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营盘镇地图
撒营盘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撒营盘镇全镇国土面积524平方公里,辖德嘎、升发、撒老乌、尚德、卡柱、美能、三蒙、书西、康荣、宜岔、幸丘、芝兰、高安、兴安、招桂、三合、照块、撒冲、坎邓(芝兰、高安、兴安、招桂、三合、照块、撒冲、坎邓等原为双化乡辖管,2006年双化乡并入撒营盘镇后行镇辖属撒营盘镇)19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族等多种民族。撒营盘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大牛棚山,海拔3155米,最低点德嘎背争古村下撒、马、则三乡镇交点海拔1610米,耕地主要集中在低山之间的小坝子里,尚德、撒老坞、卡柱、美能、三蒙、芝兰、招桂、高安、兴安等九个村委会是全镇的粮食主产区,其余村委会均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气温底,自然条件差。全镇年平均气温13.2℃,年降雨量1006.5毫米。宗教信仰
撒营盘,位于昆明以北大约150多公里(公路距离),靠近金沙江和四川。这里以当地居民皈依基督和基督教堂较多而著名。在撒营盘的基本都是英国教会的耶稣教教堂,这些英国教会的传教路线是四川——贵州——撒营盘。镇上的教徒和耶稣教堂不仅很多,而且还有发展。在撒营盘,少数民族人数和少数民族信奉的西方宗教都占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信奉的西方教堂不仅得以恢复,而且还有较大发展。教徒多集中在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中间,教堂更多也是在少数民族重要居住的广大农村。据61年统计,仅撒营盘镇就有80多所教堂,在并不富裕的撒营盘,这确实是一组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虽然教堂的建筑大都是简单的砖混结构,但高高矗立的十字架依然使它们很容易就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20世纪初,基督教开始出现在撒营盘信奉原始宗教的黑彝中间,并迅速传播开来,教堂开始出现,由此开始了撒营盘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碰撞与交融,也由此出现了宗教史和民族史上最奇特的景观。然后,这个有彝、花苗、凉山黑彝和汉族杂居的地区,宗教成了他们生存的需要。撒营盘旅游区以大众生态旅游理念为导向,丹霞景观、生殖文化、彝族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以一山(火期山)、一水(秘乐河)、一谷(秘乐谷)、一村(坎凳大村)、一镇(撒营盘镇)为依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良好结合在一起。民间艺术
拱王音乐:撒营盘镇是基督教进入最早的地方之一,在撒营盘镇就有西南神学院。而禄劝县其他各乡镇基督教教堂也分布众多,信教人数众多,因此基督教音乐与我当地少数民族民歌融合是必然的。其西方音乐与“拱王音乐”融合成独特的音乐,流行于乡村。在不少乡村基督教教堂中,星期天礼拜日都会唱出很多这样的曲牌。现阶段不仅被禄劝县彝族人民所认可,而且还渗透到苗族、壮族、黎族、傈僳族以及汉族中。“拱王音乐”与基督教音乐是从乐曲上相融合,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形成统一。基督教思想与当地巫术是相矛盾的,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有许多歌曲都是相互融合的,即有“拱王音乐”的特点,又有西方基督教音乐的特点。刺绣工艺:撒营盘镇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族等多种民族。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从传说中的父系始祖希慕遮到公元前五世纪的祖先笃慕,经著名的“六祖分支”后,繁衍成唐天宝年间的三十七部,笃慕28世孙罗婺部雄冠其中。撒营盘西南不远处的云龙乡著名的洛尼山(今名幸邱山)应是笃慕避过洪水的地方,洛尼山山川秀丽,一直为笃慕十四世孙罗婺部的驻地,他们居此筑寨,成为群酋会聚之所。禄劝第一城易龙城就筑在洛尼山下的本长村,唐、宋、元均为政治文化中心。在彝汉杂居的村落里,两个民族的服饰和刺绣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出现了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汉族刺绣长期受彝绣的影响,围腰亦采用黑布作底,彩色丝线绣花,明快响亮,与彝绣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两种刺绣也有区别:彝绣采用大色块,对比强烈,风格粗犷;汉绣显得更为精细,色彩稍显含蓄。汉绣图案有牡丹、腊梅、“新式花”、南瓜花、麦瓜花、草兰花及小鸟、小鱼、喜鹊等等,而彝绣的典型图案是大红花、粑粑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