万户,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享尽天伦之乐。元宵节:百姓家要以清茶、龟粿敬帝君,乃迷信之俗。还要吃牡蛎煮面线,谓“蚝仔面线兜,好人来相交”。举行花灯展览、灯谜会猜、舞龙弄狮等,热闹非常。三月节:民间以面粉煎成圆形薄饼,再以多种菜肴混合作馅(一般以笋丝、豆芽、豆干、牡蛎、猪肉、蛋丝等),卷包成条,叫做“润饼”或“薄饼”,以祭祀祖先,也当一次改善生活。清明节:农历三月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柳枝于门外,谓能辟邪。活动重点是扫墓,新丧之家,必备牲醴酒肴,亲祭墓所,称为“上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风俗。六月半:农历六月十五日称“六月半”。俗以粳米圆荐神,叫“半年圆”。习尚封建,但吃圆仍饶有风趣。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古称“中元”,俗称“七月半”,是个迷信的节日。备牲酒肴馔,祭祀祖先。中秋节:⒈吃月饼和糍粑赏月(也以月饼为赠送品)。⒉掷色子“博状元”,尤以石码镇为代表。重阳节:民间以芋头、番薯及甘蔗、红柿饼、花生荚、柚子等九种果品祀神,家人分吃,并以芋皮薯皮涂门槛,谓之剥鬼皮。冬节:农历十一月里是“冬至”季节,俗称“冬节”。各氏族皆祭于家庙。家家制糯米圆荐神,叫做“冬节圆”。吃了,谓之“添岁”。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百姓家要具肴馔祀神焚纸,晚餐合家欢宴。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祭灶节”。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小月二十九日夜为“除夕”,俗称“过年”。全家团圆,祭祖先,祀神袛,谓之“辞岁”。傍晚,盛备美酒佳馔,案下置炉火,合家拥炉欢饮,称为“围炉”。宴后,燃放鞭炮,焚烧旧灯架,拣列其炭十二块,视其红黑,以验来年的晴雨。同时尊长要给未成年儿孙“压岁钱”,习称“红包”。一家人各就所好,尽情欢乐,最早午夜才就寝,谓之“守岁”。

行政区划

龙海下辖:石码街道办事处(石码镇)、海澄镇、角美镇、白水镇、浮宫镇、程溪镇、港尾镇、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紫泥镇、东园镇、东泗乡、隆教畲族乡、双第华侨农场、九龙岭林场、程溪农场、良种场、苍坂农场、林下林场、角美工业开发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东园开发区、龙池开发区。
乡镇面积:程溪镇247.3平方公里,角美镇163平方公里,九湖镇87平方公里,浮宫镇81平方公里,白水镇80.4平方公里,隆教乡75.56平方公里,港尾镇69.6平方公里,紫泥镇68平方公里,海澄镇61.4平方公里,东泗乡59.42平方公里,榜山镇56平方公里,颜厝镇52平方公里,东园镇35.4平方公里,石码镇5.26平方公里
乡镇人口数(2010年数据):角美镇人口近12万人,榜山镇人口7.6万人,海澄镇总人口7.56万人,石码镇总人口66735人,紫泥镇人口5.8万人,九湖镇人口56829人,浮宫镇总人口5.2万,颜厝镇总人口数50786人,港尾镇总人口数45311人,白水镇人口4.5万人,东园镇总人口39142人,程溪镇人口37562人,东泗乡人口23435人,隆教乡总人口23145人

中共贵州省松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龙海,男,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中共贵州省松苗族自治县委书记。1981.9—1983.7铜仁师专学习,1983.9—1987.8德江一中任教,1987.9—1989.7贵州教育学院学习,1990.9—1992.10德江团县委,1992.11—1997.10德江堰塘乡副书记、乡长、书记,1997.11—2001.1石阡县常委、组织部长,2001.2.—2002.6石阡县委副书记,2002.7—松桃县委副书记、县长、书记

