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鄂州市地图 > 华容区地图 >
庙岭镇地图
庙岭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发展

全镇有学校14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12所,有教职工302人,其中在职职工230人。通过“普九”达标,全镇都实现了校校楼房化,并进行了绿化和美化,教学设备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近年投资100多万元,实现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手段。有镇卫生院1所,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基本解决了农民治病的问题。全镇有文化活动中心3个,个体娱乐、休闲活动场所6处,有篮球场15个,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十分活跃。全镇有民办幼儿园4个,为小孩学龄前教育提供了方便。有1所条件优越的福利院,80%的五保老人都得到了集体供养,少数不能住进福利院的,各村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集镇建设

坚持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实施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一是在投资200万元兴建政府办公楼的同时,加大集镇主要街道的路灯、花坛、下水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城镇建设投资1800万。二是向上级申报了葛店开发区至红莲湖供水线路工程,让庙岭人尽快能用上卫生水。三是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四是完成了葛湖路土方工程。五是庙岭互通式立交桥已动工建设。与此同时,加大整治力度,优化集镇环境,成立专班,治理“二乱”现象。实现花坛美化、路灯亮化、设计特色化。

特色优势

依托“四湖三区两山一村”(红莲湖、梧桐湖、严家湖、扇子湖;红莲湖旅游度假区、武黄高速庙岭服务区、绿岛海湾休闲区;龙泉山、黄金山;红莲新村),在“人”身上做文章,让客人吃出“绿”味,穿出“土”味,住出“洋”味,游出“韵”味。通过旅游休闲,让游客来得欢心,玩得开心,花得愿心,走得舒心。——吃出“绿”味。(1)发展特色水产品。庙岭镇水产资源丰富,养殖面积5万亩,每年可提供大量肉质鲜嫩的螃蟹、武昌鱼等特色产品。(2)发展精装香麻油。庙岭镇盛产芝麻,全镇现有土榨房8个,年产香麻油5万公斤,油质上佳,千米之外余香犹存。将香麻油注册上市,让游客吃得放心,买得欢心。(3)发展蔬菜瓜果。重点发展大棚蔬菜1000亩,为游客提供反季节蔬菜,加快发展胡柚、草莓等时令水果。——穿出“土”味。庙岭人工织染土花布远近闻名,纯绵土花布可制成时装、床单、枕套、香袋等,价廉物美,颇受城里人青睐。计划引进一个服装厂,开发土花布服装系列产品,让游客体味穿农家衣的快乐。——住出“洋”味。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五星级会所即将建成,日接待能力500人次,极大增强了对外接待的功能。绿岛海湾休闲山庄计划建成可日接待200人次的休闲别墅群。游客可享受到同城市星级宾馆一样的居住条件。——游出“韵”味。立足红莲湖开发,打造旅游品牌,把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负盛名的集休闲、度假、娱乐、疗养、商住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度假区。同时,大力开发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将红莲新村建成农家风味一条街,让游客享受“吃农家饭、穿农家衣、住农家屋、摘农家果”的乐趣。

旅游景点

秀美的红莲湖:800亩红莲湖,烟波浩淼,清澈见底。湖畔山势跌宕多姿,湖汊半岛隐现清波之中,青山伴绿水,鸟语伴花香。春天夭桃盈垅,夏有红莲万点,秋至丹桂飘香,冬临腊梅迎雪。渔歌追雁风情别致,恍如人家仙境。红莲湖距武汉市区仅20公里,是武汉光谷的“后花园”,湖北葛店开发区的“娱乐园”,鄂州旅游的“希望园”。水陆铁空四元复合交通便捷,是我省首家核准注册,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难得闹中静土,钟灵毓秀,世外桃源处。“鸥鸟亦和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烈烈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喧嚣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红莲湖这万金难买的优美、宁静。

资源优势

庙岭镇北山南水,资源富足。近年,镇政府借招商引资力,打生态旅游牌、走板块特色、促农业产业化,形成了“水里莲、蟹、蛙,山上林、果、花,院内牛、羊、鸭”的三大特色经济产业区。建立了以红莲湖为中心“十里水产特色养殖长廊”,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武黄、葛湖路为载体建“十里绿色长廊”,新面积2000亩;以农户庭院为依托建“十个禽畜养殖大户”,新增出栏3万头(只);以省直绿化基地为契机,消灭荒山面积1000亩。

交通条件

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武汉外环在此交汇,对外可快捷地西连三峡,东接浦东、北上首都,南下广州;樊(樊口)寺(武汉李贵寺)路、葛(葛店开发区)、湖(梁子湖区)呈十字状贯穿全镇东西南北,辅以硬化的村级公路,镇内交通极为通畅。

经济状况

庙岭镇依据自身的特点,在经济结构中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大借北山南水,资源富足的条件,建立了“水里莲、蟹、蛙,山上林、果、花,院内牛、羊、鸭”的三大特色经济产业区。第一、以红莲湖为中心建“十里水产特色养殖长廊”,新增养殖面积3000亩,年收入100万元,实现了水产资源大镇向水产经济强镇的跨越。第二、以武黄高速、葛庙路为载体建“十里绿色长廊”,新增面积3000亩,建成林果花卉苗圃基地。第三、以农户家庭为依托,建了十个“畜禽养殖示范点”,新增出栏禽畜3万头(只)。第四、以省直绿化基地为契机,植树绿化1000亩,让长山披绿装。第五、以劳务输出为途径,新增外出打工人员1000余人,多收入500万。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入18000万元,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00元,年均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