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攀枝花市地图
攀枝花市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49亿元,第二产业386.63亿元,第三产业115.87亿元。各区县GDP分别为:东区237亿元;西区64.98亿元;仁和区100.05亿元;米易县59.59亿元;盐边县69.01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10.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0.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7亿元;旅游总收入42.01亿元;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301.39亿元;进出口总额2.49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570.7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1.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3.63亿元;保费收入16.41亿元;财政总收入10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4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94.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元。

攀枝花高校

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学院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专科层次的攀枝花大学。学校占地约1280亩(8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49.1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3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1.46万平方米、图书馆1.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5.07万平方米。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专业35个,其中工学类专业14个,基本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法、经、管、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品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现有教职工1009人,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45人,博士、硕士301人。学校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8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顾高职高专和继续教育两项职能。现设13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2个教学部,在校学生总规模约15000人。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是由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首批八所高职学院之一。2010年7月,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4所省级示范高职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12月,学院跻身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总占地950亩。有马家田、金江两大校区。固定资产超过1.3亿元。有与专业配套的实习室55个,实训基地32个,先进设备或系统927台(套),计算机780台。图书馆藏书44万册,有400米和300米跑道绿茵运动场各1个,标准游泳池2个,多功能室内体育馆2座,沙滩排球场、形体训练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活动中心应有俱有。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在校学生8000余人;占地9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4万册。现有教职工655人,专任教师36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含在读)124人,全国冶金行业名师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7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有2名外籍教师在校从事教学工作。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理论教学部和实验实训部等8个教学部门。学院紧密围绕攀枝花的支柱产业——钒钛钢铁进行专业建设,开设有冶金技术(钒钛开发)、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金属压力加工)等28个专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3项,院级特色专业5个。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近年来,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析盐源境置盐边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盐边厅为盐边县,改会理州为会理县。今米易安宁河西,为西昌县辖地;河东为会理县辖地,同属建昌道。民国24年(1935年),盐边县、会理县、西昌县改属四川省第18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1月1日建西康省,三县又改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改迷易巡司为迷易所。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持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3月,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初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17个公社、大田区的10个公社,华坪县大兴区的10个公社和四川省盐边县的4个公社划入,后又将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行政区。1973年2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行政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8年先后从永仁县划入两个乡,从会理县划入4个乡。1978年,原属西昌地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城市名因兰尖铁矿附近的攀枝花村而得名,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攀枝花树(后毁于火灾)而得名。

基本信息

攀枝花即木棉;木棉花是我国广东省广州市、台湾省高雄市、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花。【科名】木棉科,【别名】也称为红棉、英雄树,【拉丁学名】Gossampianusmalabarica(DC.)Merr.

