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攀枝花市地图 >
米易县地图
米易县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米易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是攀枝花市的北大门,幅员面积2152.695平方千米,境内东西最大跨距52.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3.2千米,成昆电器化铁路、214省道及西攀高速纵贯南北,县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全县辖12个乡(镇),县政府所在地攀莲镇南距攀枝花市78公里、北距西昌市157公里。在这片资源独特、富饶美丽、欣旺发达的土地上,生活着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5个民族的21万米易人民。米易县1952年建县,50多年来,米易已从一个不毛之地发展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小康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177万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5.8:43.8:30.4,地方财政收入85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3元。民族风情浓郁。米易县历史悠久,古为邛都部落,古老的文明历史,迷人的边地风情孕育了丰富奇特的人文资源。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望月楼和何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绚丽多彩、原始古朴的傈僳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基础设施完善。米易县城坐落在安宁河畔,近年来市政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北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交通十分便利:成昆铁路和214省道沿安宁河纵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南距攀枝花市80公里,北距西昌市150公里。纵贯米易的西攀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米易占据三个出口。通讯便捷:拥有2.1万多门国际、国内直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全球通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已开通使用。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攀高速公路的建成,白马钒钛磁铁矿开发建设的兴起,米易基础设施将更为配套完善,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县域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米易将成为攀西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和商品集散地。米易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区全年无冬,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夏季偏低、冬季偏高,年均气温19.7℃、年均日照数2379.3小时、年降雨量1094.2毫米、无霜期307.5天。米易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以早春枇杷、反季节蔬菜、甘蔗、稻米为主的特色农业享誉省内外;米易以钒钛磁铁矿、花岗石为主的矿产资源极负盛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达40余种,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的优势;米易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45.68万千瓦,可开发量12.75万千瓦;米易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以滨水景观长廊、国家激回旋竞训基地和城北新区开发为代表的建设项目,章旺火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现代化园林或城市风貌,一个以“阳光、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旅游新区已在米易初露端倪。

旅游资源

四川省米易县龙潭溶洞旅游区位于米易县域北部的白马镇境内,地处龙舟山脉和安宁河流域在米易境内的交汇区,与凉山州会理县毗邻,距西昌市131公里,距攀枝花市106公里,距米易县城26公里。龙潭溶洞旅游区于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区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该旅游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位于川、滇、藏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上、“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的中间站;108国道、成昆铁路、安宁河南北穿越旅游区,攀西高速公路在旅游区所在的白马镇有一处出入口,进出旅游区交通方便快捷。龙潭溶洞旅游区属山河并列的高山峡谷地形,是裂谷裂变褶皱南北延申的中部,方圆面积10平方公里,最高处龙舟山顶海拔2800米,最低安宁河谷海拔1200米,气候为热带和亚热带交替的立体型气候,年均气温15-18℃。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环境清幽、山峦叠翠、绿树成荫、溪流幽谷,植被覆盖面高达85%,洞、山、水、动植物等品种多样,罕见岩溶景观,纷呈的瀑布群,迷人的裂谷山颠风光等构成独有的景观神韵,以山体为骨架,以流水为脉络,以草木为容颜,以特有的蓝天、阳光、飞瀑幽峡、奇特溶洞为神采,以独具的民族宗教史迹、生态农业和浓厚的乡村情调为特色,自然与人文兼备。旅游区包括龙潭溶洞民俗观光游览区,宗教、历史遗址—挂榜清真寺区,弯丘“五.七干校”,观音温泉浴疗等四大景区,分布在景区龙肘山脉中(海拔--1200米至1500米间)与地下伏流伴生且正发育中的喀斯特岩溶是风景区最具特色的主景观,几乎汇聚了喀斯特岩溶洞穴特征,洞内钟乳石、石柱、石笋、石幔、葡萄石等基本都在发育中,在现已开发1760米长的主景观龙潭洞中形成不断变化的喀斯特洞穴景观,独特的空间构成、时隐时现变幻的水景和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钟乳石等景观交替呈现,景随水移,水景交融,其中龙宫、天宫和六道洞内飞瀑流泉是“三绝”;风景区除景观多样性十分丰富多彩外,负氧离子高更是超越其它国内任何游览洞,游客在观赏洞内美景的同时,又享受负氧离子礼遇,很利于健康长寿。紧临龙潭溶洞群的23道形态各异龙潭瀑布群辅以珍稀植物—桫椤等百余种植物是风景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天然林是风景区的绿色生态线;与龙潭瀑布群一水相接的龙肘山顶上万亩杜鹃,绿草如茵,更有生动神秘的传说;旅游区北面的四川省“五.七”干校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干校旧址,黄草樱桃果业观光区、庙子沟椪柑基地果业观光区体验全新的乡村氛围;南面的观音温泉富含各种康浴成份,紧临214省道,为往旅客洗却一路尘埃,消除劳顿。旅游区内各景区间紧紧涵接,互相渗透,景观相互包容、层次鲜明,对游览和观景十分有利。

