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镇地图
牛场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经济
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2002年12月投入200多万元,实施的上坝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竣工,不仅加强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更是对周边的堡子、新桥、阔龙水三个村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抓好最大的订单农业—烤烟生产,2002年完成烤烟收购50.95万公斤,烤烟特产税为46万元,今年落实烤烟种植面积4100亩,力争特产税增加到68万元。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牛场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和市县的总体部署,牛场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搞形象工程,积极稳妥开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方针,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确立了“经济大发展、面貌大改变、素质大提高、关系大融洽”的总体目标,以实施度发展、打基础、治环境、树典型、建机制“五大工程”,启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全镇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住房情况明显改变,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部责任心明显增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福利及配套服务设施同步发展,现有幼儿园6所,小学16所,中学2所,坚持科技教育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推广科学适用技术,组织智力支边科技扶贫等活动,加强校园三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两基”、“普实”进一步巩固,2003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有电视差转台一座,可收视20多个电视节目。镇区医院2所,建设面积5699平方米,床位56个,设备齐全,能满足当地就医的需要。社会治安稳定,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发展。
基础建设
牛场镇在1996年开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为36%左右,在2001年开通移动电话。现有学校23所,其中初中1所,高中1所,完全小学14所,初级小学8所,有1所完全小学设有初中班,一师一校点5个。全镇在校学生70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4%,建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9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个体经营的药店及诊所9所,医务人员18个。乡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牛场镇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洋芋、大豆。由于气候独特,适宜天麻等药材生长。现在花粉天麻种植达到36000个平方米,魔芋种植也已开始起步。牛场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体现特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粮稳农、以畜富民、以煤壮财、以林强镇、以人才兴镇,依靠科技,建基地、找亮点,树立牛场天麻药材镇、畜牧养殖镇、民族文化镇、生态旅游镇、自然景观镇五大品牌。同时,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牛场镇畜牧业有了更大发展,畜牧收入达到500余万元,煤炭产业已具规模,年产5万吨以上的煤厂4口,年创利税60余万元,劳务输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700多人。劳务输出创收1000万元(只统计从邮政、银行汇入收入),上级投资72.5万元,建设安居温饱工程,使218户贫困户告别了茅草房,改善了居住环境。
发展方向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工业强镇,城建兴镇,环境立镇”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抓党建促发展,重科教兴牛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6元,个体工商户968户,非公有制经济企业38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2家。2002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镇”的称号,2003年荣获省级“卫生乡(镇)”荣誉称号,2004年收录为全国重点镇。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和实施“工业强镇,城建兴镇,环境立镇”三大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着力点,以强化城镇管理为手段,以提升和优化城镇功能为内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镇环境,推动农业人口城镇化发展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运转,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亿元,财政总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城镇化水平达40%以上,城镇建设面积达4平方公里左右,建成文明、卫生的全国明星小镇,建成福泉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工业中心,促进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特色产业
牛场镇全镇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2006年种植业主产业全年销售总收入2504.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4.14%。无完善的销售渠道。
自然资源
牛场镇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7636亩,林地108165.2亩,有经济林果地4446.7亩,适宜种植板栗、李子,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穿境而过的大水沟水库主流河流量大,落差大,是开发水电产业、旅游产业的理想地方。人力资源开发是近年来全镇工作重点之一,通过“政府搭桥,能人带动”战略的实施,全镇2006年共输出5725人(次),年务工收入突破846.9万元。境内文物古迹及山水景观众多,文物古迹有烈士纪念碑、大屯古战场遗址、宣慰洞遗址、牛昌古桥等,其中最著名的大屯古战场遗址为清代丁宝桢办团练抗击起义苗民军的地方。由于牛场屯是县城的东路屏障,又是通省要道关隘,官兵与苗民义军曾在此发生多次争夺战,死伤无数。至今城墙、城门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屹立。山水景观较典型的有:鱼洞河库区山明水秀,风光无限;象鼻山雄奇险峻,形象逼真;灯笼山石林怪石嵯峨,天兵布阵;宫保湖碧波荡漾,山水相映。牛场镇社会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沉睡数万年的煤矿资源开发步伐正不断加快;旧镇改造、新城镇开发正纳入规划。牛场镇的社会环境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牛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全镇人民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步入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牛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牛场的明天将更加发展,更加繁荣,牛场的历史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