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桥镇地图
徐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太湖县徐桥镇位于大别山余脉、长江北岸的太宿望三县交界处,东起佛子岭,西至好汉凸,北耸茗山,南横泊湖。据史料记载,徐桥镇始建于清道光14年,即公元1834年。该镇自古物华丰茂、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水陆交通的便利给这弹丸之地带来了无限商机,它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社会评价
徐桥镇朝着皖西南物流商贸重镇发展,被列为国家工商总局206个商业联系网点之一、安庆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建制镇、省重点中心镇、全国重点镇。文化底蕴
综述:徐桥镇是皖西南人文荟萃之地,物资商贸集散中心。镇内有墩上古人类遗址、水乡名刹杨泗古寺、古色古香的石板老街和百舸争流的水码头。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清末民初就是徽商鄂贩云集之地,大小街巷26条,店铺林立,商号繁多,百业齐全,尤以本地生产的桥庄布(白老布、青花布、色子点布、条纹布、藕禾布)驰名省内外。过去徐桥老街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体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从幸存的一些大院仍可看出当年的繁荣。在老街上我们寻访着当年的遗迹,倾听着老人的叙说,繁华景象恍然就在眼前。老街不仅因为商业繁荣出名,更因为文化底蕴深厚而使得人们流连忘返。商业:徐桥老街商家仍沿袭传统,开张必定将黄历翻个遍,选择黄道吉日,请亲朋好友来热闹一番,以期将来生意红火。水运启航更是讲究,长年在浪里讨生活的“船家佬”更希望平平安安,他们要燃放鞭炮并供请龙王神位,齐唱粗犷的《排歌》,高喊号子,祈求龙王、河神保佑他们开船顺水顺风。商业发达的徐桥老街,曾经有500多号店面。老街上商户都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遵循“营道有术,贾业必兴”的古训,他们招收学徒都必须立投师纸、办投师酒,由担保人画押,邀请同行代表做凭中。投师纸除写明学徒投师三年不仅要听从师傅管教与潜心学习技艺外,还要着重写上“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誓不还”之类的语句,以免没学好技术有辱师傅脸面。商家都以顾客为重,老板会要求店员时刻记住“顾客至上”的原则,思考如何招揽顾客、接待顾客。老板辞退店员也讲究委婉含蓄,一般正月初八开张,初七晚会宴请店员,如果老板坐首席,聚餐的店员会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变故,如果老板将哪位店员请到首席,并敬上一杯酒,坐在首席的店员,便只得喝下这杯闷酒另谋出路。这一切,都是徐桥人委婉含蓄的集中反映。
茶馆:老街最负盛名的还是茶馆。因为商业繁荣,来往旅客甚多,能让人休息并怡情的茶馆便随之产生。老住户李大爷回忆说,以前茶馆遍布徐桥老街,茶馆多了,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这里的茶馆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当街摆桌,顾客来去自由,可点茶也可自带茶叶,茶馆多专门聘请说书先生或清唱的小姑娘为顾客助兴,过往客商在这里品茗听唱,一解商场上的烦恼,蓄养精神,清理思路,养情怡性,就是不吃茶,也可以免费享受“精神食粮”所提供的愉悦。茶馆伙计一般肩搭白练,身着长衫,有客人来了则长呼一声“客位”,顺势拉开桌椅,摆开架子,热情招呼道:“里面请,里面请!”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伙计不时展示一下茶道,说点小段子,玩个噱头,顾客听后个个飘然若仙,身心俱爽。有的茶馆还兼带为人操办红白喜事,将茶文化“渗透”其中。现在,徐桥老街还有这样的老茶馆,给回味历史沧桑的人提供了好处所。
杨泗庙:杨泗庙何时所建已没人清楚,史料记载也很模糊,但丝毫不影响它在徐桥人心中的位置。徐桥位于泊湖之滨,地势不高,以前常遭受水灾。据传,一年发大水之前,有位游僧在湖边建了杨泗庙,是年,大水将所有庄稼、房屋全部淹没,连湖里的船只也被冲走无数,唯有这座小庙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庙随水涨。于是,附近村民纷纷前往避灾,后来,当地人传说是杨泗将军显灵,保护了民众,因此杨泗庙的香火一直旺盛到如今。其实,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反映了徐桥人心中的美好愿望。当地的王启平老先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徐桥镇在党的政策春风沐浴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小康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社会治安状况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王老说,不靠天、不靠神,勤劳勇敢的徐桥人用自己有力的双手实现了前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