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镇地图
三汊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9239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10780万元,第二产业18729万元,第三产业19730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1:19:20。;固定资产投资3040万元,同比增长8.8%;财政收入911.6万元,同比增长12.2%(含取消农业税减收部分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同比增长8.8%。三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万丰米业有限公司、艾克尔有限公司3家。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传感器、受送器和数显仪表,2006年11月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75家企业之一。万丰米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精米加工,日产精米80吨,公司开发出的孝丰系列优质米、512特优米、孝丰优质糯米等产品,通过了国家QS质量认证。艾克尔有限公司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生产的聚四氟乙烯制品全部出口日本、美国。?,湖北秦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中锦龙物流园”项目,投资15亿元,近期规划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汉正街物流仓储主要基地,同时将提供3000人的就业岗位,税收将增加1000万元。远期规划占地1200亩。多方筹措资金5000万元,规划建设张湾工业园占地500亩建设,加快形成以电子、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区,目前已完成征地400亩,已签约环保高效工业企业5家;引进鑫阳光建设集团投资10亿元,在孝汉大道以南、丁砦村以东建设一个占地1500亩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会务于一体的大型三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商业步行一条街,将极大提高集镇品位和档次。一心一工业园开工建设,目前签约的有湖北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湖北联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德胜科技有限公司.大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丰田4S店的进驻。历史沿革
三汊具有悠久的历史。三汊镇东北的拾墩村神隍墩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三汊镇东北的三汊埠(现为埠镇村)就是一个水码头镇。历史上因为东杨店河、西产川河、南野猪湖支河(1975年后叫三汊河)在三汊埠处交汇成为一个“丫”字型,此地又是水埠码头镇,故得名“三汊埠”。自唐、宋、元、明、清,三汊埠一直处于县辖水埠码头镇位置上。三汊埠拥有水陆交通之便:水路经野猪湖、王母湖达寰水、府河,连接长江、汉水,沟通汉阳、汉口、沔阳、天门“四县”,陆路连接邹岗、周巷、杨店、朋兴、黄陂的李集、泡桐“六区”,几百年商贾往来不息,贸易兴旺发达,至近代素有“小汉口”之秤。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汊埠,其主街南北长1余华里,东西宽300余米,街面宽4米,全用条拾铺地,分东西南北4门出入,内设寿昌门、拱昌门,全街居民300多家,除2家务农,全以经商为业。街上设立杂货铺17家、布店6家、百货3家、花庄4家、药铺1家、参燕号1家、屠案10条、木料行12家、糕店酱园4家、饭馆客栈7家、土布行2家、米行17家,兼有陶瓷、煤炭、油料作坊,其他小商小贩一应俱全。每天客商小贩运来各地特产,贩走此处经营地京汉杂货、小百货、纺织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当时三汊埠首富周太和,开设花庄当铺、粮行作坊杂货铺,固定资产达30万银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雇员140多人,业务遍布上海、河南、江苏、四川、武汉,风光一时。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汊埠久为兵家必挣之地,饱受战乱兵祸之灾。特别是日军入侵后,在三汊埠驻扎日伪军,日伪军的强取豪夺,给三汊埠带来灭顶之灾。当时经营者有的携资逃跑,有的被鲸吞破产,就巨商连周太和也因战乱火灾破产。战后三汊埠经济有所恢复,但远没有重现往日风光。清朝末年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时,铁路取道三汊埠西南的赵陈湾,并在赵陈湾设立火车站。当时人们将火车站命名为“三汊埠火车站”,用的就是五华里外的“三汊埠”的名秤,足见当时三汊埠的影响巨大。从那时起,虽然三汊埠依然据水路之便、市场之强独领风骚,赵陈湾却因火车站的设立不可阻挡地走向发展。解放后,因修建野猪湖大堤,将三汊河进长江、汉水的水路切断,三汊埠失去了水码头的优势,经济日益萧条;赵陈湾却因火车站贸易发展,渐成集镇,发展成为三汊镇镇政府的驻地和主城镇区。因为三汊埠历史悠久、名声远播,1983年底设区建乡三汊与祝站合并为祝站区,把原赵陈、诸赵合并设立区辖镇时,新镇被命名为“三汊镇”,以三汊埠为中心的三汊乡被命名为埠镇乡,1985年7月25日以区辖三汊镇为中心设立市辖三汊镇时,大镇依旧被命名为“三汊镇”,“三汊”成为整个三汊地区的统一名秤。老三汊埠名秤变为“埠镇”,现是一个行政村,是三汊镇的一个村级集市。民国初年,三汊镇域为江汉道孝感县诸赵乡,国民党统治时期为第二区,1938年抗日时期改名三汊区。