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寺镇地图
平阳寺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农业
平阳寺镇以培育支柱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展优质、高效、订单农业,形成食用菌、苗木、优质小麦、秸秆利用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食用菌产业:出台了“包技术指导、包菌种和原材料供应、包产品回收”和“给予5元/平方米建棚奖励、10元/平方米贴息贷款”的“三包一奖励一扶持”的优惠政策,在镇内外发展食用菌基地达到200多万平方米。食用菌的栽培、采集、加工、储运、销售全过程遵循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获得了食品出口质量认证,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形成保鲜菇、罐头菇、盐渍菇系列产品,产品销往俄罗斯、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8600万元。
苗木产业:以高效、优质、稀苗木繁育为目标,建成了我国江北最大的北美彩叶树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84K杨苗木繁育基地,年产各类优质苗木600万株,年产年纯收入达1800万元。
优质小麦产业:全镇种植优质小麦2万多亩,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小麦1000多万公斤,年创效益2400多万元,成为济宁市最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产区。
秸秆产业:该镇秸秆产业主要有秸秆养畜、栽培食用菌和加工压块饲料三种方式,年效益达1.2亿元。
文化建设
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电话已普遍进入农民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近百辆,100%的农民住上砖瓦房,人民生活正向小康迈进。农村干部实行退休制。镇建中心敬老院一处,接受五保老人60名,全镇孤寡老人吃、住、穿、用、葬都有了保障。全镇正大力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生活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全镇共有集贸市场三处,分布在平阳寺、横河、马厂三地。农历逢“三、八”日为横河集,每年的三月初八为横河古会,会期三天。农历逢“一、六”日为平阳寺集,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为平阳寺农贸会,会期三天。马厂村驻地的鲍店煤矿建综合市场一处,每天云集四面八方的客商,蔬菜、布匹、水果、鞋帽等日用品上市,供应矿区职工及全镇人民生活必需品。活跃了全镇经济,也为全镇农副产品的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文化设施先进配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3所中小学均达到邹城市规范化学校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尊老爱幼、帮贫扶弱渐成风尚,建有一处省级老年公寓,五保老人入保率达100%,入院率达60%。设立了“扶贫助学”专项资金,没有因病因贫失学现象。社会秩序十分稳定。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综合经济200强乡镇,济宁市“经济强乡镇”、“特色农业示范乡镇”、“十佳科普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信用镇”等荣称号。
发展措施
该镇地处邹西重要的产煤区,压煤土地塌陷、煤矸石堆积占压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时制约着该镇的经济发展。镇党委确定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建设新型城镇”四条主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努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坚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的原则,实现全镇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和良性循环。镇党委政府经过几年的论证对比与摸索实践,确定了发展食用菌产业这一项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制订出台了“三包一奖励一扶持”优惠政策。“三包”即包技术指导、包原材料和菌种供应、包回收产品;“一奖励”即为新建菇棚提供5元/平方米的现金奖励;“一扶持”即为菇农提供10元/平方米贴息贷款。目前,全镇30个村村村建有食用菌大棚,并在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塌陷地治理区建设了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并辐射到周围镇街、省市。2003年,与外商共同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山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华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食用菌能力达1.2万吨。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等地,年实现利润2400万元,创汇200多万美元。平阳寺镇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省、市专项资金支持,改变因采煤造成的地表下陷,重新建设人居环境。2002年,工程总投资5800万元,治理塌陷地面积6050亩,复垦后新增耕地4599亩,新建网箱养殖水面和精养鱼塘1098亩,大小鱼塘放养鱼苗260万尾。建桥涵三座,打井47眼,盖机井房、护林房50间,架电15公里,修柏油路1条,整修主次干道9条,全部用煤矸石、细沙硬化。由北京顺高美加种苗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在湖心岛创建彩叶树种繁育基地,专门引进种植挪威枫、红帝挪威枫等数十个国外优良树种,年创效益300多万元。建成食用菌基地,集餐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中心各一处,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园区。由于采煤原因,大量煤矸石成了这里的“免费资源”。为充分利用发挥煤矸石的有效价值,该镇积极引导砖厂利用煤矸石制造新型环保空心砖,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均节约成本120万元,实现利润220万元。为使煤矸石的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该镇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利用煤矸石富含矿物质的特点,努力向精细化工领域发展,实现煤矸石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他们把农作物秸杆变废为宝,聘请有关专家研制出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这在我省尚属首例。利用粉碎的玉米秸秆栽培出的双孢菇比传统的小麦秸秆栽培出来的产量增加20%,达到14公斤/平方米。同时,邢村、刘庄、陈庄等村的奶牛业也是消耗农作物秸秆的又一重要途径,奶牛养殖量已经达到200余头,实现了秸秆的“过腹还田”,循环利用。各种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机也数量大增,实现了“秸秆还田”。目前,秸秆产业已成为全镇的一项优势产业,全镇的农作物秸秆利用迅速发展,每年还从外地调运农作物秸秆960万公斤,出现了“平阳草贵”现象。
