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镇地图
垭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2006年乡中心小学修建教学综合楼一栋,功能室20间,修建师生标准化食堂1个,面积185平方米,解决师生午餐卫生安全,圆满完成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各村小学合并到乡中心小学,除楞严小学出售外,其他5所村校校舍已出租。2006年11月垭口镇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耗资约100多万元;村民住宅改造率达90%,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家庭普及率达80%以上,冰箱、空调、汽车进入普通农家;渔家乐1家;购物超市5家;购物放心商店5家;购药超市2家;移动通讯代销店1家;综合集贸市场1个;有供电所、卫生院、信用社、初级中学、初级小学、公立幼儿园各一所;邮电所、移动机站、联通机站等通讯设施齐全。2006年11月—12月新一届党委政府人大班子换届选举成功,党委班子有党委委员9人;政府班子有乡长1人、副乡长2人;人大班子: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2008年底,有21名机关干部登记为国家公务员,其中:提前离岗干部1人。市计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在垭口镇卫生院进行了垭口镇2007年第二次妇女“三查一治”工作。经过乡村两级干部的事前巧妙安排和事中精心组织,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全乡2000余名已婚育龄妇女就秩序井然地排队等候在卫生院门前接受免费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截至下午检查时间结束时,仍有许多群众赶来,但由于时间有限,全乡共有2530人接受了免费检查,并有部分被检查出身体或带环有异常的妇女及时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补救。既履行了公民的义务也享受了公民的权利。抗震救灾
2008年8月30日地震造成垭口镇重大经济损失。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建垭口镇抗震救灾党员义务服务队,深入中小学、社区、农户家中,对需要搭建帐篷、安置搬迁的灾民给予关心帮助,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9月7日,全镇已发放救灾帐篷163顶,转移灾民609人;出动车辆40余驾次,民兵30人次,帮助搭建帐篷100余顶。在近10天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全体党员、干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履职尽责,舍小家,顾大家,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及时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特别是垭口镇抗震救灾义务服务队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扬吃苦在前、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08年,垭口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正稳步推进,灾民人心稳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招商引资
1、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抓招商引资、企业工作。同时成立以经济发展办公室为成员的经济工作组,全面负责全乡财政、税收、招商引资、企业工作等,为2006年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制定2006年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首先与乡经济工作组签订2006年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其次对各行政村下达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3、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和项目包装工作。为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乡经济工作组2006年将加强对各企业的服务工作,重点加强对岷江塑胶公司“美江牌”塑胶管材、东藏食品公司食用菌加工的宣传、包装工作,并通过现有企业进行以商招商。4、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实行奖惩挂钩。对经济工作组、各行政村完成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目标考核量化打分,根据考核情况给予一次性年终考核奖。5、加强对全乡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宣传力度,吸引各地老板到公议乡投资。积极动员乡内有识之士进行招商引资,对成功引进的企业按照投资总额给予奖励。乡镇卫生
简述:垭口镇卫生院是一所一级乙等公立卫生院,始建于1962年,距米易县城23公里。攀枝花市区77公里,有四个行政村,二十三个合作社,总人口10200余人。历经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卫生院现发展至占地面积1915平方米,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现有职工11人,全体医务人员均已取得执业助师及以上资格。拥有固定资产83万元,流动资金约17万元,开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B超、中医、化验、放射等科室、能从事相应疾病的诊患与治疗,开展了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相关项目。主要职责:一、公共卫生:1、疾病预防与控制--预防接种,传染病与地方病的防治与监管,疫情信息收集与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健康教育等。2、妇幼保健--孕产妇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儿童系统管理。3、幼儿、学校卫生,环境、职业、食品卫生。4、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归档管理与上报,计划生育等。二基本医疗:采用适宜的诊断、治疗技术、合理的用药、达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为当地群众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需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