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双乡地图
麻双乡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赣粤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昆(明)厦(门)高速公路,规划中的赣(州)韶(关)铁路和赣韶高速公路,赣州机场将迁建南康凤岗镇。景点有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其中“生佛寺”初建于唐代)、东山公园、文峰塔、大山脑旅游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陈赞贤义士墓。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太窝天主教堂(清同治间建)、文峰龙湫石刻(明嘉清间刻)、安舒桥(明成化间建)等。产业发展
麻双乡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生产、市场化推进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培植新产业,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麻双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1、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全力推进农民增收,麻双乡结合山区地理条件特征和农民传统种养习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科学制定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等纲要性规划文件,对麻双乡近期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规模开发。优质大米作为麻双乡的主导产业,按照国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总体要求,在生产上做到了区域化规划、基地化布置、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稻米品质优质化、栽培技术标准化、加工利用多样化,其中,今年麻双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8000多亩,同时在东排村建立了300亩无盘抛秧优质稻示范基地,夏秋两季都喜获丰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农业发展战略要求,麻双乡生猪、果业、油茶、皇竹草等特色产业,也发展迅速,麻双乡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其中东排村刘邦则、王庆信为主的生猪养殖协会利用生猪示范基地组织培训,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促进生猪生产。果业发展上,今年在圩下村新增了300亩高山油茶示范基地,同时东排村官坑280亩改良油茶示范基地(涉及3个村民小组近120户农户)、麻双乡老街260亩改良油茶示范基地已经协调落实,正组织开展山林流转。东排村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原赣粤高速堆料场建起了80亩皇竹草示范基地,现长势喜人。官坑水库50亩水面采取水下养鱼、水面养鸭、岸上养猪的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果业方面,东排脐橙园在原有50亩的基础上新增扩面积100亩,松江村新建了一个占地50亩的脐橙园,黄坑、城孜、黄埠连片1500亩建立一个桉树基地。同时麻双乡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拆后空心房和门前屋后,按照人平半亩果的要求,大力发展庭院果业。在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方面,麻双乡积极培育壮大麻双果林场。占地300多亩的麻双果林场今年依托果业、生猪两项产业,年销售额顺利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5万元,年利润30万元。2、积极组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增强农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麻双乡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中,积极组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在乡里组织了麻双乡优质大米产业协会,同时在各村结合各自产业优势组建相应的产业协会,如在圩下、甫竹、里若等村,组建了油茶产业协会;在黄坑、坝孜、黄埠等村组建了生猪养殖协会;在松江、花潭、鹅坊等村组建了家禽养殖协会;在麻双、东排等村组建了果业协会。麻双乡共组建各类新型经济组织16个,其中乡级产业协会2个,主要是麻双乡大米加工协会和麻双乡果业协会,村级产业协会14个,参加产业协会农民达到3000多人,辐射带动近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尤其是麻双果林场果业协会,东排村生猪养殖协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展产业、学习技能、交流信息的新阵地。今年麻双乡还积极培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成员,共举办七期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600多人。行政区划
