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坪镇地图
七里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黄麻起义策源地
七里坪镇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全镇有以长胜街革命遗址遗迹群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是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七里坪镇是著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全国仅次于井冈山的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曾被命名为“列宁市”。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七里坪长胜街仍保持着苏维埃时期军政机关的原貌。红四方面军成立纪念碑
七里坪镇现有红四方面军成立纪念碑,上面刻有当年任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的碑文,有董必武同志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有方毅同志任主任时的中央湖北省委抗日军政学校旧址。七里坪有革命遗址遗迹40多处.在七里坪革命陈列馆,陈列着当时鼓舞革命斗志、震破敌胆并流传至今的歌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镇长胜街,你可以看见当年革命年代的遗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两侧,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展示着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国雏形。七里坪镇旅游景点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2条精品线路之一。境内有著名的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湖、长胜街、双城塔等主要景点。其中长胜街是国内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徽派建筑之一,同时又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全长650米,街内由北向南依次有光浩门遗址、七里坪工会、郑位三故居、苏维埃银行、红军饭堂、经济公社、中西药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列宁市杨殷街旧址、革命法庭等18处革命遗址遗迹。对天河漂流、艾河、对天河探险漂流、杨山河吧、神奇的九焰山、艾河等景点也在不断的开发。1958年3月12日,董必武同志回到红安,在视察革命老区七里坪时,挥毫赋诗:“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七里坪镇土特产
煨葫芦、红安荆芥、珍珠花菜、茶叶、板栗、花生、红苕……红军第四方面军
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有3万多人,指挥部驻在长胜街,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七里坪是中国革命的著名老区,革命遗址遗迹极为丰富。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2年载入全国历史名镇史册,而长胜街又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的一条街。解放初,由于建设需要,南北城门楼已拆除,街道石条已撬走,居民建房有的改变原样,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长胜街的文物保护,并成立了“七里坪文物管理所”,加强了文物保护,特别是2002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长胜街进行重点修复,同年3月,县政府决定投资100万元修复南北城门楼,恢复石条路面,扩宽下水道,修复街道立面,规范管线,充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复原陈列及辅助展览等。长胜街既是革命文物一条街,又是传统教育、旅游观光好景点,每年前来旅游观点接受教育达数万多人,同时也是革命题材、影视剧拍摄的好场所,近几年在长胜街上先后拍摄了《五更寒》、《大别山上红旗飘》、《黄麻惊雷》、《大进攻序曲》等10多部影视剧目。乡镇历史
红安七里坪镇它是著名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全国仅次于井冈山的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曾被命名为“列宁市”。红安,原名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七十八年前,一群年轻的共产党人领导当地的农工发动了史称“黄麻起义”的武装暴动,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鄂豫皖苏维埃红色政权。整个战争年代,共有14万红安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片被血染红了的土地上,也才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的国家主席,还有韩先楚、秦基伟等威名显赫的223名共和国的将军。红安七里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24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11月,中共黄(安)麻(城)特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到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在在七里坪誓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革命政权,并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29年,鄂豫根据地形成,七里坪成为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七里坪也被改名为“列宁市”。同年秋在此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苏维埃政府成员。1931年11月,在七里坪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是徐向前,陈昌浩任政治委员。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保存完整,现存革命旧址四十余处,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革命法庭、工会、银行、黄麻起义会场、中共黄安县委驻地、红军经济公社、列宁小学等。在七里坪镇后山上建立了纪念碑,碑上镌刻有董必武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特色资源
政治资源独特:大革命时期,七里坪镇区被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命名为“列宁市”,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红二十五军、二十八军的重建地,被誉为“将军的摇篮”,有国务院命名的以长胜街为主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是郑位三、徐深吉、秦基伟等14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自然资源丰富:七里坪镇境内有举水、倒水两大长江支流。有山地面积32万亩,适宜于各种经济作物和树木生长。年均油料总产达到3500万公斤,其中花生产量超过2000万公斤,是全省油料生产第一大镇。年均板栗产量119万公斤,茶叶产量231万公斤,珍珠花、蕨苗、煨葫芦等山野菜和干菜年产量近20吨。
旅游资源丰富:七里坪镇自然风光秀美,环境优美,特别是夏季气候宜人,是渡假休闲的好地方。拥有长胜街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天台山森林公园、九焰山古兵寨、艾河景区、对天河探险漂流、红军洞、杨山河吧、香山湖等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的景点群。全国100余所院校将七里坪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在60万人以上。
发展态势强劲: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七年居全市、全县前列,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年度财政收入145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2268元。依托本地资源,形成了油料、林特、养殖、旅游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镇区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供电、供排水、电信、交通、医疗、文教等主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以制革、纺织、服装、制鞋、冶炼、矿石等生产加工为基础,为投资商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