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下乡地图
路下乡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路下乡水电、石材、毛竹、林木、气候等资源丰富。区内可供开发水力资源达6000千瓦,现已开发百丈沶、三万里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900千瓦。引资300万元,对百丈祭电站进行技改,现已开始开始发电,技改后装机容量由原来的840千瓦提高到1900千瓦。届时,全乡开发水电资源可达2500千瓦。石板材品质优良,储量丰富。全乡储量达2000多万立方米,尤其以法竹坑闪长岩“654”为著名,目前已引进外商进行开采,并引进板材加工厂17家,锯机达70多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毛竹质量好,出笋率高,全乡现有毛竹2.13万亩,占全县毛竹面积的四份之一。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为81%,林木总蓄积量33万立方米。有乡办林场3个,总面积为1.9万亩。经济建设
地处县境西北,离县城34.6公里,为闽东北重要通道之关口。清代以前,村中建有林氏祠堂。民国初,村首建教堂。民国后期,建2层土木结构国民学校校舍1座,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村中北南走向的百米街巷,有十几户卖土纸、光饼、豆腐、药材、日杂小铺。“大跃进”期间,建农具厂、粮站、供销社和小学综合楼等,建筑面积共4781平方米。1974年3月,前汾溪至路下公路修通,始辟公路旁建设新地段。此后5年间先后建公社、农行营业所、税务所、供销社、卫生院、农资门市部等综合楼及竹木器具厂,建筑面积共4000多平方米。1979年8月,公路延伸至门里,400米长新街初步形成,街旁陆续新建公社、邮电支局、粮站、财政所、茶站等一批砖木、砖混结构的二三层综合楼,建筑面积7301平方米。1982年,装机800千瓦的百丈漈水电站建成投产。1988年,日供水500吨的简易自来水厂投产。同年,新街铺设7米宽、400米长的混凝土路面。同时,沿村前溪岸500米路段铺成5米宽混凝土路面,并建2条钢筋混凝土平板桥,连接溪两岸。1989年,建路下初级中学校舍,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展现状:目前,路下乡党委、政府正着手进行集镇建设和,规划设立开发区。全乡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县率先完成全部行政村的有线电视架设,全乡实现村村通路、通电视、通自来水。路下籍海外华侨2万多人,他们人在异乡,心系桑梓,捐资200多万元,为路下华侨中学捐建了黄郑兴礼堂、黄柯清玉科技楼、图书馆、校大门。创设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