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乡地图
杏花乡相关地区地图:
领导风范
名与利:1956年,年仅20岁的包正利被推选为村干部。当时家人就提出强烈反对,说当村干部没什么出息,还不如当兵。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要想跳出农门,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读书考学,要么当兵入伍。他是烈属,报名应征可以优先。凭着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之心,他还是毅然选择了“村官”之路,将满腔的热情迅速投入到治山治水、修渠筑坝的社会主义劳动中。组织上很快发现了这个浑身透着虎气、敢闯敢干的年轻人,1958年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命他为村党支部书记,这年他才24岁。弹指一挥间,谁知在村干部岗位上一干便是五十多年,当年垸里应征入伍的几个儿时伙伴如今都是“吃皇粮”的老首长、老干部。有时,家人不理解他,说他没开息,也有人说他不值,但他从来未后悔过,看着村里富裕了、群众富裕了,他倒更加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他常打气地跟老伴说,图名不落利,落利不图名,尽管自己这一辈子没有跳出“农门”,但好歹也是个“名人”。的的确确,在红安县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小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早在1985年,浏河村“生猪+葡萄”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就走在了黄冈市湖北省的前列,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国先后有6个省的代表团前来浏河村参观学习。省、市、县委先后授予浏河村“农业先进集体”、“楚天明星村”等80多项荣誉称号,他也先后被省、市、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在2006年包正利七十岁大寿的时候,县委组织部、县农办主要领导专程为他祝寿,并赠送了“村支书中好榜样,三角山下不老松”的匾牌。在今年湖北省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表彰大会上,他作为“十佳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苦与乐: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上任之初,面对山外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包正利经常彻夜难眠。他深深感到,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再加上地域闭塞,群众接受新生事物非常缓慢,稍有风险就会遭到竭力抵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想群众接受,首先必须干部先带头。经过慎重考虑,他准备以发展庭院经济入手为突破口。通过县林业局引进几株日本巨丰葡萄,他和几个村干部各自在自家房前屋后试验种,同时每家又购回一头瘦肉型良种仔猪。很快,这种一天能长一斤的良种猪引起了村民们的兴趣,到了第二年试种的葡萄开始挂果了,与本地品种相比,除了品相好,产量翻了两番,村民们发展“生猪+葡萄”庭院经济模式的热情终于被广泛调动起来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引导,杏花村基本上实现了一家一棵良种葡萄,一家一两头良种猪的发展目标,庭院经济让每户每年人均增收1200元。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一些项目和品种,将家庭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先后从黄州引种进过荸荠,从郧西引种过黄姜,从东北引种过中药村,率先推广高产油菜配中杂、地膜花生配晚杂等种植模式。
得与失:从1998年起,包正利就与村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不脱贫不脱钩。他帮扶的是村最贫困的罗双喜,罗双喜是外地人,丈夫病逝给她丢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徒四壁还欠了一万多元的债。他经常到他家了解情况,根据她家的实际借钱为她发展养鸭300余只、养猪5头、养牛3条,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就彻底脱了贫。后来,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罗双喜的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为了表达谢意,她将三个孙子的名字分别取名为“包德席”、“包德党”、“包德群”,意思是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群众。这对他是一种怎样的褒扬呵!,岁月不饶人。当“村官”52年的他毕竟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在农村正是怡养天年的时候。在改造茶园那段时间,他经常感到心慌气短。茶园改造完后,在家人的督促下,他抽空到武汉去检查了一下,医生告诉他心脏很不好,要马上住院,实在没办法了,在武汉住院治疗三个月。出院时,报告上写着:注意休息。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下定决心退休。在2005年村级换届时,他曾主动提出退休,让更具开拓精神的年轻人挑起这副担子,村民们知道后马上写上联名信集体到乡政府挽留他。乡党委书记亲自赶到医院来劝说他:“老包,你看你身体还硬朗,就遂了群众的愿吧,把担子再挑几年,浏河村是真的离不开你呀!”何去何从?他沉默良久,没能作出决定,党委书记的劝说也没有打消他退休的念头。出院回家后,村民们都买来礼品看望他,那份真情让他最终没能撇下那副光荣的重担。
行政区划
辖42个村委会368个村民小组,12626户,48964人,全乡版土面积170平方公里,山坡岗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55571亩.42个自然村详细如下:杏花、建苏、培城、东门、东风、星光、曙光、隗店、益心、红花、王祥畈、郭受九、陡步河、嶂山、李家冲、五云山、牌坊店、长兴、刘世科、许家边、梅英、汪家、龙潭寺、李西、刘河、两道桥、张河、狮子、马塝、百罗、受益、白果、花园、长竹、陡岸、剥岸、峨花、高升、东升、凉岗、精华、峨山。工作思路
杏花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个集中”的总体要求,发扬“干无不优,不优不休”的金堂精神,按照中共杏花乡第五次党代会的要求和部署,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杏花。发展目标争创全县一流农业乡镇,着力打造全省丘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发展方向农业兴镇,商贸活镇,劳务富镇。发展思路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县委“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和谐金堂”的总体思路,按照“三个集中”原则,立足镇情实际,确立了13211发展思路,即:杂柑产业一大龙头,蚕桑、生猪、劳务开发三大支柱产业,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新村扶贫开发两大工程,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场镇,高举一面党建旗帜。新农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杏花乡团委带领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争做了“四员”。宣传新农村建设方针:一是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争做农民群众的“讲解员”。乡团委充分利用农闲等有利时机,积极带领广大团员通过进村入户、刷写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中,广大青年团员积极参与,带头学习。积极开展了“争创新农村建设青年突击手”活动,发动杏花乡农村青年团员在村庄清理、弘扬社会新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级民主管理方面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他们施展才华、建设家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挥文化技术优势:二是发挥文化、技术等优势,争做农民群众的“服务员”。今年在秋播期间,该乡团支部组织广大团员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助播活动,助播581亩,帮助贫困户解决了种地难的问题。在该乡百米经济林带管护工作中,乡团委组织80名青年团员积极投入到施肥、喷药、除草等工作中,促使果树长势良好,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村青年袁小龙初中毕业后,积极加入了聚星养殖园发展养殖业,兔子饲养量1200只,繁殖快,销路好,经济效益凸显,为杏花乡青年创业树立了先进典型。
促和谐新风:三是扶残救孤,倡导互相关爱的和谐新风,争做农民群众的“示范员”。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为着力点,以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主题实践活动。乡团委经常组织青年团员为乡敬老院孤寡老人挑水、洗衣、打扫卫生,为他们料理生活琐事,羸得了群众的好评。另外,乡团委在广大青年中挑选了一批有特长的青年团员组建了一支文艺演出队,经常巡回乡村进行文艺表演,活跃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位,讴歌时代精神,传播科技新风。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四是积极倡导村容整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做农民群众的“卫生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乡团委带领广大团员在新农村建设区域栽植侧柏802株,薯块松230株,并积极引导青年团员投入到“三清五改”工程当中,实现改厕40户,改水46户,清理垃圾堆25处,粪堆23处,柴草堆20处,为杏花乡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