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山乡地图
茂山乡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概况
茂山乡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旱雨两季分明,初霜期11月8日,终霜期3月20日,无霜期253天,年均降雨量996mm,年均日照2236小时,水资源年均流量1.1亿立方米。茂山乡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茂山乡年均气温14.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相对湿度为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经济发展
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茂山乡的乡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实力不强。2007年,茂山乡GDP11019万元,人均GDP仅为2937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33.5万元。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渠道单一,2007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534元,比全县平均水平1921元少387元。基础设施薄弱。病险水库多,配套不完善,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长年带病运行,无法保证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乡村公路路面等级低,通达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规模、品位、档次、功能及配套设施均满足不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人力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各类人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茂山乡经济发展的又一“瓶颈”。思想观念保守,改革开放滞后,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不健全,在乡域经济竞争中如何打好时间差、空间差、信息差、制度差方面未能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经济发展优势:茂山乡的发展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利民惠民政策将更加广泛地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二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北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有力拉动茂山乡的发展;三是国家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建设项目的启动,将给茂山乡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四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茂山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五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全乡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热情高涨,为加快茂山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措施:茂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业农村工作是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实抓好,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科技措施。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逐步减少务农人口,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一)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二)大力发展畜牧业,在依靠科技,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做好畜禽疫病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冻精改良技术,着力发展肉牛、生猪养殖;(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快脱贫致富战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37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l0个村委会分别是:茂山、甲甸、永定、永翠、归脉、东屏、丽山、斗乌、至租、娜拥。2006年末总人口为9336户375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69户803人,农业人口8867户36718人,农业人口占97.8%;居住着汉、彝、苗、傈僳、白、回、壮、傣八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34人,占总人口的20%。85%的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97.4%的农业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设施
人民生活: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019万元;农业总产值达8084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达187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4元。社会事业:全乡10个村委会通电、通路、通水,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8公里,农村通电率达100%,80%的群众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85%的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97.4%的农业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两基”和“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10个村委会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初级中学2所,完小1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