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垛镇地图
三垛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人
姜恩柱,1938年12月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9月至1983年1月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当研究员和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任客座学者。曾任驻英国代办处随员,驻英国大使馆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回国后,历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1990年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91年12月―1995年8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93年4月出任中英会谈(中英政府就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进行的会谈)中方代表。,1993年7月―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2月―1997年3月任中国驻英国大使。,1997年7月―2000年1月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2000年1月―2002年8月17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2002年8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被任命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3月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香港)。,
历代诗词咏三垛
三垛——王敬之:至今遗父老,犹说岳家军。故垒迷前代,中原记旧勋。去帆张片片,寒叶下纷纷。何处寻猿鹤,晴烟似阵云。王敬之,字仲恪,号宽甫,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弟,清嘉庆增贡生,著有《枕善居诗词》、《小言集》等。
三垛镇——高谷:嘉木阴森结草堂,乱云连屋水连庄。人家说尽秋成好,七月西风早稻香。汀草薰浓野树疏,水禽时傍钓船呼。谁言此地无佳趣,高挂香帘待客沽。高谷,明朝官员,字世用,江苏兴化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死于1460年,享年70岁。历官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由中书舍人升至内阁大学士,故被尊为“五朝元老”。《明史》有传。
地名由来
关于三垛的地名,据《金佗续编》卷30,《高邮军绍兴三巨公祠记》,《读史方舆纪要》卷23介绍,原来叫做三墩,因为这里有三座土墩。此说始见于王存等编著的《元丰九域志》,该书成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岳飞在此抗金时人叫三墩。三墩后避宋光宗赵惇名讳,改称三垛,距今已有800年历史。
景点
光福寺,始建于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南宋淳熙年间(1237—1240)僧人海云重建改称光福寺。据传此寺与山东的光福寺同时开工,同时建成。清光绪十四年(1888)僧人持志又建。寺内有闻名全国的悬空泥木浮雕观音海岛,所造神物,形象逼真,姿态各异,工艺精湛,并为高邮八大名寺之一。光福寺现在原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已开工兴建,建成后的光福寺融宗教文化、古文化、水文化为一体。
特产
方酥是三垛特产,传统美食。方酥外形呈正方形,平底,上面隆起,密敷芝麻,口感酥脆香甜,风味独特。方酥不含水、不渗油、不变形、不散碎,耐存放。旧时是若干只方酥装入一个半球状的大眼篾撇(芦柴制作),上面再罩一个篾撇,相互吻合成一个球体,倘若外出,与衣物放在一起亦无大碍。其携带、食用或作为礼品遗赠,给人的感觉就一个字:爽。方酥与酥透饤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可谓历史悠久。相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奉诏驰援楚州,屯兵三垛,与据守高邮的金兵对垒。当时的情势诚如岳飞所云:“所有士马疮痍尚新,嬴弊方甚,刍菱糗粮,一一窘乏……”百姓闻讯后,箪食壶浆,倾囊相助。酥透饤是三垛一带流行的家常食品,它以麦面加“老肥”发酵后烙制而成(亦可用馊粥代替“老肥”发酵),携带、食用都很方便,遂成为劳军支军的首选,百姓日夜赶制。岳飞令士卒将一些酥透饤置于辕门内的土墩上(三垛时称三墩,境内有三个土墩)。金兵的探马远处一看,墩上黄灿灿一片,犹如无数金蟾蛰伏,鸟雀盘旋啄食,以为岳家军粮草丰足,吓得金兵不敢贸然出击。从此,酥透饤有了一个俗称:蛤蟆酥,土墩也被称作蛤蟆墩了。蛤蟆酥正式以方酥的名义面世,始于1923年姜庆宏先生。姜庆宏15岁外出学艺,在外面闯荡了一圈,24岁归来,决定从地方特色着手,对蛤蟆酥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开始作坊式生产。首先是选择主料,对面粉、生油、白糖、芝麻等,从品牌、质量诸方面严格把关。比如面粉,限用泰县录三羊牌;芝麻要去杂、扬净、淘清、晒干,再擦皮去衣,料料饱满亮丽。其次是增加辅料,如陈皮、金桔饼、桂花、果料等。第三是严格操作。各种原辅材料按配比和次序加入后,从缱肥、捶叠、敷芝麻、贴炉、控火直至出炉,道道工序一丝不苟。比如捶叠,内馅包入皮面后,要用擀杖穿心滚捶,反复舒卷折叠,叠成32层;敷芝麻也十分考究,敷后好要用手来回摩挲轻抹,做到密实而不脱落;控火则是秘技,方酥在炉内12小时,既要焙干水分,又不能焙焦,必须是黄灿灿而有光泽。方酥可充饥、可佐茶、可作休闲食品,有干吃和冲泡两种吃法。年轻人,牙口好,整块啃咬,咯崩脆响,恰如汪曾祺所云:“嚼之声动十里人。”一般干吃是用掌心将方酥轻轻摁碎,信手拈碎片入口,细喟慢品。尽显斯文风雅。当然干吃得就一杯清茶,或花间邀月,神游太虚;或三五知己,海阔天空,那绝对是一种享受、一种惬意、一种境界、一种品位。食用齿颊留香,三日不忘,肥厚生猛之物不可同日而语。冲泡则将方酥置于碗内,徐徐倒入开水,只听“口兹口兹”有声,清香四溢,热气氤氲中,但见整块方酥借水而发,层层叠叠,尽情舒展膨胀,那种恣意,那种张狂,似要撑破大碗,待要举箸,眼前已是一幅“翠影落群岫”的立体山水画了。若以鸡汤或肘子汤冲泡,绝对是上佳的滋补品,有口福者保管大快朵颐。方酥源于寻常百姓的酥透饤,可谓出身卑微。它没有显赫的身世,更没有“御用”的光环和“贡品”的虎皮,甚至没有标识、没有包装、没有一句广告词。但是它弃圆取方,似有君子之道;它佐茶尤佳,亦与君子之交淡如水结缘;它素面朝天,坦坦荡荡,在喧嚣的尘世中固守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平淡,更是君子品格。台湾有位作家说:“知音不如知味。”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知音难觅,但知味者终究还是有的。因此,在追逐时尚和新潮的今天,三垛方酥这个传统食品大概还会占一席之地。
教育
高邮市三垛中学坐落在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的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三垛。学校创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昔日的完中,今日的腾飞;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三星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理科实验合格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收费规范学校”、“扬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高邮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高中”、“扬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扬州市艺术特色学校”、高邮市四轮综合督导均为“优秀学校”、学校团委被评为“扬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三垛小学,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原来的将近百年的校舍被逐渐废弃,搬入了原三垛中学的校址,并新建了一部分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的教学设备。尽管近年来存在市级小学对当地较富裕阶层的儿童生源的竞争,三垛小学仍然保持了生机勃勃的办学风气,这与校领导班子认真负责,严谨治校的措施是分不开的。三垛生源每年考上省重点中学扬州中学和高邮中学的数目并不少,这也是使得三垛每年重点大学新生的入学率维持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这也延续了三垛作为苏北重镇的优良教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