1945年-1949年又改名“中正乡”,“新民乡”。1949年后秤三汊区。1955年三汊区与祝站区合并为祝站区。1975年2月撤区并社时,将祝站区的赵陈、三汊、草店、诸赵公社和龙店区的涂店公社合并为三汊人民公社,下辖赵陈、三汊、草店、诸赵、涂店五个管理区。1983年底设区建乡时三汊人民公社与祝站人民公社合并为祝站区,原三汊地方分别设立区辖三汊镇(赵陈、诸赵合并)、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1985年7月25日设立市(县级)辖三汊镇,下设三汊街道办事处、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1987年撤区建乡时仍为三汊镇,下辖赵陈、诸赵、三汊、涂店、草店五个办事处(五个办事处在1992年后改为五个管理区,2000年9月管理区撤消)。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三汊镇位于孝感市东南部,东与祝站镇接壤,西与新铺、毛陈相邻,南与毛陈隔河相望,北与西河、扬店交界,地跨东径114°00′至114·06′、北纬30°52′至30°59′,南距武汉45公里,西距孝感城区10公里。地形:三汊镇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南部东依野猪湖、西临王母湖,大面积是河湖平原,最高点永福村刘祭庙海拨47米,最低点三汊渔场海拨18.9米。北部主要是岗地,宜于发展林果药材业;中部是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于种植水稻;南部为“两湖”相夹,一河贯穿(东有野猪湖、西有王母湖、中有三汊河),水质清新、水中鱼类饵类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业的天然宝地。
气候:三汊镇属湿润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平均降雨量为1128毫米(主要集中在4—7月),无霜期247-270天,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土地资源:国地面积84.6平方公里。2006年底耕地总资源65262亩,其中:常用耕地总面积42286亩(水田面积37244亩,旱地面积5042亩),临时性耕地22976亩。淡水养殖总面积14520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2620亩(精养鱼池8820亩),河沟养殖200亩,水库养殖1700亩。
河流:三汊镇主要有3条。一是三汊埠东河,也叫杨店河,发源于孝昌县周巷塘河,长约17公里,宽10米;二是三汊埠西河,也叫产川河,由扬店流入,流长约4.5公里,河宽8米;三是高埠桥河,由西河入境,流长约5公里,河宽10米。三汊埠东河、三汊埠西河汇入三汊河(野猪湖支河)流入野猪湖,高埠桥河流入王母湖。
水库塘堰:三汊镇现有拾板沟、郑家堰、幸福、王家楼4座水库。拾板沟水库建于1957年9月-1958年12月。小(1)型水库。大坝高12.2米,长368米,坝顶高程40.90米。水库承雨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21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9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20万立方米,死库容34.5万立方米。郑家堰水库建于1959年9月-1959年12月。小(1)型水库。大坝高6.2米,长214米,坝顶高程35.72米。水库承雨面积0.52平方公里,总库容61.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2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9.8万立方米,死库容37.3万立方米。幸福水库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3月。小(2)型水库。坝顶高程39.9米。水库承雨面积0.92平方公里,总库容41.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5万立方米,死库容14.5万立方米。王家楼水库建于1959年11月-1960年3月。小(2)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1.35平方公里,总库容39万立方米。全镇塘堰2920个,总面积4320亩,蓄水量530万方。
主要物产:农作物:主要有稻谷、棉花、小麦、大麦、蚕豌豆、油菜、花生、芝麻、黄绿豆、红薯、甘蔗、荸荠、莲藕、大蒜、蘑菇、蔬菜等。动物:一是鸟类:家养鸟类有鸡、鸭、鹅等。野生鸟类有喜鹊、布谷、麻雀、斑鸠、啄木鸟、野鸡、野鸭等。二是兽类:家养有猪、马、羊、狗、兔等;野生有野兔、黄鼠狼、老鼠、水獭等。水产:常见鱼类60多种、13属,其中鲤科36种,鳅科、鲳科3种;养殖以草、青、鲤、鲫、鲢、鳙、鳜为主,特种水产以蟹、虾、螺、蚌、鳖、黑鱼为主;水生植物莲藕、莲角。植物:主要有早密桃、柿子、柑橘、板栗、枣、茶叶、黄栀子。
文化教育
三汊镇中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三汊初级中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三汊埠镇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东桥初小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中兴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中心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刘庙初小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同昶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埠镇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