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十堰市地图 > 郧县地图 >
五峰乡地图
五峰乡相关地区地图:

商贸流通

五峰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五峰人有着传统的经商习惯,凭借汉江舟楫之利,上至汉中,下至汉口,各类物资可以顺利从外地运进五峰,又从五峰运往外面各地。五峰自古就是边贸重镇,境内商贾支集,店铺林立,附近地区的客商也纷纷在五峰安营扎寨,商业异常活跃。据记载,五峰从明代起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办一次发物资交流为中心的商贸活动,当地人称之为“庙会”,每逢“庙会”周边地区和郧西、白河、胡家营等地商贩便是早早地将自己的商品移到五峰设摊销售,周边地区的群众更是从四面八方云集五峰购物。其规模、场景、效益均显示出五峰边贸重镇的风采。“庙会”是五峰商业的有力见证。现在500多年过去,“庙会”却越办越富有活力。随着改革的春,我吹入五峰,随着大市场、小城镇和民营经济等战略的实施,如今五峰商业繁荣已是今非昔北,除去集贸市场流动性经营者,到2000年,全乡固守工商业主已有100多家,从业人员发展到300余万元,占全乡地方税收的90%,以商贸为主要特征的民营经济已撑起五峰经济发展半壁江山。

资源特产

五峰乡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除已探明的金、铜、铅、银、锌、煤等数种外,还有储量较大的沙石,石灰等非金属矿藏。金属矿藏中黄金储量在全国具有突出的地位,主要分布在肖家河、西峰、安城沟口,花栗湾,黑家湾等到沿汉江河村组,五峰金矿曾年产黄金500两。铜矿储量2665吨,锌储量1757吨。目前正在开发利用的曹家湾铜矿日产矿石50吨,年产1.5吨产值200万元;有待开发利用的还有上塔村的余家院银矿,余家院村\柳林村的铀\绿松石矿等到处。除矿产资源外,五峰还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主要品种有杉木、银杏、楸树、老君、花栎、松柏、樟树及日常所见的动物鹿、獐、狐、兔、松鼠、野猪、山鸡等计百余种。迷魂嶂林场号称为郧县的森林公园。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芝麻、油菜、花生等,特产有木瓜、柑桔、板栗、茶叶、桐籽、肚倍、龙须草、山竹等到数十种。五峰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木瓜产业,全乡现有木瓜基地3万亩,年产木瓜100吨,到2003年,全乡木瓜面积将扩大到5万亩,可年产木瓜12万吨,实现全国第一乡的奋斗目标,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五峰。

基础设施

自解放以来,五峰乡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引导全乡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创精神,克服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等困难,向穷山恶水宣战,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修建5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5座,大小塘堰138口,提水设施10处,灌溉面积5000多亩,其中上塔水库、花瓶水库堪称五峰的农业命脉,解决了5000多人畜饮水问题。乡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10条,水库、水塘、河流可供养殖水面5.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在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群众温饱的同时,五峰乡把交通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从七十提代至今,先后修建了姚五、柳五、泥五、洞沟四大路,并且实现了村通公路的目标,村级公路已有15条。上与襄渝铁路、老白公路相通,下与郧县相连,北面过河即可上郧西县公路,南面与十堰市沟通,形成了路、陆路,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为五峰乡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五峰乡集镇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着部分明清建筑在水路交通占主导地位时,这里是北上陕西,南下汉口的必经之地,春秋时期古麇国曾建都于此。集镇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人口集中,距襄渝铁路15公里,老白公路13公里在,距十堰60公里。汉江穿腹而过,流经16个村,45公里。公路、水路均可与外界沟通,为集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1999年以来,新一届党委、政府一班人把集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五峰乡集镇面貌日新月异。1999年整地35亩,新建了长500米、宽50米的新街2000年改造了一条长400米,宽10米的老街;硬化了两条长200米,宽为7米的纵街道,形成了“两纵两横”式的“井”字形集布局。目前,街道硬化面达到100%,安装路灯24盏,从此改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黑漆漆的面貌桐籽垭水厂日供水3000吨,与集镇配套的排污水道绿化带达1800米,植行道树800余株,新建房屋105户,集镇常住人口达到5000人。农村通讯网络发展迅速,2001年底,全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000户,每百户拥有电话20部。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安城办事处和五峰两个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用户率25%。城区乡差别正在逐年缩小。

