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盐城市地图 > 盐都区地图 >
潘黄镇地图
潘黄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位于盐城市区南侧,镇政府驻大孙庄,距市区5千米。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为盐城县第一区,潘克、黄炜两任区委书记相继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两位烈士,经中共盐城县委批准,于1946年4月18日将第一区该为潘黄区,沿革至今为潘黄镇。该镇东、南分别与市开发区、亭湖区的伍佑镇相邻,西南与大冈镇的冈中办事处交界,西与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接壤,北隔蟒蛇河与盐都区张庄办事处相望。全镇土地面积8948公顷,耕地面积2578公顷,下辖3个办事处、11个村、12个居委会,至2007年底总人口62342人.人文景观有清代名人徐铎园。

交通运输

(1)航空:盐城机场系国家4C级支线民航站,已开通盐城至北京、广州、温州、韩国首尔等航线。潘黄镇距盐城机场6公里;距南通机场150公里,经204国道2小时可到达;距南京禄口机场250公里,经宁靖盐高速公路仅需2.5小时即可到达。
(2)港口:内河航道纵横交错,西接京杭大运河,南连长江黄金水道。潘黄镇经204国道向北有射阳港、连云港,向南有大丰港、南通港、上海港。沿海射阳港、滨海港、大丰港已建成千吨级码头9个,年吞吐量达1100万吨。
(3)铁路:新(沂)-长(兴)铁路距潘黄仅4公里。新长铁路盐城段157.2公里,北与陇海线相接,南与沪宁、宣杭线相连。盐城设有客运站、货运站。
(4)公路:宁靖盐(南京-靖江-盐城)高速、盐淮高速、盐海高速环绕镇区,京沪高速距潘黄仅40分钟车程,宁靖盐高速盐城主出入口位于潘黄境内,从潘黄镇出发可在2.5小时内抵达上海、南京。

人文名胜

徐铎:盐都潘黄镇马沟办事处方向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人,曾任国子监助教。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修编,改任山东学政,在济南府主讲儒学。后任湖南乡试主考官、云南粮储道,升山东按察使、擢布政使,政事、文章彪炳南北。徐铎字令民,号枫亭,又号南冈,清雍正年举人,乾隆年进士,名吏、书法家。出生之初,曾祖深柳先生为其取乳名为“千里”,千里组合起来是个“重”字,有寄予重孙奔腾发达之重望的意思。里下河地区长期流传着这么两句话:“盐城有个徐铎铎,三十六岁念大学!”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劝导孩子勤学须及早,不要辜负少年时,徐铎三十六岁才念大学;二是万一错过少年时也莫要灰心,大器晚成亦未可知,徐铎不是三十六岁还念大学吗!正读反读都是劝学的意思。事实上徐铎是位天资聪慧、勤奋有加、学业有成的士子。说他“三十六岁念大学”,是指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一书,这为他后来担任国子监助教打下了基础。他十四岁时获庠试冠军,三十岁(1723年)考中举人,三十八岁(1730年)被荐为国子监助教。四十四岁(1738年)经殿试登二甲进士。授于翰林院编修,后任山东学政,湖南乡试正考官,云南粮储道等。因云南“治平第一”,皇上将他调往京城,为督运漕粮官,继而升任山东按察使(秩正三品),擢布政使(秩从二品),因“岁旱折祷致疾”,于一七五八年六月病逝。徐铎以政事、文章彪炳千秋。他擅长书法,与当时书法名家张照等交往甚密,共同提携后人,曾在山东指导曲阜孔继涵、孔继涑两兄弟的书法,使之大有长进。据考,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二孔,就是指这兄弟两人。徐铎一生著述颇丰,有《易经提要录》、《书经提要录》、《诗经提要录》三部共四十七卷专著收入《四库全书》。徐铎病逝后,江宁举人梅金缪撰《墓志铭》,书法家邓石如曾来盐城为他书写墓志。徐铎园:徐铎园位于方向村境内,东临宁盐高速公路,南接尼国内盐一级公路,占地30亩。园内有假山、水面,绿化,是区内旅游景点。

产业布局

(1)服务业:镇区南北两侧有35kv和110kv变电站各一座;发电厂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供热能力20万吨;自来水日供水量可达10000吨,污水处理厂年处理能力15万吨;天然气管道经该镇已铺设至新区,程控电话容量1万门,并可提供IP、ISDN、DDN等服务。(2)工业:潘黄镇现拥有各类工业企业近400家。益民规模园、宝才精品园、前进特色园“三大载体”成为新的增长极,外贸服饰、机械加工、医用玻璃、建筑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全镇经济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3)农业:潘黄镇位于江苏里下河农区东缘,全镇土地总面积346.5公顷,种养加结合构成该镇城郊农业特色经济。“都丰牌”良种、“花美牌”肠衣、“蟒龙牌”粉丝粉皮、“朱蕃桥牌”豆制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猪、羊、兔、禽、蛋为加工业和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提供了丰盛货源,休闲、观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未来发展

随着盐城百万人口城市的快速推进,城市重心南移西进,处于城西片区的潘黄迎来了融入城市、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城市化这一潘黄发展的第一动力源作用,围绕率先达小康、打造第一镇、建设新潘黄的目标,主攻城市化,开创城市经济新局面。坚持以城市来定位全镇的经济业态,坚持以城市来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坚持以城市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城市来兴镇强村(居)富民。

自然特征

(1)气候: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季节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充裕。(2)气温:年平均气温14.2℃,年最高日平均气温26.9℃,年最低日平均气温0.7℃,年平均无霜期216天。(3)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1.2小时。(4)降水:常年平均降水量1005.5mm。(5)风: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以东北风为主。(6)地质地貌:属里下河平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黄海高程)在2.0-2.7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