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西乡地图
皎西乡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卫生
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民小组,5368户,总人口22576人,居住有汉族、彝族、傈僳族、傣族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全乡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独生子女367户,杜绝超生超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6.7%。卫生事业发展良好,乡卫生院设备齐全,有医务人员12人,可提供住院床位25个,村村均有卫生室和保健室。农村新合医疗参合率达95%,运转良好。
特色产业
1、特色餐饮文娱,1.1特色风味,撒坝火腿乌骨土鸡黑山羊牛干巴野生菌小锅酒,1.2文娱活动,火把节罗婺神鼓跌脚舞唢呐笛子月琴斗牛赛马对歌秋千彝族、傈僳族、傣族服饰,2、皎平渡红色旅游,皎平渡红色旅游景区在省、市、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皎平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已建成集旅游——商贸——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小集镇,小集镇常住人口700余人,流动人口1300余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500余人次。旅游线路:昆明——禄劝——翠华——撒营盘——皎平渡——云龙水库——团街——禄劝。旅游景点:参观毛主席路居旧址、铁索桥、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洞、小米马金花纪念碑、皎平渡红军纪念馆、云龙水库大坝。3、矿产业皎西乡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和旅游资源。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铜矿、铁矿、铜夹铁矿,储量丰富。皎平矿山是昆明市规模较大的非煤矿山,年产量达40余万吨,产值约1.02亿元。4、畜牧业。5、种植业。为使群众尽快增收致富,乡党政班子和挂钩单位深入挂钩点调查研究,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已成立“花椒种植协会、青椒种植协会、白芸豆种植协会”,目前正准备筹建以杉乐村委会为主的漾鼻核桃种植协会,计划年内落实3000亩。
基础设施
多年来,我乡切实加强水、电、路和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580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二是完成市级试点永善村委会大村组新农村建设,长麦地村委会戴家组、章卑康组,皎西村委会八组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完工;三是完成了投资210万元的乡党政办公楼及住宿楼改造;四是投资300余万元进行了皎平渡集镇建设;五是累计进行农网改造3560户;六是完成皎西街大牲畜市场建设;七是完成皎西街至皎西村委会八组的村组道路硬化,平定、卢家坪村委会道路硬化正在建设;八是教育方面共投入150余万元进行了学校排危及基础设施建设;九是投资43万元进行了发展公路改造;十是投资20万元建设了皎平流通大桥;十一是完成了皎平变电站建设;十二是建设了联通、移动基站,开通了联通、移动电话。上述重点项目圆满完成,总投资额累计达3000多万元。
人文地理
皎西乡位于禄劝县城西北部,距禄劝县城108公里。地理坐标东经营102°27′,北纬26°07′。东接马鹿塘乡,西邻汤郎乡,南接撒营盘镇,北临金沙江,与四川会理县隔江相望。乡人民政府驻地距禄劝县城108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54.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1米(轿子山),最低海拔为890米(皎平渡)。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3个村民小组,5368户,总人口22576人,居住有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7803人,占总人口的35%。皎西系彝语“老路”之意,清代属皎平马,民国时期属镇康乡,1950年为镇康区,1951年属第四区,1953—1957年为第六区,后改为皎西区,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复设区,1988年改设乡。皎西乡是云南省昆明市的北大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是滇北进入川南的交通咽喉,是昆明的“后花园”、禄劝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旅游重镇。
农村经济
2006年末,皎西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8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9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0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8元,各项存款余额200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058.2万千克,人均占有粮食472千克。
扶贫开发
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2001--2007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20万元,项目覆盖2800户,主要开展以水、电、路及公益事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65万元,受益270户1148人。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工作,2007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8人次,超额完成县下达的49人的输出任务,实现劳务收入381.9万元。
基层组织
全乡有17个党支部,684名党员。其中:机关支部6个,128名党员,农村支部11个,556名党员,困难党员户94户,60岁以上党员165名。2007年的党建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为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健全组织机构,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年初与各支部签订党建目标考核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纠风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依法依规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没有上访等现象,做到平稳换届,10个村委会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积极开展党员关爱送温暖活动,四月份组织60岁以上的老党员免费体检;利用春耕生产下村的机会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契机,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座谈,重温入党誓词及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乡政府划拨6000元专款作为11个村支部“七·一”座谈会活动经费,走访慰问42户老党员;切实做好“三培养”工作,推荐28名年轻致富能手参加市、县举办的素质教育培训班;根据县委的要求,乡党委举办150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培训班;工作中实行领导干部挂村责任制,强化“三会一课制”的落实;严格组织发展的程序,按照发展党员“三制”开展工作,上半年纳新28人,转正46人。目前,我乡的党建工作已基本走上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