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昆明市地图 >
禄劝县地图
禄劝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县辖3镇13乡,有192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4228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7665亩。年末总人口457719人,总人口中,女性219827人,占总人口的48.03%;非农业人口26808人,占总人口5.86%,少数民族人口140787人,占总人口的30.76%;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1021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56%;苗族13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46%;傈僳族1454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33%;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07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65%。全年出生8965人,死亡3262人;迁入3772人,迁出4227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4.2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区划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3个镇、13个乡:屏山镇、撒营盘镇、转龙镇、茂山乡、翠华乡、团街乡、云龙乡、中屏乡、皎西乡、汤郎乡、马鹿塘乡、大松树乡、九龙乡、则黑乡、乌蒙乡、雪山乡。

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广阔的山林和土地上,有裸子植物130多种,被子植物127种。用材林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冷杉、旱冬青、白杨、桉树、樟树、椿树等;经济林有油桐、油橄榄、山碴、花椒、苹果、桔子、板栗、核桃等;绿化防护林有梧桐、柳树、圣诞树、竹等;薪炭林有栋类及其他杂木树。其中,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苏铁、急尖长苞冷杉和三级保护的黄杉、三尖杉、大王杜鹃等珍稀树种。野生动植物药材有2000多种,名贵药材15种,属国家重点药材品种有254个。野生食用菌品种繁多,松茸、牛肝菌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菌种。
矿产资源:禄劝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8条,大多水流急、落差大,具备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可供开发利用量达22万千瓦。矿藏资源主要有铜、铁、锌、铝、钛、芒硝、石棉、石灰石等十多种,储量大、品位高,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野生珍稀名贵植物有黄杉、冷杉、红豆杉、三尖杉、黄花杜鹃、大王杜鹃、美登木等。滇中第一高峰轿子雪山海拔4247米,一山四季,移步换景,引人入胜,是昆明地区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红军长征途经的铁索桥、皎平渡和翠华毛主席纪念馆等旧址,已成为全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矿藏比较丰富。主要有铁、铜、铅、锌、银、钛、硫铁、磷、芒硝、石棉、石膏、石灰石等。其中,以铁、铜、铅、锌、钛、硫铁、磷和芒硝分布广、储量丰富。根据地质矿产部门初步勘探,钛矿是特大型。
水利资源:禄劝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除纵贯县境的普渡河、掌鸠河外,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加之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达42.24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径流量为6347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9.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为22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0829千瓦,仅占可开发利用的4.9%。

社会经济

综合情况: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568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5541元,比上一年增长1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927万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0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工业仍然是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22.7:40.3。全县生产总值占昆明市的1.53%。非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85346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4.7%。
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大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90626万元,比上年增长5.84%。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吨)29936吨;农村用电量5369.7万千瓦小时。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支柱产业的作用有所减弱,工业生产经济效益有所下滑,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40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6.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948万元,比上年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9%,实现利税8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8%。建筑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759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全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规模稳步增长,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182万元,比上年增长40.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6507万元,比上年增长45.8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2.1%;农村投资13320万元,比上年下降14.67%,占全部固定资产的5.86%;农村私人投资8999万元,比上年增长0.8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8%;房地产投资18356万元,比上年增长95.9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8.1%。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状况、邮电通信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3574公里,比上年增长16.4%;拥有客运车432辆,其中农村公交车237辆,出租车115辆,货运车1706辆。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91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机拥有量2.69万部,电话普及率32.03%;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
国内贸易:2008年,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9212元,占全县的35.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34347万元,占全县的64.12%。
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1369万元,比上年增长47.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76万元,比上年增长46.3%;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0101万元,比上年增长63.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2008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277482万元,比年初增长28.3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46420万元,比年初增长27%。各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162954万元,比年初增长了49.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28420万元,现金支出893187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2.2%和13%;全年净投放现金64767万元,比上年增长24.48%。全县保费收入达1003万元,比上年下降了12.02%。
科教文卫体事业:教育工作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以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县发展战略。2008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9.48%,初中毛入学率108.77%,全县小学在校学生40946人,中学在校学生27160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137人。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3%,电视人口覆盖率94%。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城镇医疗体制改革,完善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加强卫生、医政、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村合作覆盖率97.3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0个,病床116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36人。

