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镇地图
南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情况
南安镇位于文水、交城、清徐三县交界,距县城60余华里。全镇所辖22个行政村,截止2009年,共有人口36000余人,耕地65000余亩,是全县第四大镇。2009年,南安镇全镇林果业收入达到2.9亿元,养殖业收入1.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69元。
乡镇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南安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确立“园区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该镇利用大余县城扩张的机遇和邻近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发挥自身的环境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华工业园。新华工业园已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做出设计,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出现山水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工业园,最终将实现全长20公里的“东西经济走廊”,全镇经济总量将翻两番。南安镇在工业兴镇的同时,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该镇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镇里多次请专家教授讲课,让农民学习蔬菜种植、花卉培植、池塘养殖等技术知识,加快实施科技兴农。该镇建成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瑞香生产基地,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该镇新民的板鸭和新安的花卉批量出口,在东南亚地区闻名。现在,该镇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挂钩联系力度,扶持农村经济,让农民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南安镇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让开拓者成就美好的未来。
行政区划
南安镇:(原南安镇的)南安村、小南安村、北白村、谢家寨村、孟家庄村、北胡村、榆林村、东北安村、西北安村、北安庄村、(原南白乡的)南白村、高车村、西社村、杨落堡村、王川堡村、东郭村、西郭村、于家堡村、郝家堡村、闫家堡村、西南社村、西韩村。
单位荣誉
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责任制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每年还有十余项单项工作受到市、县的表彰。
科教兴镇
南安镇先后投入2亿多元办教育。南安镇,学校的建筑和环境是最好的。2002年,南安中学在校园综合评比中,被评为省“一级中学”。南安镇政府每年都要将财政收入的30%用在教育上,用在改善教学条件、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上。镇内中学已经实现网上教学,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电脑,用于备课、教学和交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教师队伍稳定,优秀教师不断加盟,给该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南安中学的10名同学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全部获奖,其中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南安镇多方筹资2000多万元大搞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政务网,形成了教育、计生、财务结算等管理信息系统。该镇3000多农民利用网络系统搞起了农产品营销。部分利用网络尝到甜头的农民在思量着如何将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有的还建立自己的农产品流通网页,使农产品的销路更加顺畅。该镇实施全民培训教育计划,实现“村村通光纤,大户可上网”。
历史
南安历史悠久,自唐朝开元年间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修筑梅关古驿道,南安逐渐成为中原优秀文化、名优特产南传北达的通道,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盛景,宋代苏轼曾咏南安“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明代汤显祖在此留下了巨著《牡丹亭记》,陈毅写下了《梅岭三章》,为南安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境内水口寺嘉佑寺塔建于隋开皇五年(585),宋嘉佑四年(1506)重修,1957年7月1日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真觉寺建于宋朝,元泰定间(1324)重修,明永乐(1403)增扩寺院,2005年修建了梅山景区公路及明清风格的仿古城、游人中心等旅游设施,新开发了精品梅苑等景区,集“红色、古色、绿色”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