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庆阳市地图
庆阳市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建设

国道211、省道202两条主干线纵贯南北,国道309、省道303线横穿东西,构成“两纵梁横”公路主骨架,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高速公路已奠基开工,西平铁路、庆阳机场复航将为庆阳老区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供电、通讯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覆盖全境。雷西高速公路,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高速公路于2010年10月27日日正式开建,是国家高速G22青兰高速的组成路段,建成后将把甘肃省的陇东和陕西延安连成一体。G22青兰高速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段项目按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线全长126.512公里,投资81.8亿元,建设工期4年。西平铁路,西平铁路是西安至平凉铁路的简称,全长263.1公里。西平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项目。西平铁路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已于2008年动工,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主要途径庆阳宁县长庆桥工业区。
银西高铁:银西铁路规划北由包兰线西干站引出,向南经吴忠市、甜水堡、环县、庆城、庆阳市区、和盛等,进入陕西后引入西安枢纽,线路功能定位为高标准大能力通道,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设计时速200-250公里/小时。全长约620公里,总投资估算约550亿元。其中:甘肃境内约294公里,设甜水堡、洪德、环县、曲子、马岭、庆城、教子川、庆阳、肖金、和盛等站,自和盛站开始客货分流,客线向东进入陕西,货线向西接入西平线的长庆桥站,投资约270亿元。线路建成使用后,将进一步缩短银川至西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的距离,开辟银川、蒙西地区前往西南、华中、华南的快速运输通道,对加快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展:【2011年1月8日至9日】,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带领铁道部计划司、建设司、运输局、项目鉴定中心及兰州铁路局、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银西铁路甘宁筹备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自西安至银川对西—银铁路功能定位、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建设资本金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省政府副省长石军、副秘书长贠建民、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睿、工信委副主任张富奎,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市长周强、副市长付振伟全程陪同调研。陆副部长一行8日上午到达我市境内,在宁县长庆桥听取了银西线与西平线联络线布设情况、庆阳南部煤炭资源分布和开发情况汇报,在庆阳市区踏勘了庆阳站站址位置,在环县听取了沙井子矿区、甜水堡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情况汇报。8日中午在庆阳宾馆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副省长石军主持。市长周强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工作汇报,重点从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出发,对项目建设的迫切性、功能定位和线路走向及站点布设等问题提出了请求。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睿汇报了项目建设有关建议意见。陆东福副部长代表铁道部明确指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不便利,资源不能有效转化。银西铁路是一条大干线,不仅有客运需要,更有货运需求。铁道部意见,要把这条线建成高标准大能力的通道,为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在功能定位上,按照客货兼顾进行确定;在技术标准上,按照200公里的时速设计,并预留余地;在建设方式上,实行部省联建,庆阳市作为革命老区,可以参照宁夏享受少数民族区域政策,按照2:8比例分担资本金,地方征地拆迁费用可以作为资本金;在线路走向和站位设置上,既坚持科学设计,又兼顾地方意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煤炭资源开发的运输需要,把矿区支线一并纳入方案,矿区支线建设可由企业投资;在建设时序上,铁道部已将该铁路作为2011年重点工程之一。关于汇报中提出的定西至平凉至庆阳至黄陵铁路建设问题,陆副部长表示该项目也是规划项目之一,目前先进行方案研究,适时启动建设。关于下一步工作,石军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铁道部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并明确表态:一是将陆副部长的讲话尽快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二是省上、市上抓紧成立筹备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尽快开展工作;三是严格按照铁道部的要求,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并请求铁道部加快前期进程,今年开工建设。【2011年8月15日】银西铁路庆阳段有望年内开建:记者从庆阳市发改委获悉,银西铁路(银川——西安)可研报告日前在北京通过评审,我省庆阳段地勘工作已经完成,庆阳段工程有望在年内开工建设。银西铁路正线全长599.10公里,其中甘肃庆阳市境内253公里,设计时速为200—250公里。据悉,银西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在北京通过评审,并由铁道部和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政府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线路北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向南途经我省庆阳市的环县、庆城县、庆阳市区、宁县后进入陕西省境内接西安北客站,正线全长599.10公里,其中甘肃境内253公里。银川至庆阳市区段为客货共线,庆阳市区至西安北为客运专线,并设计从庆阳市区到长庆桥货运专线接西平铁路。
西长凤高速公路:西长凤高速公路全长77.41公里起点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连接已建成的庆阳至西峰一级公路,经董志、长官、长庆桥、庙头等地,止于凤翔路口,连接陕西省在建的永寿至凤翔路口高速公路,全长77.41公里,总投资为30亿元,预计2011年年底通车!

