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镇地图
螺洲镇相关地区地图:
古今对比
明至清朝,店前、吴厝、洲尾村(当时螺洲仅3个村),吴、陈、林3姓不足千户人家,中进士者27人、举人101人、武举11人。著名人物有:吴复任明洪武间的工部右侍郎,陈若霖任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宝琛为清末代皇帝宣统的“太师太傅”。陈氏一门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民国时期有国民党上将陈长捷等18人高级将领。当今有科学院院士陈彪、田昭武,诗人作家陈运和。螺洲还是市定老革命基点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中共闽侯县委书记林立等11人。该镇文物众多,有建于南宋末年的孔庙,建于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的灵山寺,有清代陈宝琛所建五楼——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清朝末年状元王仁堪的状元府,还有天后宫、螺女庙及螺仙胜迹、曲水观澜等碑刻。洲尾村的观澜书院创于清朝。1994年镇内有1所中学、4所小学、4所幼儿园,在校学生2088人。1所镇卫生院,15个医护人员。1座电影院。镇内有福建地质学校、省商业学校、省地质干部学校、省公路学校、市机械职业学校、省武警总医院、省地质疗养院、市职业病医院、市轴承厂、市量具厂、市粉末厂等省、市单位20多个。
资源状况
1994年有2680户、15270人(含驻区单位、机关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427人。耕地面积155公顷。民国时期即盛产福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仍以柑桔为主产,是电影《闽江桔子红》的外景地,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蔬菜、奶牛、猪、家禽等多种经营。1994年有柑桔1700亩,蔬菜839亩,水产养殖120亩。年提供柑、桔3800吨、蔬菜1263吨、牛奶650吨、水产品210吨、蛋品250吨、生猪2900头、家禽60960头。螺洲镇紧靠福厦公路,距福州机场仅3公里,镇内基础设施齐全,村村通机动车及程控电话,建有自来水厂一座,可供全镇居民饮用。现有福日包装材料厂等三资企业11家,乡镇企业89家,年产值1.48亿元。主要有建筑、运输、食品加工、塑料制品、鞋类、电器、石制品、花茶等。1994年社会总产值2.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8亿元,人均收入2922元。杜园、乾元、敖山、天福4村为千万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