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村镇地图
唐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
能源城镇:唐村镇距邹城15公里,是鲁南新兴的能源城镇。下辖5个管区,29个行政村(居),耕地面积2.7万亩,辖区面积38.5平方公里,社会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总人口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为5‰。镇内有中国最大坑口发电厂——邹县电厂、山东电力一公司、兖矿集团唐村公司、兖矿集团峄化公司等省、市属大中型企业。该镇傍临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福铁路,邹石公路贯穿全境,具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通讯快捷等经济发展优势。
地理环境:该镇地处距邹城市南偏西9公里,京沪铁路以西。东临峄山镇、西接北宿镇,南连石墙镇,北与千泉街道办事处接壤,全境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8.1公里,面积为37平方公里。地处平原,耕地面积24909.49亩,70%的黄壤土,30%沙质土。本镇属平原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54米。境内有大小河流6条,望云河流经本镇5.83公里。胜利河、兴利河均为望云河支流,流经本镇分别为6公里和2.5公里,境内河流均经望云河注入白马河。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唐村镇大搞水利建设,对境内河流进行治理,提高了防洪排涝的能力,同时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据1979年地下水资源普查资料,1-300米地下水可日采10万方。全镇有深井21眼,机井196眼,大口井48眼,水库36座,库容量73600立方,并在电厂周围村建成引水自流灌溉工程,大小不同类型的灌溉机械658部,所有的农田全部建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定田。
历史沿革:据传唐王征东,曾在此驻兵数日,故取名唐村。镇以驻地村取名为唐村镇。1948年6月邹县第二次解放后,本境属邹县第11区,区公所驻大贾庄。1958年成立政社合一的落陵人民公社,本境属落陵公社。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落陵公社改为北宿,本境为其辖地。1983年5月体制改革,北宿公社改为北宿区,下设4个乡,本境为唐村乡。1984年唐村乡改为唐村镇,仍属北宿区。1987年撤区建乡镇时,设唐村镇,将原唐村镇所辖26个村和原峄山区西颜、白庄、西龙3个村划归唐村镇。全镇辖29个行政村,隶属县政府领导。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8070男19801女18269家庭户户数11374家庭户总人口(总)36197家庭户男18426家庭户女177710-14岁(总)88140-14岁男47230-14岁女409115-64岁(总)2690515-64岁男1400215-64岁女1290365岁及以上(总)235165岁及以上男107665岁及以上女127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790
工业发展:该镇地处鲁西平原,驻地企业较多,铁路、公路、水运交通便利,煤、电、水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是一个集农业型、城郊型、工矿型於一体的新型文明城镇。境内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现有四台33.5万千瓦发电机组和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4万千瓦。国家“十一五”计画重点建设专案、正在施工的电厂四期工程,动态总投资达到84.9亿元,两台国内首批100万千瓦火电超超临界机组顺利安装后,总装机容量达到454万千瓦,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效能将进一步加大。私营经济发展迅猛,逐步形成了以化肥制造、纺织品加工、金属冶炼为主体的工业框架。全镇公私企业迅速发展。1994年以来,先后投资4000万元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镇办企业由1994年的16处发展到30处,镇村联办17处,私营13处,个体经营户600多户。在镇办企业就业的1406人,在私营企业就业的164人,大大拓宽了就业渠道和场所。企业包括合金、建筑、交通运输、养殖、加工等及其他服务项目。2000年,全镇企业产值8989万元,个体产值超亿元。同时,该镇注重培植新型外向型经济主体,大唐纺织等3家企业已拥有自营进出口许可权。
农业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该镇坚持“稳粮、扩林、增牧、抓龙头、活劳务”的原则,畜牧养殖业不断壮大,全镇已发展存栏1000头的大型养牛场1处,存栏500多只的波尔山羊综合养殖场1处,各类规模较大的养殖场12处,各类规模养殖户近190户。以境内乡镇公路、生产道路为轴线,以世行项目区、苗木花卉示范基地为依托,完成了“六大片”、“九条线”的经济林建设。全镇苗木花卉、丰产林基地发展到4000余亩,用材林发展到6000余亩,绿色通道建设20多公里,完善林网1万余亩,栽植苗木36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0%,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苗木花卉专业镇。农业自然条件便利、农民收入连年增幅均在5%以上,主产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早熟西瓜等,农经作物,蔬菜生产、畜禽养殖业发达。唐村镇不断注入科技含量,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发展。投资300万元,建起了科普示范基地,实验推广新的栽培技术,为全镇科技农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南稻北种获得较大经济效益,亩产稻谷一季达650公斤以上,夏季旱稻试种成功。农民的科技意识越来越高。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土整田,林、田、路综合治理,黄淮海农田开发万亩高产田经省验收合格。2000年粮食单产超过了2000斤,农业总收入18114.34万元。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唐村镇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二纵八横”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框架,拓宽改造中心大街,安装高架路灯110多盏,栽植绿化树700多棵,铺设近3万平方米的彩色花砖,修通了市场南路和矿建路,改造圣南市场,新建电厂商品楼、侯庄综合楼、杨庄综合楼等。实施联合供水工程,涉及镇驻地和周围18个村庄,解决3500户、1.6万人和1.2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已有24个村通上了自来水。“村村通油路”工程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村村通油路任务,修建乡村公路12条,近35公里,形成了全镇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为提高小城镇品位,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建成占地15亩、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以及省一级农村敬老院。全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村村建有文明路街,文化、科技、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连年受到县、市、省表彰奖励。镇现有小学16处,1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72人,入学率达100%。中学一处,26个班,在校学生1974人。中小学教师262人,民办教师38人。1994年以来,向教育投资1753.3万元,大搞校舍建设,添置教学设备。自1987年建镇卫生院,1994年又投资100万元重建高标准的卫生院,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下设15个科室,配有心电图、B超、X光等医疗机械,能进行一般的常规检查、化验,能承担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般手术及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唐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被列为省、市试点村,曾得到卫生部、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