麻双乡有以下村子:下厅村、黄埠村、东排村、坳背村、城子村、黄背村、坝孜村、麻双村、黄坑村、鹅坊村。基础建设
2005年,从抓示范点入手,强势推进“抓点、整线、扩面”工作,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一是高标准抓好东排、圩下、黄埠3个示范点建设,东排村猫石精品小区23户全部用橘红色涂料装饰,安装了21扇统一造型设计的铁皮院门,23户农户全部完成改水改厕;圩下村麻溪新村点加大“空心村”改造力度,拆除牛猪栏、厕所48间1410平方米,拆除主房8栋790平方米,新修组道350米,改水沟、挖下水道212米,新建三格式厕所6个;黄埠村新村点以建设文明社区为目标,搞好沿线绿化,硬化路面3.1千米,小区20户全部用上手压式、无塔式引用山泉水,11户农户建水冲式、“三格式”厕所,村委会办公楼已动工兴建。二是全面推进“三清三改”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全面推开“三清”工作,开展文明户、卫生户创评活动。共计清污泥、垃圾2000吨以上,拆除闲置的旧房、猪牛栏、厕所380多间,新增水泥路15千米,新增四个村通水泥路,改水486户,改厕214户,达到改水要求和完成改厕任务。三是积极开展“空心房”改造。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对全乡废弃的旧房、猪牛栏、厕所和“一户多宅”闲置房屋进行了统计和清理。“空心村”五年改造规划已全面启动。四是高品位抓好高速路沿线的民房装饰。赣粤高速公路途经麻双乡境内10.24千米,涉及到4个村19个村小组。2005年,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民房装饰356户、77735平方米,其中仅东排村实施涂料装饰49户面积达到8954平方米,成为高速路沿线的一个亮点。五是高起点抓好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乡里组织专门力量对全乡20户以上村庄进行高标准超前规划。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246男5975女6271家庭户户数3246家庭户总人口(总)11921家庭户男5776家庭户女61450-14岁(总)36490-14岁男20090-14岁女164015-64岁(总)762115-64岁男351215-64岁女410965岁及以上(总)97665岁及以上男45465岁及以上女52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833民俗风情
麻双乡民情风俗:“麻双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风俗淳朴,民情敦厚,向称“儒雅之邦”。麻双为先贤过化之乡,事简民恬,勤于生业,俭于衣食。庾俗之最美者:乡无乞丐,贫不鬻子;其最不美者:“信巫鬼,如嚣争,溺女不育,钳婢不嫁。”这就概括了以前的民情风俗。建国后,各方面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点禾种:麻双旧时习惯在惊蛰前后“点禾子”。播种早禾,俗称“点惊蛰”即农家在清晨备好香烛、纸钱到田头祭祀田螺菩萨,乞求保佑丰收。
莳田:昔时农家莳田时,要请莳田能手“开秧盘”(即技术高明的师傅第一个下田开莳,然后按技术高低依次排行。莳完田后要做“莳田酒”,俗称:“莳田杀鹅,草子变禾”,认为待人大方,收成必好。尝新:早稻开镰收割后,吃新米饭叫尝新,旧时家家户户尝新日,买猪肉,杀鸭子,推磨做新米果,点蜡烛敬“米谷神”,以庆丰年。
洗禾镰:秋收后旧时农家要备办酒席,请帮助收种的亲友吃饭,俗称“洗禾镰”。大多东家都煎糯米糍,酿好米酒。内良、河洞至今仍很兴打麻糍、包芭蕉米果分送亲友,意为全年农耕结束,家家分享丰收。
造纸:昔时小满时节,纸棚中槽户、包头要杀狗崽或其他畜禽祭山,初一、十五日“打牙祭”。在山里更不能犯禁,如一人犯禁大家就得停工,犯禁者被罚买鱼肉杀鹅请酒以消灾。纸棚工忌用纸揩屁股。砍竹子,要将竹蔸上的节放通,倒竹时面要往下不能向上。
狩猎:昔日猎者进门,不论冬夏都戴草帽,腰系刀鞘插腰刀。若获得猎物,打头铳者得双份,凡在场者均可得一份。出猎前十分讲究日子和走向,忌“破日”、“空亡日”。
打砂子:上山挖钨砂俗称打砂子或倒桶。昔时要选黄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开工时,棚门前要插两根短竹筒,点燃香烛,在地上摆好三牲(鱼、猪、鸭),杀一只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时,走到窿子门口要先抽烟辟邪才能进入,忌在采找矿时吹口哨,打啊嗬(大声呼喊)和吃夹生饭,以避凶趋吉。
订婚:俗称“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后,由男方择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饼蛋等聘礼到女家,是日女家要请亲戚前来吃下聘酒,并按亲疏分享聘礼。待结婚时,亲戚则加倍送女方陪嫁礼品。订婚后不能更改,遇红白大事可互相往来行家礼。
嫁娶:即结婚,俗称“过门”。事前男家须拣日卜吉期,写好大红书帖,备礼通知女家,称“担日子”,若女方无异议,婚期就算定了。“过门”之日,男方家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礼”送到女家,女家亲友在成亲日上午备好礼品合齐到女家贺喜。中午,男家要出轿(旧时或马,现为小车)去接新娘随同嫁奁,新娘在伴娘簇拥下上轿(马或车)出嫁。接亲时由一个男子掮两根扎在一起的竹梢上系着大红布的翠竹,伴随着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拥至男家,男方主婚人在门前迎亲,进门后举行婚礼,拜天地,入洞房,宴请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