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地图
南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南阳镇主动对接新一轮城镇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建设已开始启动,整个城镇布局由工业区、商住区、边贸区和行政办公区四个部分组成,涵盖整个渔溪盆地,面积达8.23平方公里。先后完成了南新街、新村路、福兴路、桥底的街道改造,各行政村大部分自然村都通了公路。兰花林商住区、茶叶市场、工人公寓及东区客运站等一批城建项目已开始启动和动工建设。电力、自来水、广播电视,通讯设施不断完善,新城镇建设的框架雏形正在形成。教育方面有高中一所、初中一所、中心校一所、幼儿园二所,各村均设立了小学。卫生方面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各村均设有医疗站(点)。
行政辖域
南阳镇位于寿宁县东南部,距县城12公里。地处东经119。35',北纬270。23’。东邻犀溪乡,西毗清源乡,北接鳌阳镇,南界福安市上白石镇、范坑乡。是寿宁县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辖南阳、官洋、洋边、花岭、溪南、秀洋、东吉洋、坝头、铁场、含溪、院洋、山坑、下洋仔、含头、官路、石鼓、龟岭、下房、赤陵洋、南岔20个村民委员会。土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82万人。
历史人文
南阳镇地灵人杰。明清时期,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直隶虹县大使龚柏,有明正德年间广东顺德知县龚世禄,有任过广东知府同知的张资。革命战争时期,有任过寿宁县委书记的王芝祥,浙江泰顺县委书记的王陶生(解放后任寿宁县副县长),福寿中心县委游击队司令员(后任福安专区副专员)许威。南阳镇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三十年代,叶飞、粟裕、范式人、刘英、曾志、叶秀蕃、许威等一批革命前辈,在岗垄一带成立根据地,建成闽东革命的大后方,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游击斗争,在闽东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全镇有革命烈士224人。
经济概况
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1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6.35亿元,同期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3.5亿元,增长22.4%,利税11.02亿元,财政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农民人均收入达12405元。位居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第40位,全国千强乡镇第200位。
基本概况
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下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45个自然坡,20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88户,其中农业6680户,非农户708户;总人口30699人,其中农业29500人,非农业人口1199人,农村劳动力17824人;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12亩,其中水田面积18300亩、旱地面积17512亩,人均水田0.62亩,有林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37.3%,农业以水稻、甘蔗、花生为主,兼种玉米、豆类等,水果有香蕉、龙眼、荔枝、芒果、柑果等;畜牧业以良种瘦肉型猪为主,销往防城、钦州、南宁等地。2004年,国民总产值达195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312万元,农业总产值10108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5120万元;财政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03元。
经济状况
近年来,南阳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998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800万元,农业产值11958万元,财政收入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8元。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以茶叶、竹木玩具、水果、食品、中药材、花卉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并产生效益,茶叶、竹木玩具等龙头企业有效拉动了地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业经济迅速增长。2002年福建寿宁闽浙边界工业园区(2006年更名为福建寿宁工业园区)的创立,为寿宁县的招商引资和南阳镇的经济腾飞增添了无限活力。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3家,建成投产20家,以木竹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经济生态型工业园区以初建规模。
教育
南阳镇积极筹集资金办学,进一步改善了镇中、中心校等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工作秩序井然,2005年春节在校小学生1672人、中学生1183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巩固率达100%,教育“两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普实”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