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遂宁市地图 > 蓬溪县地图 >
群利镇地图
群利镇相关地区地图:

改善社区工作条件

落实社区居委会干部报酬,(一)落实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场所。本着就近、方便于管理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二)落实社区的工作者报酬,由财政供养人员担仍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享受原工资待遇,并随工作量增大的调整而调整。党支部副书记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居民组长报酬由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党支部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月工资300元,居民组长月工资100元;(三)落实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为了有利于社区开展工作,实行财政安排一点,社区、单位、企业支持一点,职能部门按‘‘费随事转’’的原则解决一点。社区居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开展服务器搞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解决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经费,县财政按略高于农村村民委员会得标准结社区居委会安排工作经费;(四)落实社区建设开办经费。由县财政根据社区居委会现有办公设施条件和社区开办创建工作的实际,安排每个社区4000---6000元的开办经费;

办公场地

群利场镇办公地点设在群利镇镇政府办公楼里,共2通,面积60㎡(属国有资产)。中和场镇社区办公地点设在原中和乡政府办公楼,共2通,面积56㎡(属国有资产);

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城镇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各个方面,为切实加强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镇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群利镇城镇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社区的划分、办公地点的落实、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建和依法产生等工作。,在2004年6月29日借纪念建党83周年庆祝大会之际,聘请市委讲师团团长来镇上了一次自撤并建以来最大规模的党员教育课,以及开展“忆小平、话改革”座谈会和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树立了干部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乡镇“角色”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由权力型向责任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2004年6月,群利镇组织全镇21名参训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到赤城镇莲珠桥村、红江镇白砰村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他们在“支部+协会”、专业合作社、居民新村建设、村道路建设、畜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拓展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添了措施,促进和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纪念活动

2009年3月14日上午,以“喜迎建国60周年,共建绿色生态家园——我为建国60周年植棵树”为主题的“到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乡蓬溪县群利镇植片‘建国60周年纪念林’公益植树活动”正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和该市近百位市民参与了植树活动。蓬溪县群利镇九龙坡村7社25户村民1977年自发以户为单位进行耕种,当年尝到粮食增产2倍的甜头。1979年,群利乡率先全面推开包产到户,成为了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乡。在建国60周年之际,遂宁日报报业集团、遂宁新闻网、新华网遂宁分频道通过网上报名,在社会各阶层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60名义务植树者来到群利乡,现场开展公益植树活动。这60民网友,来自云南、成都和遂宁等地,他们在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齐心协力植下一棵棵公益树,把爱心留在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乡。当天,60名网友在纪念林里共同植下了100棵树,并纷纷在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边拍照合影留念,在“祖国万岁”、“建国60周年纪念林”的巨幅标语上签名纪念。许多网友表示植树后将不定期地再来这里,养护树苗成长,永远铭记包产到户第一乡,为包产到户第一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扎实开展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开展社区服务。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开展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面向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积极兴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实体,重点抓好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根据“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抓好社区各类服务设施的统一开发和利用。落实国家对发展社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在资金、税收、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给予扶持,促进社区服务业顺利、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二)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服务站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残疾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营造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三)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发展社区文体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群众文化设施,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图书阅览室、公民健身设施组织社区群众开展非富多彩,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四)美化社区环境。制定落实社区城管和环保规划,组织社区各单位和居民积极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和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发动社区成员开展楼道清理、街巷打扫、清除卫生死角、落实‘‘门前三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社区的各项整治活动。协助做好城市脏、乱、差,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创建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努力搞好社区城市市面上管理和环境卫生,建设干劲、整治的美好社区,营造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五)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宣传和执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社区内劳动和社区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统筹管理社区内的社会劳动力。对射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失业和再就业,动员和组织社区内单位和个人参加社会保险,负责新参保单位和个人的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搞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六)强化社区治安。建立健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按照“一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搞好民事调解工作,加强对“两务”人员的安置帮教和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安全保卫以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七)加强社区计生工作。认真宣传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社区内育龄夫妇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指导与服务,做好优生、优教工作,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区婚育新风环境;(八)支持社区建设。辖区的县直部门、单位要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在城镇工作上必须服务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共同落实好社区居委会的配套措施,赋予社区居委会创卫、计生、殡改、创安、创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权、考核权,受县直行政执法部门委托的法权、办证收费权;

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镇成立社区区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2007年4月底前完成社区划分规划调整,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理顺社区的各种关系,发挥社区功能,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新格局,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镇村

距县城直距50公里,南于合川市、广安市武胜县、重庆市潼南县相壤。全镇面积15平方公里。辖有十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