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乡地图
马湖乡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状况
马湖乡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棉花、豆类、芝麻、玉米、山芋、花生等。耕作制度主要是一油一稻、一麦一稻、一油(麦)一棉。200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含复种指数)为104524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832亩,总产量18638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8100亩,总产6956吨;棉花播种面积4600亩,总产178吨;蔬菜播种面积4742亩,总产6092吨;瓜果播种总面积1950亩,总产2045吨。马湖乡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村大批劳力外出务工,原来的家庭养殖业近年来迅速凋萎,农村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百头猪”、“万只鸡”的养殖大户。2005年牛存栏数1686头,牛肉产量39吨;猪存栏14256头,猪肉产量1931吨;山羊存栏数1420头,羊肉产量49吨;家禽饲养量38.9万只,禽肉产量399吨,禽蛋产量1443吨;马湖乡养殖水面4200亩,水产品产量总计994吨,产值600万元。马湖乡果树面积245亩,其中经果林200亩。栽植杨树2138.1亩,道路绿化长度36.5公里,路旁植树3万株,全乡栽树百亩以上的大户3户:其中王恩平412亩、胡友玉186亩、蔡国庆105亩。马湖乡森林覆盖率10%。
地理气候
马湖乡属皖东丘陵地貌,江淮分水岭南侧,海拔高程一般为30-40米,最高为50米。平均年降雨量为94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5℃,无霜期为234天。主要土属、土种为下蜀系黄土衍生的粘盘黄棕壤等。马湖乡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马湖乡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乡镇企业
马湖乡个体私营企业共有56家,年产值1780万元,主要经营内容为农产品加工、收购以及和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比较有规模的企业主要有:安徽凯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伟。该企业原为“三官振兴花生场”,从事花生收购、加工、经销业务,2003年在肥东新区投资500万元新建占地22亩的花生加工区,更名为“安徽凯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建有5条花生脱衣、烘干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产值1.1亿元,利润200万元,现有员工110人。该企业作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县内外享有盛名。马湖复混肥厂该企业由原乡镇企业改制,现为股份制企业。年产“东马”牌复混肥2000吨,产值200万元,利润20万元,上缴各项税收5万元,是马湖乡测土配肥的主要肥料生产企业。优质米运销加工企业马湖集街道个体私营企业主陈兴刚、刘华富,三官街道个体私营企业主赵夕龙长期从事优质粮油的加工、经销,各自建有优质米加工机械2台(套),年加工优质米5000吨以上,产值1500万元。
经济现状
2007年马湖乡人均纯收入4012元,列全县第15位,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农业收入、外出务工以及养殖业收入等三大块。其中外出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马湖乡定点统计,农民2007年生产费用支出899元;税费支出1.3元;生活消费品支出1360元;子女教育支出270元;医药费支出120元;建房支出130元;社会亲友赠送及赡养支出190元。恩格尔系数为59%。马湖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口943人。县乡2007年两级政府救济金37.7元。乡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12户,年人均赡养费2160元。分散在各村的五保人数为274人,人均年赡养费1460元,城镇低保人口定期补助18人,每月收入180-220元。
基础建设
马湖乡因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是省、市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开发乡镇之一。在马湖乡自筹资金中,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特大标准塘45口,大中塘130余口,打各类砖井、压水井1500余口,基本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马湖乡现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6座,拦水坝1处,大中型塘坝600余口,蓄水总量1200万立方米。马湖乡农田自流浇灌1.5万亩,提水浇灌1.2万亩。驷马山引江工程二级干渠在马湖乡设二站、三站二座,是引江工程的重要枢纽。1997年马湖至店埠油路通车,结束了马湖乡不通油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由于省、市、县农村道路建设投资加大和“村村通”工程实施,马湖乡各行政村全部修通砂石路,行政村通路率达到100%。