2009年米易县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一、综合:2009全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435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436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18045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70万元,增长11.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9:51.2:29.9调整为18:50:32,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8%、68.36%和26.56%。人均生产总值达19843元,同比增长11.8%。民营经济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4036万元,增长20.5%。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50万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089万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73997万元,增长13.2%。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7%,拉动GDP增长9.7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业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715万元,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68620万元,增长10.1%;林业产值5758万元,增长2.0%;牧业产值32716万元,同比下降6.4%;渔业产值10178万元,增长9.2%;农林牧渔业产值1143万元,增长10.6%。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643公顷,比上年增加34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347公顷,较上年增加8公顷;烟叶播种面积4566公顷,较上年减少288公顷,药材播种面积113公顷,比上年增加45公顷;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785公顷,比上年增加160公顷;甘蔗播种面积1318公顷,比上年增加62公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结构由上年53.0:43.1:3.9,变为52.2:43.7:4.1。粮食总产量84440吨,较上年减少0.3%;烟叶产量9316吨,增长28.5%;园林水果产量36697吨,增加3550吨,增长10.71%;蔬菜产量19.82万吨,增长4.2%;甘蔗产量147638吨,减少12.1%;板栗产量377吨,增长9.6%;核桃产量2647吨,增长36.1%;花椒产量291吨,增长69.2%。薯类产量3871吨,增加8.0%;玉米产量13885吨,增加15.8%。畜牧业出栏肉猪169500头,增长2.7%;出栏牛11150头,增长2.4%;出栏羊108800头,增长4.7%;出栏家禽63.45万只,增长7.5%。肉类总产量17748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12760吨,增长2.0%,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72.6%下降到71.9%;禽肉产量1269吨,增长7.8%,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3%上升为7.1%。禽蛋产量1247吨,下降3.0%;牛奶产量380吨,下降30.7%;蚕茧产量730吨,增长16.4%。渔业水产养殖面积1064公顷,增加254公顷,增长31.3%;水产品产量10050吨,增长24.8%。林业全年造林面积(含普威林业局)2699公顷,同比增加499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0279公顷,增加3724公顷。森林面积125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34%。当年苗木产量246.6万株。生产条件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37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18.56万千瓦,增长14.1%;农村用电量4322万千瓦小时,增长23.5%。有沼气池32757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全部工业增加值182603万元,同比增长2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78%。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100915万元,同比增长28.3%,非公有制工业所占比重为55.3%。主要产品产量中增加得多的是增幅较大的有钛铁精粉、铁精粉、球团、钒铁、螺旋钛中矿和花岗石板材,同比分别增长101.9%、77.5%、41.9%、110.6%、140.4%、41.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8.0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19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1.62,同比下降81.5点。建筑业全县建筑企业4个,企业从业人员547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271万元,同比增长1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873万元,同比增长44.7%。分类别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2144万元,同比下降46.6%;农户投资90000万元,同比增长841.2%;更新改造投资202991万元,同比增长109.3%。房地产投资11210万元,同比增长15.4%。从三次产业所占份额看,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33970万元、247371万元、230532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6%、48.3%、45.1%。其中二、三产业投资所占份额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2.1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200万元,增长18.5%。其中,县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99万元,同比增长均为18.5%。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1.5%。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6315万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1801万元,增长25.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083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295公里,高速公路6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7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5143万吨公里,增长31.1%;完成公路客周转量19215万人公里,增长20.1%。邮电通信业队全年国际互联网用户9177户,比上年增加1296户;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770万元,同比增长17.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为30690户,同比下降6.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9775户,同比增长28.5%。旅游业成功举办了“米易?迷?#91;花会”。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55100万元,同比增长17.2%。接待旅游者13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财政、税收全县财政收入78362万元,同比增长17.9%,人均财政收入达3567元,同比增加496元。地方财政收入50052万元,同比增长2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049万元,增长30.8%。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11131万元,增长25.0%。国税税收收入21701万元,同比增长3.3%;地税税收收入26851万元,同比增长26.3%。金融业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2910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5205万元,同比增长16.8%;企业存款余额42351万元,比上年增加5507万元,同比增长48.5%。各项贷款余额250136万元,增长54.4%。险事业全年保费总收入7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财产险收入2725万元,增长40.1%;人身险收入4907万元,增长3.0%。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38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159万元,增长68.2%,人身险赔付金额224万元,下降53.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2009年建设校舍总面积45706平方米,已完工投入使用的面积33706平方米。全县共有中小学校92所,专任教师2036人。中小学生31059人,其中小学20938人。2009年基础教育情况分别为:入学率:小学99.97%;中学99.75%;残疾儿童98.44%;辍学率:小学0.09%;初中0.47%;毕业率:小学100%;初中99.76%;完成率:小学99.97%;初中99.67%。共组织扫盲教学班21个,扫除自发迁居农民青壮年文盲384人,我县自发迁居农民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9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为91.6%,其中进入职业学校的比例为56.7%。完成50学时农业技术培训在12000人次以上。完成农民工转移培训1700人。特殊儿童入学率达98.44%,比上年提高3.44个百分点。高考: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112人,较2008年增加51人,增长率83%,艺体生上本科线19人,上本科线总人数达131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8%。中考:上国重线人数达到138人,较2008年增加29人,科学技术组织科普讲座150余场次,培训23700余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科普宣传资料72000余份,全县约11万人次受到了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科普教育面达51%。组织申报鉴定市级科技成果五项,荣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五项。2009年全县新申请专利13项,全县专利拥有量累计达45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2009年有影剧院1个,艺术馆、文化馆(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204580册,比2008年增加152580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全面完成了600余个文物点田野调查,其中列入文物保护目录的有清真寺、何家坝遗址及五。七干校三处文物。县图书馆全部完成搬迁并向群众开放。启动、创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广播电视事业共建设完成了28个无线数字微波基站,自立电杆11根,自架低压电源线路2.7KM,架设光缆共73.7KM,我县广播电视市县节目的信号覆盖率达到了90%,入户率上升到了55%。广播覆盖率91.3%,电视人口覆盖率93.6%。卫生事业年末,全县卫生医院、卫生院15个,床位516张;卫生技术人员526人,其中,医生229人。婴儿死亡率为19.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5.3%,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87%,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县共有171943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53%以上。糖丸、三联、麻苗、百破二联的加强免疫接种率96%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2.98%,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5.82%,农村非住院分娩消毒接生率为90.51%。全县共确诊甲流感病例18例,全部治愈出院。