旅游资源

位于县境东部的乌蒙轿子雪山,“石氏柱千初,峻岩峥嵘,云蒸霞蔚,上顶白雪,下接普渡(河),一山四季”。以“奇峰绝壁”、“云海佛光”、“七彩悬瀑”、“惠湖积雪”、“万亩杜鹃”、“高山草甸”和虫L枝盘曲、姿态各异的“枯树林”、冷杉林等山、石、水、雪、雾、树、花组成的独特自然风光,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1989年经昆明市政府批准列为自然保护区。1993年列为云南省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千百年来,生息繁衍在禄劝这块神奇、美丽的上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开发和建设禄劝,并在山山水水之间,留下了许多文物胜迹。其中以营盘山新石器遗址、三台山高浮雕摩崖造像、契字岩彝文摩崖石刻最有价值。

城市历史

禄劝县是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已发掘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唐南诏东霎37部中,境内有罗婺部、洪农碌券部、掌鸠法块部。宋大理政权时,罗婺部以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冠三十七部”。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禄劝州,辖易龙、石旧二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和正德二年(1507),先后撤易龙、石旧县并入禄劝州。隆庆元年(1567)以武力革除凤氏土知府职后,遂改设流官。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撤州设县,隶武定直隶州。民国2年(1913)隶滇中道。4年(1915)隶云南省公署。民国24年(1935)5月、25年(1936)4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两度经过禄劝,历时12天,行程985里,共经过14个乡(镇),66个办事处,311个村。红军攻占禄劝县城后,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群众,开仓放粮,救济贫苦人民。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深受群众欢迎。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张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至今保留完好的“红军壁画”、“普渡河铁索桥战场”遗址、“毛主席长征路居纪念馆”和金沙江皎平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禄劝纪念馆”等革命纪念胜地、革命文物以及冒着坐牢、杀头危险,用6只小木船摆渡3万余红军的各民族老船工,为禄劝42万各族人民增添了光彩和荣耀。禄劝也因此被列为昆明地区中国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民国38年(1949)4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三支队二十五团到达禄劝、寻甸、会泽、巧家四县结合部,开辟和建立“寻禄新区”,开展组织发动群众,打击反动势力,收编、改造民变武装,瓦解游杂武装,剿灭土匪,摧毁国民党乡、保政权,建立乡解放委员会的工作。5月下旬,“边纵”三支队党委批准原汤郎巡检司第八代土巡检金洪照参加革命队伍的要求,并组成“滇桂黔边区纵队三支队二十五团游击大队”,金洪照任大队长(亦称“金大队”)。这支以进步的彝族上层人士指挥的革命队伍,在新中国建立前夕,转战禄劝、武定和滇东北地区,为各民族的解放,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战功。12月13日,游击大队进入禄劝县城,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禄劝全境解放,隶武定专一区。1953年4月改隶楚雄专区,1958年4月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禄劝随之。1983年9月9日改隶昆明市。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禄劝县,同年11月25日成立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90年辖3个镇,15个乡,194个办事处,2512个村民委员会。全县的解放,标志着禄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碎身上的枷锁,推翻千百年的封建统治,翻身作了主人、但是,从国民党县政府手中接收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咦、百废待兴的禄劝。为了巩固和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从1950年起,县委、县人民政府继清理积谷、征收公粮后,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清匪反霸和镇压反革命的胜利,保障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使各族人民得以扬眉吐气,安居乐业。按照《土地改革法》,1952年1一11月,全县分两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使各族人民从根本上铲除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通过土地改革,广泛组织和发动各族群众,划分农村的阶级阵线,建立贫下中农的阶级队伍,在各族农民中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分子,使之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的各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耕牛、房屋或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但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迫剥削下的农民群众,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很差,部分地区的贫苦农民,因无力抗御天灾人祸而出卖家产或土地,少数富裕农户乘机买田买地,积聚财富,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的端倪。为了保卫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尽快发展生产,改善各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向困难户发放种子、耕牛、农具贷款,扶持生产,发展家庭副业,增加农民收入;商业、供销部门按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千方百计组织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上门收购农副产品,把党和政府的瘟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按平等、互利、互助的原则,开展生产互助,帮助贫困农户渡过难关,使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