气温情况

累年平均状况: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在20.5~21摄氏度之间。400米以上的塔潭山区18.4度。各地年际变化在1.1度左右。月际变化: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最热的7月平均在28~29度之间,最冷的1月平均12~13度,4月平均17.5~20.5度,10月平均20~23度。极端状况: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至8月,平原、沿海极高值为35~39度,西部低山区在30~35度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至2月,沿海平原极低值在-1~1度之间,西部低山区为-2~-6度。霜期:以日最低气温小于3度为霜日标准算,塔潭初霜在12月23日,终霜2月15日。步文、东泗、程溪下叶初霜12月31日,其余地区初霜在1月7~12日,终霜均在2月1~8日。霜期天数:港尾、隆教、浮宫、白水、颜厝少于25天,石码、海澄、九湖、东泗、郭坑、角美、程溪下叶、芙山26~35天,步文40天,塔潭55天。气温地域差异:海拔700米以下地带,高度每上升100米,春季回暖迟3天,秋季降温早4天,每年农作物生产季缩短7天。塔潭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全年作物生长期要比沿海、平原短1个月。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2008年,龙海完成造林总面积1740公顷、花卉种植面积1633?33公顷;国家级南美白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政府考核验收。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农民饮水工程27处、河道整治清淤89.4千米;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公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增5个,总数达到22个,涌现了颜厝巧山村、港尾卓岐村2个省级示范村和角美下士村等5个漳州市级五类典型村,新农村电气化县通过省政府考评验收;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海漂”垃圾治理,有4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发放国家对渔民的燃油补贴610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67万元。
城市建设:2008年,龙海24个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锦江道东段一期工程等12个项目已经进入建设,芦州路建设工程等6个项目做好开工前准备,解南路拓宽工程等5个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平宁路渠化岛、港口片区人行道、街心公园绿地、中山公园绿地、紫云公园等改造修建工程。房地产项目共计33项,总建筑面积约279.26万平方米,总投资44.6亿元,完成投资9.32亿元,其中已竣工验收的项目5项,动工建设的项目17项,进入前期工作的项目11项。
民生保障:2008年,龙海顺利通过科技部2005—2006年度科技进步考核。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称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市广电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正式启动。建成启用市疾控中心大楼,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水平。相继开征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民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福建省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程溪镇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
人民生活:2008年,龙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992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72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57人。全市参合农民60.4万人,参合率达90.15%,已为2.35万名参合患者补偿医疗费用3000多万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359户、2165人,人均每月低保金提高17元。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对267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32.38万元。程溪镇叶仑、东天尾、和山3个异地迁建村,总体规划安置774户,已有435户迁入新居;双第华侨农场实施“侨居造福工程”,新建房屋391套,已有100多套竣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为全国60个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之一。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新一代电视安全接收系统甘文试验点”项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件件落实。