3、青海省互助县五峰乡

【五峰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2.2万人,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5%,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91.1平方千米。辖上庄、新庄、上马圈、下马圈一、下马圈二、海子、后头沟、陈家台、北沟、石湾、白多峨、转嘴、七塔尔、仓家沟、支高、兴隆、纳家、平峰18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五峰寺乡,1958年与兴泰乡、南门峡等乡合并成立五峰公社,1983年复设五峰乡。2006年8月,互助县撤销五峰乡,设立五峰镇。

工业农业

五峰乡虽然一处偏远,经济薄弱,工业起步较晚。但为了发展经济,我乡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采矿,爆竹,建材、食品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昔日金矿开采盛极一时,后因资源枯竭而停产,但家庭手工作坊式淘金年收入仍达50多万元,“郧声”花炮厂是十堰地区唯一通过上级有有关部门批准的花炮生产注册厂家,技术雄厚,种类齐全,产品畅销鄂西北。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木瓜产业。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木瓜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全乡木瓜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500亩,年产木瓜20多万公斤,纯收入10万多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五峰特色的主导产业。五峰乡山高陂陡,坡地面积大,广种薄收,经济基础脆弱,长期以粮油种植为主的农业模式,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将山多地少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引导山区人民靠山吃山选择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实现财政增收的大目标?乡党委、政府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后认为:五峰乡贫穷在山,致富也得靠山。全乡山场面积34.1万亩,占总面积的81%。早在七十年代,全乡就在前,山村建起了木瓜基地500亩,经过20多年自由发展,面积已扩大到2000多亩,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基础优势。木瓜属蔷薇科灌木,对气候适应性广,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抗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山坡坪地均能栽植。1999年特大干旱,全乡坡地几乎绝收,前山村人平粮食不足300斤,但木瓜人均增收100多元。面对灾年木瓜大丰收,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引导,扩大规模,构建以木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格局,基本形成了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思想和方向。2000年秋,全乡将25度以上坡地7475亩一次性退耕,栽上木瓜。2001年双栽植木瓜160万余株,面积2万多亩,使木瓜基地总面积已达到3.5万亩再经过2年的发展,建成5万亩木瓜基地。届时,全乡可年产木瓜15万吨,仅此一项收入可达亿元,顺利实现小康目标。除此之外,全乡因地制宜,发展烟叶2000亩,茶园面积1000亩,土豆面积1000亩,黄姜2000亩,并形成了集镇周围的蔬菜产区,公路沿边的土豆产区,泰山庙、双庙、黑滩沟村的高山地烟叶专业村。到2001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7366万元,农民人均达1398元。

特色农业

气候总体形属于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形复杂,地貌的多姿,北受水体小气候影响,南又具有高山气候特征。气候的多样性,决定了粮食种植的多样性。乡内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红薯;土特产主要有油桐、茶叶和木瓜,其中木瓜已被全乡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现已定植1万亩,2500亩已见收入,年产木瓜20多万公斤,纯收入20余万元。3万亩木瓜基地建成后,2005年可年产商品木瓜1500万公斤,年新增经济收入1500万元,年利税3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农民人均可增收500余元。同时,木瓜为长青果树,还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坚定不移地发展木瓜大产业,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台湾省新竹县五峰乡

位置东经121.07度北纬24.38度,面积227.74平方公里,户口数1627,总人口(2005年5月)4595人,行政区类别乡,镇长秋贤明,下辖行政区4村58邻,民意机关五峰乡民代表会邮递区号311
五峰乡为新竹县的一个乡,位于新竹县西南隅,分为大隘、桃山、花园、竹林四村。
交通:县道112:(竹东镇-五峰乡-五峰乡土场)
教育:县立五峰国中
旅游:雪霸国家公园,观雾森林游乐区,银丝瀑布,赛夏族巴斯达隘祭场,白兰休闲农业区,八仙瀑布,清泉风景特定区,雪霸休闲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