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渡苗族乡地图
罗渡苗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风情
罗渡苗族乡是川南苗族的聚居地,境内的王武寨,享誉中外,苗家歌舞,独具特色;苗寨风情,留连忘返,苗族文化,博大精深,苗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喜爱唱歌跳舞,常常配以芦笙、牛角号、唢呐吹奏与牛皮鼓,打击乐伴奏,男男女女在一起载歌载舞,舞蹈多姿多彩,风格独特,苗家歌曲有开春歌、迎新歌、指路歌、敬酒歌等,歌曲格调清新,歌声娓娓动听。苗家服饰是厚重文化的积淀,男性服饰制作简单明快,蓄发挽于头,包白色青色短帕,上身着青麻布衫,衣领四周以及右衽上乡有花纹,外套短褂有花纹,穿中长裤,栓2—3圈约一尽宽的青布腰带,两端绣白花纹。女性服饰多以蓄长发,盘于头顶,用自制青羊毛线帕包头,包帕状似园盘,另有精工刺绣的牌子,两端用红色线栓在包帕的正面,牌子的边缘点缀多串五色珠子,极为悦目,其服饰色彩艳丽,多为手工刺绣缝制而成,胸前衣牌与精美斑斓的围腰飘带,配之以传统精工蜡染的百褶裙妆点出苗家姑娘的端庄与美丽。罗渡苗族乡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王武寨流行苗族古歌、诗文、故事,常见的文体活动有跳花山,打手毽,其中王武寨花山节规模宏大,场面热闹,风情浓郁。民俗文化
苗族风俗,独具特色,苗族文化,博大精深。婚俗:主要有一为旧时的媒人撮合,父母抉择,重三媒六证,彩礼装套,依父,母完婚;二为交际求偶,即未婚男女通过“踩山”、“踏月”等社会、生活交际活动,漫舞欢歌,情投意合,定下终身。三为上门求亲,即男女互通情书,自由恋爱后,男子请媒人登门求亲,以“三回九转礼”、“插伞礼”、“成亲礼”等形式定下亲事。
花山节: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苗汉同胞聚集在事先选定好的高山草地,用牛皮鼓、唢呐、芦笙、竹箫、口弦、牛角号等乐器配以歌舞共庆一年的丰收。现在每年的花山节均在王武寨举行。
蜡染:是苗族同胞用树脂作染剂将布制品染成各种花纹作衣饰的一种传统的美术工艺,相传已久。早在1932年,美国人葛维汉在川南王武寨见到蜡染刺绣点花裙爱不释手,索取样品带回成都,至今仍珍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2002年葛维汉的外孙格雷厄姆·罗素和帕特·罗素再次到王武寨访问时也询问了其外公遗作中的苗族蜡染的发展情况,并饶有兴趣地展示书籍中当年在王武寨收集的苗族蜡染图案。苗族蜡染工艺已成为苗族工艺中的一树奇葩。
敬奉祖宗:每年腊月三十日,苗族同胞家家户户打糍粑,并把糍粑抬到自己的祖宗神位前,烧香、磕头礼拜。每年的秋收季节里,要择日吃新,把当年生产的新粮爪果等煮熟后,呈奉上天和祖宗。苗族乡手毽:川南苗族广为盛行的民族体育活动,由王武寨民族校挖掘整理,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参加省第11、12届民族运动会竞技表演,均获一等奖。2004年珙县举办了首届川南苗族手毽邀请赛。该体育项目参加民运会后得到省、国家民族体育界的高度认可,并将列为下届民运会的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