经济建设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工业总产值53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5.07亿元,增长2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11亿元,增长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3亿元,增长20.0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3亿元,增长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48亿元,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0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6546元,增长14.9%。工业经济。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6.33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55.8%;实现工业税收17.4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62.86%。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总数达353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76家,实现工业产值410.45亿元,增长22.1%。全市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项目总投资60.3亿元。全市现有驰名商标6个、福建省著名商标24个、漳州市知名商标41个和省名牌产品32个。鸿一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紫山集团已挂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3个技改项目纳入全省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三农”工作。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1.8%、3.3%、14.4%、12.4%和4.3%。培育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家,其中:国家级两家、省级6家;水仙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4个、无公害农(水)产品标志使用权两个、无公害产地和产品双认证16个。兑现发放国家对渔民燃油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购买农机补贴和早稻良种补贴1.4亿元。新建农村水泥公路38.65千米,3个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六千”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共投入资金1807.3万元;新增安全饮水人口14.7万人;第一轮22个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第二轮19个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种植名贵树木、建设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17个。角美镇被评为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双第农场侨星管区和东园镇厚境村被列为漳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联系点。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131个村、2.01万公顷。项目建设。全市48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其中:列入漳州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29个,完成投资29.4亿元;省级在建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3.67亿元。后石电厂七号机组并网发电,金龙客车整车下线,长春化工二期、凯景钢铁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海洋石化25万吨级码头、国家一级渔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厦漳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厦漳跨海大桥已开工建设。对外开放。全市共新批外资项目53个(含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2.5亿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2亿美元,增长50%;出口总值10.85亿美元,增长3.4%。在全年重大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50个,总投资5.8亿美元,注册外资2.5亿美元。已报批项目24个,总投资2.5亿美元,注册外资1.1亿美元。成功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节和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百花村交易会;接待台胞2146人次,其中,团组28个1489人次。2009年,龙海实现生产总值294.79亿元。增长12.8%;全部工业总产值590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1.82亿元,增长1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01亿元,增长23.5%。财政总收入31.34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收入17.4亿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3元,增长41.2%;农民人均纯收入7188元,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28%。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7.02亿元,比增15.1%,完成年度计划的1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2亿元,增长10.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伴之以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比增19.5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87亿元,比增31.43%。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总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2元,比增12.2%;农民人均纯收入8056元,比增12.1%。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效落实,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0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控制在年初预期4%的目标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3.7%,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以内。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1年是奋力开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开局年,安排和实施好新一年的发展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全市工作会议的要求,考虑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衔接,建议2011年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生产总值416.5亿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工业总产值939.7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92.3亿元,增长22%;——农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44.9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级收入27.4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7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98亿美元,增长25%;——出口总值14.27亿美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4%左右;——万元GDP能耗0.6吨标煤,下降1.96%;——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0.4259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4957万吨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020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73人,下降12.2%。
龙海市人力资源来源:随着近年来龙海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龙海市用工、人力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为此,龙海市人力资源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为各个工业园、工业区寻找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中以福建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南靖的主要人力资源来源。福建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也称为青创兼职中心。多年来为众多的企业、工厂输送大学生人力资源。在服务企业、工厂的同时,也为更多的漳州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漳州青创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企业——我们——学生”,坚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将逐渐形成以兼职就业推荐服务为龙头,集漳州大学生兼职就业服务、跨地区兼职就业交流协作、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兼职就业服务窗口。

地质构造

县境断裂构造极发育,褶皱表现不明显。规模甚大的长乐——南澳深断裂带、厦门——南靖大断裂带在境内交汇,次级断裂交错分布。长乐——南澳深断裂带呈北东走向,斜贯县境,宽40公里,由三条平行断裂组成:(一)镇海——白塘的北东向带状玄武岩及串珠状古火山口;(二)港尾断裂及变质岩带;(三)角美铺透断裂,白云山——太湖山断裂带。断裂带始成于晚三叠世,此后继续活动,控制燕山晚期(白垩纪)侵入岩及佛昙群玄武岩的分布。第四纪时活动强烈,切穿红土台地和滨海阶地,控制了海岸基本形态,形成漳州断陷盆地、近代地震及温泉沿断裂带分布。厦门——南靖大断裂呈东西走向,分布于厦门、漳州、南靖一线,宽5~20公里,横贯县境。断裂带发生于晚侏罗世,形成后继续活动,第四纪活动仍很强烈,九龙江西溪北岸继续上升,普遍发育为阶地和红土台地。第四系沉积厚度不超过10米。西溪南岸则继续下降,更新统地层被埋于全新统冲积海积层之下,第四层厚度达81米。东泗环状断裂为东泗火山环状构造的组成部分,由官浔断裂、渐元山断裂、象坑断裂,保林断裂、南山断裂、东山尖断裂、后塘岩——鹰径断裂、山后断裂、丹坑——陈坪断裂、水浒——大宅断裂十条弧形断裂组成,围成一个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单条断裂长短不一,短有1~4公里,一般6~8公里,最长15公里;宽数米。褶皱县境侵入岩及第四系覆盖区约占总面积的90%,其中能表现褶皱的上侏罗统地层分布面积仅占10%,于白云山、寨山、三尖山一带发育一个褶曲群,由一个背斜、两个向斜组成,轴向北东,长14公里,宽8公里。此褶曲群为长乐——南澳深断裂带继续活动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