106个自然村已有95个自然村修通砂石路,通路率达到90%以上。梁兴、大赵、岗赵、三官、岗吴、科李沙河等村修通了水泥路,总长达到22公里。马湖乡砂石路、水泥路总长60公里,共投入资金780万元。马湖乡拥有长途客运车辆14部,肥东、合肥、巢湖、全椒、滁洲、上海等地区都有直达班车服务。拥有短途客运、出租车22部,货车、农用车15部。马湖乡共装固定电话4000部,占农户总数的70%,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电信业务年营业额130万元;马湖乡建有电信营业大厅一座,移动通信发射塔2座,联通通信发射塔2座,马湖乡手机拥有量约为3000部;设有移动、联通收费网点2处。2005年中国电信开通宽带业务,实行微机联网上网;马湖乡拥有微机15台,邮政业务隶属古城邮电支局,设邮政代办点一个,梁兴、大赵、塘东等3个村属高亮投递区。马湖乡有供电台区50座,杆线长度95公里,电网覆盖率100%,年用电量150万千瓦时,居民用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5653元。
社会事业
教育,马湖乡有中学1所,小学13所,在岗教师、职工116人,在校中小学生2814人,学前班儿童658人,总计在校学生347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4.6%,专职教师合格率100%;2005年马湖乡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4.4%,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89%;1986年—2005年共办扫盲班40个,脱盲人数2000人,农民技术学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各类农民5000人(次)。科技,示范园:马湖乡小陶科技示范园创办于2000年,由陈长贵投资2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50亩,栽有甜油桃、柿、枣等各类果树,年产值30万元。小陶科技示范园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中央、省、市、县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示范园的情况,认为是在贫困地区实行农业开发、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陈长贵本人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市、县人大代表,奥运火炬手。示范户:马湖乡涌现各类科技示范户150多户,主要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运用先进的栽培、养殖技术致富的专业户。如沙河村袁成彬山芋淀粉加工,小陶村吴国扬蘑菇生产,马湖村葛宗贵、小陶村毕金能发展养猪,大王村王恩平、岗赵村胡友玉造林栽果树等都在马湖乡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科技示范的典型。文化,马湖乡文化广播电视站共有工作人员6人,建调频广播发射塔1座。有线电视用户200余户,能收看到中央、省、市、县全部频道节目。每年由乡、镇组织1—2次文艺汇演和送电影下乡活动。2007年小陶村举办第一届“桃花节”,开发“农家乐”旅游资源。民间工艺有剪纸、碑刻等。卫生,马湖乡建有乡级卫生院1座,床位35张,卫生从业人员15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3人;门诊病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有医疗设备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有简易手术室、妇产室;门诊部3处,分别位于冯山大街、马湖大街、三官大街。村级卫生室18个,卫生从业人员22人。计划生育,马湖乡设有计划生育办公室,属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人员2名。马湖乡成立计生协会,各村设计生协会分会,由一些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党员、群众组成。马湖乡各村设有计划生育服务室14个,主要工作是掌握计生信息,做好育龄妇女的服务,宣传避孕节育措施,实行规范化服务,促进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现。2005年,马湖乡人口出生率14.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76.2%,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属三类乡镇。精神文明建设,马湖乡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每年政法系统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平安校园”活动;计生协会开展“计划生育文明户”活动,妇联开展“五好家庭”、“三八红旗手”、“女致富能手”活动,县妇联开展捐助女童活动。马湖乡政府所在地冯山大街、马湖大街实行环卫承包制,设立固定垃圾点,定期清运;2006年建设路灯30余盏,2007年建成冯山大街下水道500米,街容、街貌有所改观。宗谱、宗祠、庙宗、姓氏来源及分布马湖乡千人以上的姓氏有马,王,李,周,赵,吴,刘,杨,林,何,丁,黄等12个姓氏。同姓的多以自然村聚集。各姓均有自己的宗谱、支谱,无守宗祠。马湖乡传说中有竹范寺、顾君庙等2座庙宇,现已湮灭无踪迹。马湖集“八角庙”毁于文化大革命,80年代重建,已不具有往年的规模和结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