下辖村
,中行村中鲍村郑行村银张村杏行村邢村村新刘庄村谢家口村西横河村王行村孙坡村前皇甫庄村前韩村前鲍村骑岭村平阳寺村刘行村刘家河口村黄庄村黄厂村后韩村后鲍村横河村东宝张村堤上村大马厂村陈庄村北林厂村鲍家厂村
农业发展
1990年以来,农业生产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创造吨粮镇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加大投入为基础,以政策扶持为保证,以完善农业生产“六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条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全镇初步形成“东菜渔、中粮牧、西菌果”的农业生产格局。小麦单产达403公斤,玉米单产630公斤,总产量达到2269.6万公斤,1993年建成邹城市第一个“吨粮镇”,1999年建成邹城市第一个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后韩村为龙头带动的“蔬菜专业村”不断出现。为使蔬菜生产再上规模,1999年,镇政府投资200万元,建新型无支柱塑钢大棚60个,建成100亩高科技示范园,并以科技示范园为依托,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为全镇蔬菜生产提供产、供、销服务。全镇新发展冬暖式大棚110个,大拱棚23个,先后引进新稀特蔬菜品种、名贵花卉品种10多个,形成以开发公司为龙头,以科技示范园为基地,从前韩、后韩、孙村、张村、北林、鲍厂、杏行为专业村的蔬菜生产新格局。并新疏挖二级渠7000米,解决了近万亩耕地排水问题,整修大小生产路52条,全长26650米,建桥涵210处,复垦土地450亩。2000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20256千瓦,柴油机30台,电动机138台,机动喷雾机45台,联合收割机101台,脱粒机34台,播种机90台,粉碎机36台,上海50型拖拉机140台,25型拖拉机28台,12型拖拉机42台,机动三轮车620台,解放牌拖挂180部。机井总数达1200眼。林业的发展道路曲折。过去泗河东堤内外,秘植柳树,白马河堤内外多植桃树、杏树等果树。1957年,发生特大洪水,因堤内植株阻碍洪水排泻,致使泗河堤决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得不将河堤内外树木全部砍伐。此后,镇政府不断采取育林措施,加大林业投入。林业生产以环镇生产路和塌陷地栽植为主,以旧林网改造、四旁补栽为主,植树近12万棵,完善林网5000亩。1999年冬,又在后鲍—横河—泗河河段规划经济林带近4公里,新植树近万棵;在北林村塌陷地复垦的基础上,载植8000棵石榴,2000棵银杏,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寻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0年,全镇植树达12万棵,林木覆盖率达15.26%。农户院落植树达80万棵,人均占有30棵。同时,镇搞林网3万亩,现有果园4处,分布在刘庄、前韩、邢村、北林,面积约500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冬枣、石榴、银杏等。畜牧业基础比较薄弱。由于镇兽医站对禽畜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和治疗,个人养殖及特种养殖发展迅速。1999年,镇政府投资180万元建成万只养鸽厂,18个大型鱼塘,水面积达380亩。全镇大牲畜存养量970头、生猪9376头、羊2449只、鸡478200只、兔570只,养殖专业户86户,畜牧业总收入1299万元。
资源优势
该镇地处邹西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在鲍店西,海拔42.7米,最低点在骑岭村西南,海拔39.6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是邹城市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产区之一。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均为东北至西南流向。皆为季节性河流,都汇入微山湖。东边界有白马河,发源于曲阜市九龙山,从大马厂东北入境,至前韩村东南出境,流程6.4公里。西边界有泗河,发源于泰安市新泰县太平顶山,从后鲍西北入境至刘家河口村出境,流程12.3公里。中间幸福河,由平阳寺村西始,经北林、杏行、骑岭,流入太平境内,流程约3公里。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浅,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为灌溉、工业、人畜用水提供良好条件。土壤可分三类:一是潮土类(黄土、沙土)。主要分布在泗河沿岸,占可利用土地的47.85%,易保水、立苗。二是褐土类(老黄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占可用土地的33.51%,土质肥沃,保墒耐旱。三是砂姜黑土(俗称鸭子屎)。主要分布在东部白马河沿岸,占可利用土地的18.73%,土质肥沃,保墒性能,差,易干旱。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遍布全境。境内东北方向距镇政府4公里处建有国家大型煤矿——鲍店煤矿;东南方向距镇政府4公里处建有国家大型煤矿——南屯煤矿风井;西南方向距镇政府2.5公里处有市建横河煤矿;西边距镇政府0.5公里处为鲍店煤矿南风井。煤炭主要有气煤、肥煤、气肥煤三种,属兖州煤田的一部分,总储量为162889万吨。煤层厚,有开采价值的7层,以现在的开采量计算,两层可开采百年。煤质品位高,据国家鉴定灰分小于40%,质量好,大多属于工业用煤。本地土地原多低洼不平,涝不能排水,旱不能灌溉,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建国后,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首先对白马河、泗河取直加宽,挖深筑堤,境内中部开挖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洪河——幸福河。1976年至1978年邹西农田基本建设会战,对“泗河湾”、“皇甫滩”、“鸭子圈”、“骑岭洼”进行了四大农田改造过程,平整土地5775亩。开挖了7个共计200亩水面的养鱼池,挖37条排水渠,开了1216条台田沟,打机井132眼,建了120座桥涵洞,修了50条生产路,植树7.5万棵。把号称蛤蟆洼的骑岭洼,苇草丛生的鸭子圈,皇甫荒沙滩及泗河湾改造成了棋盘式稳定高产田。境内主要有6条公路:一是市级兖太公路,北从兖州市起,经镇东部马厂至前韩,往南直达太平镇。二是市级邹平公路,东从邹城市至横河矿。三是矿区市级起用公路,从邹城市岗山通往鲍店煤矿。四是镇级公路,东起横河经皇甫办事处西至刘家河口的柏油公路。五是镇级公路,北起后鲍经平阳寺南至骑岭的柏油路。六是环镇生产路,用煤矸石铺成,方便全镇农业生产。境内有一条铁路,从大东章火车站经鲍店煤矿,北至兴隆煤矿,主要外运煤炭。镇驻地设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各一处。电信支局设有2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职工15人,全部营业额110万元,报刊发行量3847份,邮政储蓄存款额1470万元,私人安装程控电话1569部,29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