建增初小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张湾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李巷初小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永爱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洪山初小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涂店中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涂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红霞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芦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草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诸赵小学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①客商兴办工业项目,对当期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5000万元的,每投资1000万元,镇政府无偿提供10亩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的,镇政府无偿提供100亩土地;对当期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每增加投资1000万元,镇政府再增加无偿提供10亩土地。②引进兴办工业企业,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下,分别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从开始纳税年度起,镇政府实行三年财政扶持,扶持金额按企业每年上缴税收的10%计。③对引进客商到该镇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中介人实行奖励。以企业建成投产为前提。以客商当期实际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依据,从投资500万元开始计奖。投资500----1000万元,奖励5000元;投资1000万元的,奖励1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每增加1000万元,奖金增加1万元,10万元封顶。奖金按计整弃零计算,一个项目奖励一次。水电资源丰富。境内有与长江、汉水贯通、纵贯南北的三汊河,有水面都在2万亩以上的王母湖、野猪湖两大湖泊;有110千伏和35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基础设施齐全。有与各大城市联网的光纤通讯网络、5000门程控数字传输电话、5座移动电话发射机站;有有线电视差转台和覆盖全镇的电视信号网;有方便快捷、诚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2009年全镇引回资金9031万元,引进企业达1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分别是孝感市中宇建材有限公司,孝感中亚动平衡机设备有限公司,连同以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万丰米业有限公司、孝感市艾克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孝感市禾丰复肥厂,使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风景名胜
城隍墩:原是一座古庙,座落在三汊镇石墩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根据原孝感地区文化局考古队鉴定,城隍墩为殷商文化遗址。在这里,每年春节都要举行龙灯会。三元宫:清光绪元年(1874年),全省武举人“会试”,三汊埠大黄湾人黄兆晋技压群雄,被誉为“武会元”,同乡秦应奎、屠仁礼也分别中了文会元和贡士,同年入京分别中了文武进士,三家相距不足十里,当时三汊埠集周围百姓为纪念他们,捐资在三汊埠集兴建了一座“三元宫”,为三人塑生身像,供人们膜拜。现有遗址为三元宫泵站和三元宫电站。
石板沟景观农业生态园:地处三汊镇东部,东、北分别与祝站镇、杨店镇相邻。石板沟景观农业生态园辖彭桥、石板两个村和石板沟水库。共9个自然湾,400多户,2100多人,现有国土面积6973亩,总耕地面积3983亩,养殖水面800亩,林果、花卉苗圃3000亩。该园由武汉市私营业主杨文武投资2500万元开发的景观农业项目,租赁承包期为69年,现已投资200万元,开发山岗、荒地、水面3000亩,栽植各种林果、花木50多个品种10多万株,水库除养殖传统的青、草、鲢、鲤鱼四大品种外,还养殖了鳜鱼等特色品种。在招商引进之前,三汊镇还先期投资近20多万元,组织劳力3000余人次,实现了该园水、电、路三通。该园长远目标建设为高新景观农业示范园,产业定位为发展以早蜜桃为主的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以石板沟水库为重点的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和以石板沟区域为目标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景观农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农业。