风土人情

在新山僳傈族乡的“约德节”那天,傈僳同胞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在林荫道上,在绿草坪中,唱起婉约动人煽情的歌,跳起欢快的舞步,约会意中人,约见亲朋,进行特有的原始宗教崇拜仪式,为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举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族中兄弟姐妹和睦团结、幸福安康。仫梭族的插竿挂骨葬是生活在米易的古仫梭族人的独特的埋葬法,即仫梭族人死后不用棺,穷的用布、富的用绫裹了焚烧,焚烧后把头颅及手足骨架插竿挂在岩上,视为隆重安葬。在插竿的上方,有阴刻圆圈,象征月亮的,代表女性;下方有阴刻圆圈,象征太阳的、代表男性。尸骨、插竿、阴刻圆圈三位一体,构成母系家族制度的完整的葬式。瓮棺葬,是明清时期生活在米易的古摆夷族把死者焚烧后,拣骨置于瓮中而葬,瓮棺一般用高0.73米,口径0.3米,敞口、斜腹、平底的陶罐(瓮)。陶罐(瓮)表面有泥条镶成的堆纹装饰,有的还刻有“福”、“富贵双全”等字样。在瓮的内层盖上放有一精制的小陶罐作冥器,陶瓮的质地为红泥,泥条盘筑法,慢轮修制,火候较高,施陶釉为微青色,不到底,肃穆而典雅。瓮棺葬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墓葬。