历史事件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当今世界上的城市,成千上万,但人们已很难说清它们的起源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远古时代第一次播下种子时所形成的村落演变而来的。而在千年“不毛之地”上新建的钢城渡口市(现攀枝花市),由于奠基于当代地质科学者们的大量辛勤劳动,就使我们有幸能探究它的起因,说出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渡口(攀枝花)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特点。谈到攀枝花市的起因,就不能不谈到攀枝花的发现人。有一种说法,称攀枝花是法国人李克列(M.A.Legelete)于1899年发现的。现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教授曾托人查阅了国内现存的外文资料,结果是毫无根据。现在地质界公认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发现的;但发现的年代,诸说不一,初计有五:1932年、1934年、1935年、1936和1940年。一、常隆庆教授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接着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了两年整。1932年9月,由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推荐,受四川大实业家卢作孚的邀请来到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任地质研究所主任。根据常先生自传,当年冬天仅到川西地区作过地质调查,而没有涉足川南,故1932年发现之说难以成立。二、从1934年到1940年,常先生曾六度出入攀西地区。根据他生前绘制的路线图和著作《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证明1934年他最远也只到了凉山的雷波,还没有到过西昌,故没来攀枝花。三、1935年春,常先生到万县、绥定一带调查石油,夏季到南京、苏州,秋季同李贤诚到綦江测绘铁矿地质图,为开办重庆钢铁厂做准备工作,直到年底,他才启程来四川西南一带。四、1936年是常先生涉足整个攀西地区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也是“发现攀枝花”存在争执的一年,据常先生的遗墨:“(一九三五年)我在綦江铁矿大约才一个月上下,院中因四川西南会理一带发生地震,金沙江断流,又通知我前往调查。我将綦江全部工作交李贤诚负责,同离开綦江,同助理员殷学忠向西昌进发,当时已接近一九三五年底……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须完全步行,途中又要画线路图,并采集标本,所以行程很慢,到西昌时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二、三月间了。我们的路线是先到会理去看所谓金沙江因地震而断流之地。也只有山痕迹,别无所见。但到会理之后,看见当地地质情况很合乎金属生成,我们就在会理把重心放在找矿上面。当地许多矿是早已发现了的,并且曾经开采过;一些矿是以前没有人知道的,都未经过地质学家作过储量计算或研究,我们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次我们在西昌地区走了七县,大小矿区看了不少。我认为这是四川矿产很丰富的地区,在写报告时,除了说一般的地质情形外,并把成矿原理也讲了一些,因此就写了好几万字,编成一本《宁属七县地质矿产》。在这本报告中,除了攀枝花铁矿外,其它较大的矿产大部分都有记载。”,1939年4月有一个《中国西部科学院工作概况》的腊纸刻写油印本,其中介绍地质研究所工作时,提到了常先生进行的十三项野外调查,第七项中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部科学院受四川省政府建设厅之托,调查西昌、越隽、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宁南七县地质矿产,费时半载,周历七县,实勘矿区五十余处……”据此,常先生“认为安宁河流域,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完冠,而地处川、滇、康三省之交,有绾西南之势。诚能将由成都经西昌至昆明铁路筑成,则安宁河流域,当为国内极佳之工业区。”,为了纪念常隆庆,攀枝花市在密地大桥旁修建了常隆庆塑像,并将密地大桥至小攀枝花(兰尖铁矿所在地)的一段道路命名为“隆庆路”。
建市纪念日:1964年11月1日,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视察攀枝花。视察期间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解决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体制、计划单列、设计下放审批、生活物资供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随同来攀的有中央各部委和川、滇两省的负责人,共计20余人。11月5日,李、薄两位副总理给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写报告,进一步认定弄弄坪地区确实是一个建设后方战略基地的理想场所。1965年1月1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攀枝花成立特区政府,仿大庆例,政企合一。成立党委,由冶金部党委为主,四川省为辅,实行双重领导。”,1965年2月23日,冶金部吕东部长、徐驰副部长向薄一波副总理写报告,汇报攀枝花建设进展情况,提出“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进度,可以提前一到两年时间”的设想。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上批:“送主席、总理、邓、彭阅。”3月4日,毛泽东主席批示:“此件很好。”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邓小平同志视察攀枝花,为了改变我国工业部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英明决策,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1965年是攀枝花建设历史上工作最困难,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受党中央委托,带领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来到攀枝花视察。据原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徐驰回忆:邓小平一行于1965年11月29日到西昌,在西昌听了攀西地区地质资源情况介绍,30日到达攀枝花;第二天,在新建的13幢招待所会议室里,面对攀枝花基地建设模型(大沙盘),徐驰向邓小平作了详细汇报。邓小平很高兴,盛赞攀枝花“得天独厚”,同意弄弄坪钢铁厂、攀枝花矿山和选矿厂的建设方案。徐驰说:邓小平听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归纳起来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同意你们汇报的攀钢建设方案,批准新选的弄弄坪厂址,你们就可据此进行施工设计。其它各厂矿的设计也不必送北京审批,我们授权由你们建设总指挥在现场审批。二、在三线建设项目中,攀钢何时投产、六盘水何时供9煤、成昆线何时通车,而且何时供多少煤和铁路承担多大运量,三家都要制订和招待相互配合的时间表。三、上次李富春副总理来视察时,已提出由物资部在渡口市设办事处和仓库,存一批钢材以便随时供应,这是个好办法。请计委同志打电话告物资部催办。四、为缓解你们运力不足,总理已商请北京、辽宁、山东、河南、安徽五省各派出一支300辆卡车的车队至今未来,也请计委同志打电话,催他们即派车队先运物资部的钢材到渡口。他们应急速派人到北京联系这项任务。邓小平这次视察,不仅审定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方案,下放了设计审批权限,还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运输和建筑钢材的供应、储备等重大问题,使攀枝花基地建设得以更大规模更加顺利地展开。邓小平视察攀枝花过去了几十年,他代表党中央审定的建设方案,经过英雄的攀枝花儿女一代又一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已圆满实现。攀枝花不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万里钢城,闯出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成功之路,在中国冶金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而且培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正如胡乔木视察攀枝花时的题词所说:“攀枝花精神永葆青春,永放光芒,永远指引我们胜利前进!”,“这里得天独厚”,是邓小平视察攀枝花时留下的名言。几十年来,攀枝花儿女把这句名言牢牢铭记在心中。过去它一直鼓舞着今后将继续鼓舞攀枝花人热爱攀枝花、建设攀枝花,努力实现市委规划的雄伟蓝图,使攀枝花丰富的资源更好地造福于全中国、全人类。

