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桐镇地图
那桐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间传说
胎教生贤子:陆禹贡,隆安县慕恭村人,清代举人。文名传播隆安县全境,远近皆闻。传说他的成名,是由于其母的胎教所至。陆母原是书香家之女,知书达礼,教子有方,她认为教子不仅在后天进行,如能在胎儿时即开始,可以事半功倍。据说有一天,贡母正在地里锄地,附近的人们听到有孩童念书的声音从贡母锄地的畲地里传出来,抬眼望去,只见贡母一个人在独自锄地,并无孩童在旁,怪而就近视之,依然不见有孩童的形影。问其所由,贡母笑而不言,只说实在没有孩童在此。人们离去不久,又复闻读书声。后来生下禹贡,聪明伶俐异常,未入学即见字能读,入学后,塾师未教到的功课,他已先知,并且读得很熟。长大后来考取功名,每试必中,年纪很轻就考中了举人。人家问贡母,贡母日:当其怀孕禹贡时,即常以诗书默教其胎儿,故有今日之成就。西秀山与九嶷山:在隆安县城之西有座高大而秀丽的西秀山,山旁有一座小山。你若有缘登上西秀山,便可以看见平果境内的与它遥遥相望的九嶷山。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秀山因有功,皇帝委它统管附近的山峰,并在它头上加了冠。九嶷山高大而峻峭,看到西秀山受封后,很嫉妒很不服气,与西秀山发生了争执,九嶷山却又蛮不讲理,令自己的“兵马”朝着西秀山放箭,其中有两支箭射中了西秀山附近的一座山,这座山中箭倒下了,成了一座有两个大山洞的卧山;一支箭把西秀山之冠射下,现今西秀山旁那座小山丘,原来就是皇上封给它的冠。西秀山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也给九嶷山一拳,把它砸成九块,变成了九座相连接的山峰,即现今的九嶷山。皇帝为平息两座山的争斗,就在两座山之间打了一棒,变成了滔滔不绝的美丽的右江,把两座山分开。
三宝岩洞:隆安县志记载,三宝岩洞在宋朝时代已立有神位,直到民国十六年神象菩萨才被摧毁。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风水先生到三宝岩看风水时说:“三宝岩是龙穴,如果在岩内葬墓,后代子孙必出皇帝。”此言一出,四方传闻。当时邻近有两户人家。听到这消息后,即择日带领全家子孙到岩内动土兴工,准备移葬先人。那天,两家为了使自己的后代子孙能当上皇帝,都争着把岩内的龙穴占为己有,由于互不相让,结果双方大打出手,伤了人。周围赶来观看的群众,见他们打得难分难解,都不敢上前劝解。其时有位绅士,见双方已伤了人,再这样下去,必发生人命案,于是他扯开嗓门大喊一声:“你们别打了,听鄙人进一言!”雷鸣般的喊声,使在场的人无不骇然,打斗的双方也都乖乖地停了手。绅士见自己的喊声发生了威力,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都上了风水先生的当了,在这里埋葬先人尸骨,岂怎能保佑后代子孙必当皇帝呢?我认为皇帝是不容易当的。常言道:‘水能载船亦能覆舟’。熟知水性,善于驾舟的人,方能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否则,将被狂风巨浪所吞噬。同样道理,为国之君,若能善为百姓做好事,百姓就拥护他,称他万岁,如果他施行暴政,虐待人民,人民一定起来造反,推翻他的皇位,最后,不仅自己身受屠杀,还要连累子孙,牵连九族。孙子曾言:‘富贵如浮云,何贵之有?,你们两家苦苦相争这龙穴地:现在皇帝的影还未见,先自打得头破血流,我看这块地不会有什么好兆头的。”两家人听了绅士一番话,都觉得言之在理,然而,千百年来“好风水能使穷变富,好地穴能使蛇变龙”的传统思想,始终使他们念念不忘眼前的地穴,因而双方手中的武器虽然暂放下,但贪馋的目光还是紧紧地盯住龙穴和对方。绅士看到这番情景,知道双方还舍不得这个龙穴,于是又说:“话再重复,这个岩洞并不是什么龙穴。据古人传说,自从盘古开辟天地之后,这里邻近乡村已有人家居住,有人居住就必有神仙前来视察管理,当年,玉皇大帝就是派三宝佛到这里来视察民间善恶的。他们往来于天地有些麻烦,因此就在这里挖好了这个洞作为憩息之地。岩洞落成后,他们还立有禁令说:此洞只容神仙停留休息,凡夫俗子若占居此洞,全家必遭横祸。你们再看看,岩洞顶上凿得平整如镜,中央还绘有几个花纹图案,洞内宽阔明亮,凉风拂面,三伏天可纳凉避暑,腊月天可御寒保暖,再说洞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若不是神仙妙术,凡夫俗子能造出这样的洞府吗?”,两家人听了这翻话,再看看洞内景物,无不哑言失色。绅士接着说:“三宝佛为了视察民间善恶,才启建这个洞府的,可你们竟胆大包天,违抗仙家禁令,强占神仙洞府,这不是灯蛾扑火自找死路吗?你们现在头破血流,我看就是最好的报应。”,两家人听说自己违犯了神仙禁令,并予先得到了报应,都各自不寒而栗,连忙跪下磕头说:先生之言使我们如梦初醒,我们得罪了神仙,实是罪连九族,我们愿归还洞府,并为三宝佛修金身,供香火,让他们保护我们桑梓风调雨顺。从此以后,“三宝寺”立了三宝佛的金身,逢年过节,邻近群众都擎着祭品到岩洞烧香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