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铺镇地图
梅铺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背景
梅铺镇历史悠久,特产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有远古的猿人遗址和恐龙骨骼化石、地质遗迹,素有人类的发祥地和恐龙的故乡之称。梅铺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至今群贤涌现,人才辈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变化,现已挤身为全县先进乡镇之列。第二产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少数红炉、白铁、木、瓦作坊等零星私营手工业。1958年,办起了农具修配厂、幸福船厂企业,从业人员31人,固定资产81.3万元。1978年以来,办起高压开关设备厂、五金电器厂、制毡厂、油泵厂、印刷厂、电器厂、环境保护锅炉厂、冶炼化工厂、汽车修配厂、第三皮件厂、粉沫喷涂厂、华海钢铁公司、康平饮料厂、聚氨塑料厂、聚氨脂实验厂、褐藻酸钠食品厂、气缸厂、兴德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合金炉管厂、东方机械厂等企业。其中皮鞋厂、环保锅炉厂为省级先进企业,高压开关设备厂为市级先进企业。镇办企业总产值344万元。2000年,梅铺镇共有工业企业85个,从业人员1.03万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9亿元,创利税562万元。
建筑业:建国前,境内仅有大疃村一家木瓦作坊。1982年成立建筑公司,从业人员250人。承建施工面积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000平方米,产值165万元,利润8.5万元。至1985年发展到从业人员1500人,突破1000万元大关,年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被省建委批准为“乡镇三级资质”,进入市属八大乡镇建筑公司之列。1986年获科协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获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获市建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992年被市建筑业管理处评为建筑行业支柱企业;199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2000年,幸福建筑公司从业人员450人,完成总产值2.21亿元,实现利税1665万元。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有集市1处及一些零星店铺。建国初,办起了渔业生产合作社、群联合作社。渔业合作社1954年成立附设信用社,翌年,发展到6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2.5%。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95年建起了商业街。1998年,十六村兴建“市港城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2000年竣工的永和商贸大厦,拟建成仓储式、会员制商业中心。特色产业梅铺镇以渔业为主的农业发展较早,享誉海内外。1957年,梅铺镇从事渔业人员达到988人。1958年渔业总产量1309.5吨。1978年1102吨,2000年5640吨。梅铺镇农业在渔业发展的带动下,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文景观
梅铺,素有“东方文化摇篮”之称,这里不仅有众多文化遗产,而且也是著名“楚文化”的发祥地。1、恐龙遗迹。于1997年7月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地质遗迹已享誉国内外,现存放于柳陂镇恐龙博物馆的恐龙骨骼化石骨架即是从梅铺出土的距今约九千万年前的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1997年中国的恐龙权威专家赵喜进数次亲临梅铺,为这一发现进行实地考察,并作了定性分析研究。2、名胜古迹。有比北京周口店猿人还要早35万年的梅铺猿人遗址。有马长嘶、用蹄刨地而显现的“马蹄泉”;有武当道教圣地最外围的道观——“朝山观”;有同“朝山观”隔河相望的“玉皇观”,远近闻名的普陀寺遗址等名胜。3、古战场遗址。宋军抗金侵战场遗址,三边农民会战遗址、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作战遗址、抗击日军战争遗址等多处战争遗址,中原五柳突围会战遗址,驻足高处,放眼远眺,眼前顿浮战火纷飞,金戈铁马之景,瞬时就会把你带入古战场的胜境。4、民间艺术。以曲剧、豫剧、山二黄、越调为主的民间戏剧,以两种自拉自唱或拉唱结合的坠子戏;在锣鼓伴奏下一人唱,众人和的锣鼓曲,以金乐相伴的锁呐,横跨半空的高桥,有花灯相随的彩龙彩船等民间艺术。5、自然景观。玉皇观银杏树千媚百态、王河祠堂“子军柏”情意深浓、何家沟红果树似玉女临风、武当眼皂角树神威凌然,千年古树构成梅铺特有的古树胜景,自然成林的奇石群落,洁白丰满的玉乳峰,坚强的男根涯,神圣怪密的圣母洞浑然天成、山水相依、水碧天蓝,是旅游者难得圣地。乡镇文物
这张特殊的地图是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制作的感应地秤。当你沿着中线工程的输送线路走时,每到达一个城市,相应的代表水流和流经城市的灯光就会亮起来。由于其神奇的高科技,被誉为水电展厅的镇馆之宝。感应地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挖明渠,穿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线路全长1427公里。主要供水城市是北京、天津;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廊坊6个省辖市、14个县级市和60个县城;河南的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11个大中城市及30个县级市、县城。感应地秤是一张完整的的中线工程水源输送地图,配以声、光、电,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中线工程的线路。出土文物展擦亮尘封的瑰宝2005年开始,全国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考古工作者赶赴十堰市,对丹江口库区地下文物进行大抢救。据不完全统计,共完成勘探面积37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2万多平方米,共发掘清理了房屋、灰坑、墓葬、窑、灶等遗迹2800余处,获得陶、瓷、铜、玉、骨、石等不同时代、不同质地的文物1.4万余件。南水北调湖北库区出土文物展厅,精选了部分文物及珍品,按时代顺序,分三个单元展出:石器时代、夏商周文明、秦汉以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