三汊河水产农业生态园:三汊镇三汊河位于野猪湖以北、镇区以南2公里处,中部有孝天公路贯穿,并距京珠路立交桥800米,孝感市12公里,东距天河机场26公里区位优势、交通迅捷。周边共有十三个村,总面积达12.65平方公里。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容易受渍,三年两不收,不适宜粮食生产。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镇委、镇政府响应国家“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实际为改变该地“人种天收”的状况,制定了“万亩格田万头猪,十万湖桑千担鱼“的发展思路,开始对三汊河进行水产养殖开发。镇政府首先筹资100万元开发改造鱼池500万亩,成立三汊镇鱼场,在政府的鼓励带动下,周边各村先后采取大户自建、农户自改的行式,进行零星开发,三汊河水产基地初具雏形。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镇委、镇政府仅仅围绕“两湖一河建鱼池的发展思路,继续采取招商引资、大户自建、农户自改、反租倒包和统建发包等形势,进行大面积水产基地建设。截止目前为止,镇政府、村集体、养殖户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开发鱼池15000亩,其中精养鱼池12000亩,形成了集鱼种培育、规模养殖,特种水产为一体的水产养殖体系,年产鲜鱼60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母产收入2000元,比生产粮食增产收1200元。目前110省道东西横贯三汊河,交通便利,来此钓鱼休闲的人常年不断。镇委、镇政府从2002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三汊河的路、电、桥、涵、渠等进行了配套改造。目前,三汊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形成规模,养殖结构为以青、草、鲢、鳙、鲤、鲫、鳊、鲂为主,套养鲴、鲶、乌蘴、鲮、鳜等优特品钟为辅,兼以网箱养鳝的品种结构体系,鱼质鲜美无污。垂钓休闲名声响彻武汉孝感等地,三汊镇委、镇政府将把三汊河水产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水产养殖、鱼种培育、特种水产、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
特色产业?
水产:三汊是孝感市四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是孝南区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2005年三汊镇取得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认证面积1万亩。2006年三汊镇水产养殖水面积1.5万亩。2007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迁至三汊镇三汊河水产农业生态园。?黄沙:三汊黄沙经营规模较大,常年在上海、苏州从事黄沙交易的人达1200多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三汊人进军上海经营黄沙生意,鼎盛时期开设码头20多个,上海黄沙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三汊商人。目前,三汊商人仍然是上海黄沙的主要供应商。2005年后,三汊人又开辟了苏州黄沙市场,业务遍及长江三角洲。
建筑业: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9599万元,三汊镇有二级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1家,为湖北中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具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能力,其主要业务在武汉。三汊建筑业业务遍及武汉、北京、东北,有大小建筑工程队50多个,从业人数8895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1200人。
花椒:花椒原产于我国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树种之一,它分布广,易栽培、好管理、用途广,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古人云:叶青、花黄、果红、膜白、籽黑、禀五行之情”高度概括了花椒的生动形态。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该镇群众栽培花椒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花椒致富的热潮,花椒便成了农民群众致富聚财的“摇钱树”,栽椒热带来了科技热。目前该镇花椒种植面积260亩,主要品种为大红袍。大红袍花椒,以其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品质优良而文明全国。春天盛开白花和绿色相映衬,引人入胜,秋天果实累累压满枝头,果红如火好似绿色帏幕上缀满了无数颗无数闪烁着红光的珍珠玛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现代农业:结合三汊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农田抛荒面积较大的实际,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一次性流转8个村、2300余户、12000亩土地由春晖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农民每亩收入承包费310元/年,按照自愿还可参加田间管理,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同时按三汊镇与春晖伟业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3年内土地流转达到2.5万亩。这样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经商打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