行政区划

位置:米易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是攀枝市的北大门,也称之为攀枝花的迎宾厅和后花园。MiyiXian,510421,617200,县人民政府驻攀莲镇
下辖村镇:米易县辖7个镇(攀莲、丙谷、得石、垭口、普威、撒莲、白马)、1个乡(草场)、4个民族乡(白坡彝族、麻陇彝族、新山傈僳族、湾丘彝族)。

米易“7.27”暴雨洪涝灾害

1.经济损失近2亿:攀枝花市米易县“7.27”暴雨洪涝灾害造成22人死亡、7人失踪、41人受伤,农作物、基础设施和农房受损严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415万元。7月26日20时至27日8时,米易县遭受1955年以来最大强降雨袭击,降雨量达177毫米(其中26日22时至27日4时,6小时降雨量达167毫米),此次强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区域集中,引发了山洪并泥石流,导致人员死亡、失踪、受伤,致使农作物、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房屋倒塌、受损。截止7月27日21时,据初步统计,灾害造成全县12个乡(镇)69个村434个组25875户103115人受灾,成灾10350户41407人,22人死亡(其中:攀莲镇18人、撒莲镇3人、1人身份正在核实中)、7人失踪(攀莲镇2人、撒莲镇5人)、41人受伤,农作物、基础设施和农房受损严重,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1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737万元。灾情发生后,中共米易县委、米易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反应,迅速行动,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现场搜救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疏散转移安置组、灾情核查组、宣传报道组等应急救灾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所有县领导立即带领救灾办、民政局、水电局等相关部门赶赴重灾区攀莲镇、撒莲镇等乡(镇)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受灾乡(镇)进行抗灾救灾。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接到米易县灾情信息后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救灾抢险预案,拨出专款和救灾物资。攀枝花市党政领导赵爱明、刘晓华、王川红、肖立军、李群林等率领市应急办、市救灾办、市防汛办、市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张作哈率省应急办、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省级部门领导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就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确保灾区人心稳定、社会安定作出明确指示。截止目前,米易县接收上级紧急救灾资金50万元,救灾棉被1000床,紧急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发放帐篷30顶、救灾棉被450床、衣物150套,发放3000条编织袋等救灾物资用于抗洪抢险救灾。目前,各项救灾工作正扎实推进,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灾区秩序良好。
2.接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自2009年7月28日开展接收捐赠活动以来,截止2009年7月30日17:00时,市级下拨救灾资金50万元、棉被1000床;全县共接收捐赠现金91.0946万元;接收捐赠棉被1100床、大米4.23吨、衣物等554件、食品等3153件;下拨乡镇救灾资金50万元;发放棉被772件、大米9.4吨、衣物等651件、食品等3020件、编织袋3000条。自2009年7月28日至2009年7月30日17:00时,全县接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具体情况如下(按捐赠时间顺序):一、接收捐赠现金91.0946万元,其中:四川省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万元、县残联750元、县地税局19950元、县移民办1800元、县安监局1700元、县体育局1300元、县统计局2100元、县督查办1300元、县能源办1550元、县人口计划生育局3000元、县财政局18450元、攀枝花市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万元、县扶贫办1700元、县国土资源局5300元、县志办600元、新北社区居委会1650元、县民宗局1700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4900元、县科协900元、县文化旅游局及下属单位3700元、县教育局5300元、县信访局900元、县环保局3400元、县委宣传部2700元、县民政局及下属单位5600元、米易元通铁钛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米易庭军花岗石有限责任公司5000元、米易愉天矿业公司2万元、米易县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1986元、米易友文花岗石厂5000元、米易县冰花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万元、米易县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米易县晃桥水库管理所2800元、县人大8400元、团县委500元、县妇联900元、县政协7350元、县政务中心800元、县委党校1500元、县农牧局8220元、重庆啤酒攀枝花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米易全兴花岗石厂5000元、县委统战部1400元、县工商联500元、民盟米易支部1000元、民进米易支部300元、农工米易支部500元、致公米易支部300元、九三米易支社1200元、县委党史研究室400元、县总工会1500元、县档案局1600元、张留明200元、县委办5400元、县人事局2400元、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六地质队10万元、县计生局500元、曾权达200、米易县顺添砖厂3000元、县委组织部3200元、县发展改革局4300元、普威林业局2万元、县政府办1万元、县白马工业园区管委会1500元、县烟办1200元、县规划建设局4300元、米易七星能源集团5万元、县接待办500元、攀枝花国家粮食储备库300元、人保财险公司米易支公司2100元、良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400元、攀枝花大水井省粮食储备库600元、盐边县财政局10万元、攀枝花市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迷阳水岸项目部5万元、米易恒扬工贸有限责任公司1万元、吴天华300元、茂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300元、华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300元、绿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0元、富民粮食加工厂300元、佳良粮油有限责任公司200元、通力饲料加工厂500元、密地国家粮食储备库300元、渡口粮站500元、龙达面粉厂1000元、东区民政局80440元、东区财政局10万元。二、接收捐赠物资:攀枝花市兴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方便面417件、矿泉水417件、面包400件、棉被200床;攀枝花市东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方便面150件、矿泉水150件、火腿肠20件、饼干20件;米易佳佳购物中心矿泉水180件;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矿泉水400件;攀枝花市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棉被300床;东区区委、区政府方便面200件、矿泉水400件、饼干50件、面条50件、大米140袋、棉被400床、衣物200套、手电筒100只、蚊香10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方便面150件、饼干100件、棉被200床、床单100张、枕头100个、卫生纸5件;县农牧局床单1床、被套2套;攀枝花市粮油贸易总公司大米0.5吨;攀枝花市华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0.5吨;县妇联炒锅11个、锑锅11个、碗筷11套、蜡烛1箱;县委组织部矿泉水20箱、面包4件;县能源办抽渣泵2台;正好超市矿泉水5件、大米0.83吨;西区个人食用油20桶、大米1吨。三、已认捐暂未到帐资金217万元,其中: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0万元、攀枝花立宇矿业有限公司40万元、米易安宁铁钛有限责任公司15万元、攀枝花东方钛业有限公司15万元、米易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5万元、攀枝花兴辰钒钛有限公司10万元、攀枝花中禾矿业有限公司10万元、米易华森糖业有限公司10万元、攀枝花锐华农业有限公司1万元、米易绿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万元。四、已认捐暂未到物资情况:米易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价值3万元何首乌茶、米易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肥猪10头价值1万元。
五、发放资金和物资情况:下拨乡镇救灾资金50万元;发放帐篷60顶、棉被772床、被套50床、床单50床、枕头50个、衣物350套、手电筒100只、蚊香10箱、炒锅11个、锑锅11个、碗筷11套、蜡烛1箱、卫生纸5件、抽渣泵2台、方便面767件、矿泉水1567件、面条50件、面包404件、食用油142桶、火腿肠20件、饼干70件、大米9.4吨、编织袋3000条。

