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镇地图
山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山门镇是洞口北部的商贸、交通、经济重镇。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有洞山公路直通县城,里程22公里;距上瑞高速公路出入口仅23公里。以山门为中心,有山水公路、山大公路、桐山公路、山石公路、山醪公路、山竹公路辐射周边7个乡镇,18万人口。山门是这7个乡镇的中心集镇,商铺林立,商客如流。改革开放以来,山门镇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不断探索,确立和完善了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山门发展的科学工作思路:坚持“工业强镇,旅游富镇”的战略,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工程两个唯一,盯紧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后劲增强的三大工作目标,突出旅游开发、双百工程、做大做强、优化环境四大工作重点,协调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不断促进山门政治、经济、社会前面进步。2000年来,山门镇党委、政府,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工作得力,社会进一步稳定,经济进一步繁荣。工业方面,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竹木加工、农产品加工、造纸、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有规模企业2家,招商引资每年翻两番,工业总产值年递增10%以上。农业方面,建成了高标准优质稻生产、柑橘品改、生猪品改、楠竹低改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2.9%,是洞口县优质大米、柑橘、生猪的主产地。城镇建设方面,耗资520万元的山门二桥已于2006年5月建成,为新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旅游开发方面,年平均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接待游客、香客数十万人次。特别是蔡锷公馆和秀云南岳殿每年都吸引20-30万游客慕名而来,每年都将为山门创收100余万元,大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山门的经济发展。
区域概况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位于洞口县西部,因其西面两山夹恃状若山门而得名。辖松坡、车龙、黄泥江3个居委会;农蔬、双溪、江龙、青林、水口、山门、广益、岩门、清水、小桥、景福、新胜、小花、楠桂、干溪、岩塘、田凼、龙凤、楠木、龙坪、金鸡田、良家、荷竹、里仁、路边、黄泥、大竹、大合、粟田、仙合、洪水、龙池、毛坪、大毛等34个村委会,456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共14933户,总人口50628人,其中农业人口42942人,劳动力资源26642人,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72亩,其中水田27764.4亩,旱土3808亩,林地7.3万亩。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8594男25556女23238家庭户户数13226家庭户总人口47855家庭户男24890家庭户女229650-14岁(总)109870-14岁男60740-14岁女491315-64岁(总)3395115-64岁男1756815-64岁女1638365岁及以上(总)365665岁及以上男181465岁及以上女1842户口本地住本地47591
经济建设
2006年以来,山门镇党委紧紧围绕“举特色旗谱和谐曲,建小康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为重点,以交通为先导,科技为动力,项目为支撑,立足镇情,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按照“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即强化“四个一”工程(即人均种植1亩地膜玉米,户均有1人常年外出搞劳务,户均年出售1头以黄牛为主的商品畜禽。人均栽植1亩以花椒或早熟食核桃),搞好“三大建设”(即以水、田、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退耕还林管护与荒造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商贸旅游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以优质马铃薯、大麻种植为主的产业和黄牛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推进“一个移民点工程或一个新农村建设”。2008年,该镇按照全县“6431”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开发建设的要求,确定了以早实核桃、大麻生产、马铃薯栽培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08年种植了4200亩早实丰产核桃、3000亩优质马铃薯、5000亩大麻,并建设了迂通峡6000只散养鸡基地。农业产业化建设势头强劲。
基础设施
四平市山门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是四平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园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备。主要街道宽敞明亮,两侧栽花种草、绿树成荫。园区内建有容量为1万千伏安的变电所,可满足十几年发展之需,程控电话容量为1.5万门,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在园区内设立了微波站,邮政通讯畅通无阻。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790男10889女9901家庭户户数6280家庭户总人口20503家庭户男10727家庭户女97760-14岁(总)47810-14岁男26360-14岁女214515-64岁(总)1345715-64岁男690615-64岁女655165岁及以上(总)255265岁及以上男134765岁及以上女1205户口本地住本地19093
革命历史
山门是革命老区,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早在20世纪30年代,山门人民就在曾山、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山门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皖赣四省边区主任公署国共合作谈判地,山门大屯村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扎地,山门凤岭山畴溪小学是当年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创办地,山门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这片土地,哺育了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全镇共有烈士64人,“三老”人员111人,红军失散人员8人,解放前入党的共产党员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