攀枝花美食

小吃类:攀枝花小吃类主要以四川味道为主,在当地人气最高的当属羊肉米线,纯羊肉熬制的高汤煮出的米线,再加上豆瓣、花椒、小米辣等佐料,味道独特极具代表性;攀枝花由于靠近云南在这里米线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面条,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都有米线卖,牛肉米线、肥肠米线、杂酱米线等别具攀枝花本地特色;各种四川知名小吃都可以在攀枝花吃到。盐边卷粉
中餐类:攀枝花餐饮行业相当发达,市区内高档酒楼就达到了近百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得天独厚餐饮集团旗下的四大酒楼,其中“得天独厚酒楼”以攀枝花盐边菜闻名于世,在攀枝花本地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盐边菜基本上代表了攀枝花本地饮食特色,油炸爬沙虫、油炸蜂蛹、干巴牛肉、坨坨肉、二滩银鱼烘蛋、养生荞麦耙、都是盐边菜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菜品。推荐酒楼:“大笮风酒楼”“小宋餐馆”“宋艳华餐厅”“得天独厚酒楼”。另外在攀枝花无论是湘菜、粤菜,甚至是官府菜都可以在不同档次的酒楼里品尝到。
西餐类:二滩水电站建设期间近2500名外国专家在攀枝花常住近4年,也为攀枝花的西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值得一提的就是位于攀枝花新华街中段的“红太阳餐厅”就是二滩建设期间的一个意大利人开的,里面卖的西餐相当正宗,直到今天红太阳西餐厅仍然是攀枝花最好的西餐品牌之一。另外,攀枝花本土的“老树咖啡”“树缘咖啡”“逸点音乐餐吧”等都极具代表性,攀枝花本地开始大量种植咖啡,市民已经可以喝上自己城市产的咖啡;“必胜客”、“豪客来”、“良木缘”、“两岸西餐”、“巴洛克”、“欧洲房子”等都在攀枝花设有分店。
火锅类:攀枝花虽然在地缘上更偏向云南,但是口味确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味。80%的火锅连锁知名品牌都在攀枝花开有分店。攀枝花本土的“地摊老火锅”以攀枝花人自己的火锅的优势,在市内拥有多家分店,并将分店开到了省外。是攀枝花火锅业的骄傲。
攀枝花特产:
块菌:攀枝花是我国块菌天然分布的中心区域,但近年来野生块菌面临掠夺性开发,产量逐年递减。块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松露,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食用菌,号称“林中黑钻石”,攀枝花是我国最大的块菌核心产区。
爬沙虫:爬沙虫,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俗称“安宁土人参”,产于雅砻江支流安宁河的干热河谷,攀枝花市盛产。爬沙虫白天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夜间出来活动。在繁殖期间,成虫在靠近岸边的卵石隙缝中产卵,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攀西地区的干热河谷,就特别具有这种条件),卵被孵化成我们通常说的爬沙虫。据测定,爬沙虫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药用成分。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具有补气益肾、抑虚固本、滋补强壮之功效。堪称药食佳品。又有“动物人参”美誉。
油底肉:油底肉是远古时候居住在“笮都夷”的笮人,为在炎热的夏季防止猪肉腐烂变质而研制的一种对肉食品保鲜的储藏方法;其加工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将猪肉切割成一斤左右的块状,待锅里的猪油烧沸后,把切好的猪肉放入油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盐,待肉中的水分煎熬干后,将肉取出放入备好的陶瓷罐内,再将油倒入罐中,油底肉即成也——这油底肉说来也还真有点神奇,在没有任何冷冻设施辅助的情况下,放置数年也不会腐烂变质,真是神来之笔;此肉醇香,火巴而不酥,肥而不腻,肉软而不绵,开胃健脾,色香味俱全。

行政区划

全市辖3区2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16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炳草岗、密地、瓜子坪、向阳村、长寿路、枣子坪、弄弄坪、南山、清香坪、玉泉、河门口、陶家渡、摩梭河、大宝鼎、大河中路),21个镇(银江、格里坪、仁和、大田、平地、金江、福田、同德、布德、前进、攀莲、丙谷、撒莲、垭口、得石、白马、普威、桐子林、红格、渔门、永兴),23个乡(太平、中坝、总发、大龙潭、务本、啊喇、新山、湾丘、草场、麻陇、白坡、新九、益民、共和、国胜、惠民、和爱、红果、鳡鱼、红宝、箐河、温泉、格萨拉),共130个居委会(1794个居民小组),352个村委会(235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