经济概况

近年来,米易县始终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把项目推进作为重中之中,从制度、政策、服务、效率、运作机制、周边环境、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做到以情招商、以诚待商、以德护商,积极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农业独具特色。独特的光热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孕育着特色农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米易四季花果飘香,农产品具有早、稀、特、优的特点,以早春蔬菜、冬春早枇杷、优质烤烟、芒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享誉省内外。1994年米易县被列为国家级“南菜北运”基地和攀西农业开发区,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现已形成年生产早春蔬菜12万吨,以芒果、早春枇杷为主的特色水果2.1万吨,优质烤烟11万担的规模。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米易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钒钛磁铁矿加工、磷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能源五个行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川投电治黄磷厂、兴辰钒钛铁合金有限公司、安宁铁钛公司、立宇公司、元通选矿厂、莲华水泥厂、鑫磊石材公司、湾滩电站等一批骨干企业。随着攀钢集团白马球团工程项目240万吨球团、白马铁矿234万吨铁精矿、中禾公司60万吨球团、德胜集团60万吨球团、新宇公司80万吨球团、兴辰公司500吨钼铁、安宁铁钛公司4万吨钛白粉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将实现年产铁精矿600万吨、钛精矿75万吨、氧化球团440万吨、钛白粉6万吨、钒铁3000吨、钼铁500吨,工业总产值将达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