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山镇地图
栖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和各项事业的前进。1963年,纵贯栖山镇境内的徐沛西线公路(闫栖公路)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栖山镇地区的交通条件。1987年5月,栖山街铺设了南北交叉的两条宽阔的水泥路面,为途经栖山的商旅和赶集运物的群众提供了方便。1995年投资200万元建成以栖山为中心通联各行政村的砂石公路45公里,各行政村之间都有公路相通。同年秋,张寨至栖山的砂石路改建为柏油路,加强了栖山镇与沛县南部、东部乡镇的物资交流,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1995年底,公路客运量达40万人次,货运量为250万吨。1993年栖山邮电大楼建成投用,安装程控电话500门,并入国际通讯网,用户可直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传递信息的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绝大部分学校拆除了七十年代建起的房舍,改建为标准的教室。中小学、幼儿园班实现了“三有一无”(有教室、有墙院、有桌凳、无危房)。1983年栖山中学建起了可供12个班师生活动的教学楼,1995年栖山中心小学在新校址建起了可供18个班师生活动的教学楼。1995年栖山镇有幼儿园(班)24个,入园儿童850多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4159人,初中3所,在校学生881人。完全中学一所,高初中在校学生1200人。栖山中学成为沛县西南部五个乡镇教学和教育科研的中心。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校容校貌,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提高。栖山中学、孟寨小学的绿化美化,屡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栖山文化站(现名文化中心),自1971年成立以来,领导组织群众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多次在县市群众文体比赛中获奖。张体胜的唢呐班、韩大亮的家庭业余剧团、范洪信教练青少年武术活动,名闻遐迩。栖山镇的医药卫生事业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17个行政村都设有卫生室,姜梨园、王李园村卫生室,治疗妇科病、精神病方面效果显著,已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栖山镇卫生院共占地15亩4分,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中门诊楼一座,计84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卫生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能防、能治、科室配套、设备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并建立了防保站,经常开展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等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市县卫生系统的先进单位。计划生育日益为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人民生活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1978年农民人均现金分配收入80元,1995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52.4元,是1978年的19倍。群众在衣、食、住、用等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衣:由低档、单一、古雅向高档、多样、新颖转化;食:由以粮为主的“主食型”向营养卫生的“副食型”转化;住:由封闭窄矮的平房向开放高大的楼房转化;选购用品的标准,由实用、耐用的观点向美观、享受的观点转化。1995年银行储蓄余额达2545万元,人均存款量在795元以上。栖山镇生产发展,社会稳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命由天定”,“多子多福”的陈腐观念已为绝大多数人所抛弃。科学种田,劳动致富的新思想已为群众共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形成风气。
经济发展
栖山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车、面粉、化工、生物有机肥、饲料等骨干企业,工业产品一百余种。徐州高祖酒业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栖山镇域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40多万亩,高标准日光能温室1600栋,蔬菜品种有山药、牛蒡、芦笋等;果品有美国黑提葡萄、日本红富士苹果、水蜜桃等;养殖业形成规模,拥有百头奶牛场一个,百头养猪场4个,五万羽养鸡场1个,年产600万只鸭苗孵化场1个。栖山镇已成为江苏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畜禽繁殖养殖基地。“沛公”牌山药、牛蒡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栖山镇域内3个农贸市场,2个专业市场,1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综合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