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庆阳市地图 > 西峰区地图 >
什社乡地图
什社乡相关地区地图:

什社乡-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勤劳智慧的什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老区人民艰苦的创业精神,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投资、融资环境,促进了什社乡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西甜瓜长势喜人,特色农业形成规模。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型、效益型转变,从什社的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特色项目,形成了什社小米、果品、西甜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什社小米以晶莹黄亮、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食味醇香而久负盛名,相传什社海子坳曾是清末慈禧太后圈定的宫廷贡品生产基地,地方官吏将该地生产的小米送上京城以表敬意。如今,凡到京城、省城办事的人都把什社小米视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每年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丰源小米加工厂的“金什社”牌小米已畅销全中国各地。什社苹果以口感纯正、无污染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深圳等地,什社乡果树栽植面积已达1.3万亩以上,年产优质果品1.3万吨。武家川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土壤条件,生产出的西甜瓜以含糖量高、汁液多、老少皆宜等特点,颇受区内外客商的好评,被称为陇东甜瓜的骄子。其次,什社的烤烟、黄花菜、小杂粮在区内外也享有一定的盛誉,开发潜力巨大。地方工业方兴未艾。地方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制造为主,主要产品有砖瓦、水泥制品、铝制品、铸铁件、纸箱、食品加工等。李岭白天鹅面粉厂以其良好的信誉,生产的“白天鹅”面粉畅销区内外,什社欧式建筑材料厂生产的欧式建筑构件以其独特的设计、新颖的制作工艺深受装璜界人士的好评,产品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城乡建筑装饰材料的换代产品。什社乡现已建办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户,从业人员800多人。

什社乡-民间文化

民间唢呐,文化景观亮丽独特。什社是一方艺术的热土,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繁茂的民间艺术之树。什社的民间唢呐源远流长,在2002年的中央电视台卜连心艺术团赴庆阳演出中,被推选为唯一的民间艺术搬上了舞台。民间香包、剪纸、刺绣以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深受好评。以民间艺人马秀珍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别具一格,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什社乡现已建办香包、剪纸、刺绣基地村3个,培训民间艺术能手200多人,每年可完成作品6万余件。其次什社的社火、秧歌等民间艺术丰富多采。全民健身运动及体育活动蔚然成风,每年农闲之时及春节之际,各村都要组织秧歌社火演出,此外乡上每年还要组织一次全什社乡农民运动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什社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全甘肃省农村体育先进乡镇。

什社乡-项目发展

什社乡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2865万元。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养殖小区2处,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什社中学改扩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投资170万元,完成了小康住宅规划2处,现已建成10户,投资180万元,建成了城区排水项目,投资200万元,建成了什社中心卫生院综合服务楼项目,投资410万元,完成农业项目9处620个,投资100多万元,完成教育项目2处。

什社乡-当地特产

什社小米,什社小米:甘肃省久负盛名特产,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什社小米是用西峰市什社乡种植的名优谷种黄毛谷加工的小米。小米颗粒腊黄、圆润,晶莹鲜亮,似金珠一般,所熬汤粥,味道甜香可口,更是孕妇产后滋补的必备佳品;蒸做的米饭,绵软,香甜,适口。什社乡每年种植黄毛谷340公顷,产谷1400吨,产米1000吨。

什社乡-基本概况

整洁的民居,什社乡位于西峰区东南部,平均海拔1146米,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3℃,全年无霜期160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540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1940亩。什社乡辖村民委员会10个,乡镇总户数5988户,乡镇总人口26157人。通电的村10个,通邮的村10个,通电话的村10个,通公路的村10个,通有线电视的村2个。2005年,什社乡国内生产总值1150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880亩,粮食总产量14451吨,财政总收人477.54万元,财政支出30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2213元。学校总数15所,在校学生总数5527人,教师总数298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68人,病床45张。名优特产有什社小米、武川甜瓜、苹果等。

什社乡-命名由来

什社历史悠久,据传说,元朝时,将什社划分为十个社,而居于群庙之,首的“广严寺”地处正中,又由十个社人共同修缮和“供养”故取名“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