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安庆市地图 > 太湖县地图 >
弥陀镇地图
弥陀镇相关地区地图:

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

基本概况:弥陀镇地处皖西南大别山区,西北边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直通大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捷,是皖鄂两省太、岳、英、蕲四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全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2005年撤村并村,由原来的3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合并成现在的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弥陀镇因唐代建有弥陀寺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清代正一品右常侍卿王恩培、清廉勤政的长江盐运史朱延熹、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朱湘皆出生于此地。原中国机械工业部汽车总局副总局长张剑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组织部副部长、少将柴绍良、广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余耀胜、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张周术等是弥陀人民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弥陀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太湖县弥陀高中被评为安庆市示范中学,升学率每年稳居全县普高第一名,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地理环境:弥陀区域属皖西南的丘陵地带,弥陀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四周有高山屹立:北有将军山、桐山;东有嵩尖寨;南有铁林寨,组成第一道天然屏障。境内有毛竹山、双尖、蜜蜂尖、少水尖、黄蜡尖等山峰组成了第二幕帐。境内盛产木材、毛竹、茶叶、板栗、黄花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由民间传统工艺制做的生条、豆粑、山野菜风味独特。弥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它峰峦叠障,山脊起伏延伸。解放前交通极为不便,虽有盘山的羊肠小道南通县城,北达沙河,西至檀林河,但粮食、竹木商品的运输全凭户挑背驮,行程艰辛。弥陀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境内盛产木材、毛竹、茶叶、板栗、黄花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由民间传统工艺制做的生条、豆粑、山野菜风味独特。
乡镇荣誉:弥陀镇小城镇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1999年弥陀镇被安庆市政府批准为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省体改委批准为省级改革试点镇。连续三年参加安庆市小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均获第三名,2002年被国家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城镇500家之一,2004年被省文明委评为安徽省首批19家文明小城镇之一,被省建设厅评为村镇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9月弥陀镇被省发改委列入安徽省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基础设施:经过半个世纪建设的弥陀镇,现已是山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亦处领先地位。自1992年开始,弥陀新镇建设街道4条,总长5500米,路基总面积123000平方米。四条街道均为柏淍路面,地下水道畅通,路面雨水污水合理排出,街道两旁用水泥方夸铺设地面,实行硬化。共安路灯162盏,晚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实行亮化。街道两旁在相等的间距栽有樟树、河杉、青柏,弥西街两旁筑有花池,实行了美化绿化。现镇区设有电视差转台、广播站、文化站、新华书店;有农经、农技、农机三站;有百货商场、批发部、菜市场;有中心医院、医药站、门诊部、医疗室;法庭、派出所、交警中队;有农行营业所、信用社、宾馆等38个企事业单位,均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安定的环境。
农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弥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山造河,改道造田,千方百计地扩大耕种面积。1964年,安乐公社元圣大队村民改造阎王河,造田90亩,开凿了一条长98米、宽30米的人造河。筑起了一条长90米,高90米,底宽38米的拦河大坝。头尾历时8年。弥陀公社的柳树、芦花、虎场三个大队的人民从1966至1968年经历3年辛苦,填老河开新河,造田40余亩。在1958年推选农业“三改和农业八字”宪法运动中,广大农民精耕细作,扩种花草绿肥,推种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改水稻一季为两季,使粮食产量猛增,由1971年的亩产800斤增加到1000斤左右。1981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不断调整农产品结构,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2000年,全镇农产值4776万元,农民年均收入2000余元,生活水平上了一新台阶,奔小康信心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