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阳镇地图
螺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一、螺阳灵山仙境:螺阳灵山仙境位于螺阳镇锦东村坑内,与张坂镇交界。景区怪石林立,风景秀丽。惠安县志有“平山寺仲声传灵山”的记载。明末惠安知县陈玉成“赐进士”,弃官出家,于灵山寺题下“孝泣幽明”四字。这里的“仙公祠”传说更为神奇。二、螺阳王潮墓:螺阳王潮墓位于盘龙村西北800米处的凤旗山东麓。墓依山为陵,呈“干”字形石构地宫,在闽南一带极为罕见。墓的主人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信臣,公元885年,王潮与其弟王审知随河南人王绪的部队南下福建,893年归降于唐,后授其泉州观察使、工部、户部尚书,敕拜福建观察使,授威武军节度史,死后封为秦国公。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中国雕艺城:中国雕艺城地处国道324线福州至厦门段的中心位置,占地108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雕刻艺术品开发、生产、展示、商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设有石雕工艺精品、影雕加工区及配套的展示馆和多功能商务中心。惠安中国雕艺城已被确定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推荐点。
四、崧洋山:崧洋山位于惠安螺阳镇五音村,惠安县城南十里许的许坑柄村之东南,为县之主山。本县东南沿海最高峰。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惠安县》:“松洋山,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山之绝顶呈弧形隆起,全由花岗岩构成。石坡“飞炉古地”的石磐上,有圆形巨石二块,相距30米,从远处眺望,宛如“蟹眼”,晶莹如生,俗呼蟹目岭。双眼之间,有一直径50厘米之圆洞,深不可测,泉水源源自内溢出,名曰“蟹眼吐涎”,据传直通东海,为古时祈雨之处。磐石宫的两侧两块大石头对峙,谓之“蟹谷”。明·康朗幼时于此山筑室读书,甚简陋。明代襄惠公谓崧洋山“此山磐迂回环,当出名贤”。康朗号磐峰。县志所载“飞炉古地”,就是指石磐宫的香炉飞人康家而康朗出生一事。五音石塔在康朗家庙南侧水沟边。此塔四方形,高约4米,底宽2米左右,四周用条石砌成,塔顶横置五条以“金龟石”开采来的石板。当敲打这些石板,石板便发出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声音。原康朗宗祠(后改为家庙)有“燕子穴”和“金龟石”,古人传说:“金龟塞水口,纱帽九十九。”明·嘉靖年,康朗受黎太爷之骗,雇用工人打金龟石造了五音塔。五音村因此而得名。崧洋洞在崧洋山之阳。洞口仅容一人侧入,中乃廓然,可容200余人。洞口石罅有老藤,直垂三丈余,入者缒以下,不枯不萌,亦一奇观。唐末著名诗人韩偓入闽居泉避乱,尝隐崧洋山,赋有一诗,后人把这首诗刻于崧洋洞石壁:“微茫烟水碧云间,拄杖南来渡远山。冠履莫教亲紫阁,衲衣且上傍玄关。青邱有地榛苓茂,故国内堦麦黍繁。午夜钟声闻北阙,六龙绕殿几时攀?”,《惠安县志·石刻志》载:该诗刻位于惠安县崧洋山崧洋洞。然所寻无所获,崧洋洞未发现石刻痕迹,且《全唐诗》亦未收本诗,故仅存疑。崧洋山峰峦叠翠,奇石嶙峋,景点殊多,人称五音二十四景,如“文房四宝”、“八仙围棋”、“两鹏朝天”、“神蛙含露”、“金鸡孵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