革命老区

1930年前后,刘志丹、谢子长在陕甘边界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随之,建立了华池、庆北县的革命政权,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宁县的革命政权。同年11月,成立陕甘省,辖华池、庆北等县;成立关中特区,辖新正、新宁等县。1936年夏,建立了环县、曲子两县苏维埃政权。将庆北县与华池县合并为华池县。同年,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省址由陕北迁环县河连湾,冬季又迁曲子镇,辖华池、曲子、赤庆、固北、定环等县。1937年陕甘宁省撤销,成立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池、环县、曲子3县。1940年春,成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庆阳、合水、镇原3县。秋季,庆环,陇东分区合并为陇东分区,辖华池、环县、曲子、庆阳、镇原、合水6县。1949年5月,关中分区改为三原分区,新正、新宁县归三原分区。6月,新正、新宁县改称正宁、宁县,划归陇东分区管辖。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陇东分区改为庆阳分区专员公署,辖西峰市及华池、环县、曲子、庆阳、合水、镇原、正宁、宁县8县1市,隶属甘肃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属甘肃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庆阳专员公署并于平凉专员公署,1962年1月庆阳与平凉分设,复为庆阳专员公署。1968年4月改为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庆阳地区行政公署7县1市。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庆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庆阳市。庆阳有璀璨的古代遗珍瑰宝。世界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均发掘于境内马莲河流域。标志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历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点有近千处之多。战国秦长城横跨镇原、环县、华池三县。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岭穿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各领风骚。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学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空同集》,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先贤们留给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遗产。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1927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陕甘边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皆为时代楷模。毛泽东曾分别为他们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面向群众”。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名人

庆阳历代名家辈出,古有黄帝问医的歧伯,不窋,鞠陶,公刘,汉有思想家王符,魏晋有政治家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为历史所称道。近现代有郭学礼等。

民俗文化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我市从170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庆阳旅游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旅游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开发领域,加快开发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2003年以来,全市旅游开发投资近3.2亿元,是前20年投资的总和,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7074万元。庆阳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品牌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周祖陵、公刘庙、陇东民俗博物馆、南梁红色革命之旅为龙头,努力打造麦黍农耕文化和红色之旅品牌。以"黄、红、绿、古"为代表的周先祖农耕文化游,黄土风情游,红色之旅游,森林生态游,文物古迹游,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和淡季旅游的体系产品,推动旅游产品上档次、上质量、上规模,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前来消费。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商和经营者,在巩固发展本地特色的皮影、剪纸、刺绣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快以革命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以民俗文化为主的黄土风情旅游,以子午岭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和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名胜景点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全面提速发展。庆阳旅游资源品位高、潜力大,具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民俗风情俱佳结合的特点。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发掘于华池县的赵家岔,彻底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之说和中国没有石器文化的论调。西峰"南佐疙瘩渠"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江翼龙"化石、第四世纪早期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秦直道跨越庆阳境内200多公里。北魏永平二年开凿的北石窟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轩辕黄帝曾活动于庆阳境内,周先祖不窋在庆阳创造灿烂的古代农耕文化。巍巍子午岭的天然森林绵延400多公里,覆盖4900多平方公里,跨区内四县24个乡镇。刘志丹、习仲勋在华池县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庆阳境内立足。全市现有旅游景点61处,其中人文类56处(红色革命胜迹7处),自然风景类5处。境内的秦长城、秦直道、东老爷山、陇东民俗博物馆、周祖陵森林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北石窟寺、南梁革命政府旧址等都是本市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民情、民间艺术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皮影之乡、徒手秧歌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华夏公刘第一庙等。其中刺绣、剪纸、皮影、民歌堪称"四绝",并有华夏黄土第一塬之称。全市有较大的旅游景点14处,12家国内旅行社,一家国际社门市部,2家旅游公司,有六条旅游精品线路,14家星级涉外旅游饭店。较大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和培训中心有8000多张床位,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5000人左右,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已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全市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庆阳市投资环境日益成熟,市内交通便利,宝中铁路平凉站距庆阳市92公里,庆阳飞机场距市内8公里,现已复航,电力供应充足,通讯网络已经形成,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市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发展,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管理服务办法》及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一切方便。庆阳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基础建设投资也在加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继续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有19个,其中3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这些项目均欢迎各方投资商前来投资,共同发展。庆阳以其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资源优势、诚挚的合作态度,欢迎前来观光开发。

庆阳小吃

庆阳地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庆阳人民对饮食品位的追求越来越高,促进了饮食技艺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历史悠久的臊子面、荞剁面、羊羔肉等传统名吃,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和诱人美味,吸引着满座高朋,四方佳宾。大凡衣食住行人必不可少,俗话说君子谋道小人谋食,今天故做次小人说说庆阳的小吃。天下之大各地物产不有异,所以就有不同地方美食的特色。说起美食大家不用想就能随口说出好几个如扬州炒饭、四川火锅、武汉鸭脖、兰州拉面……。说起庆阳小吃先说物产,庆阳位于华北连接西北之处,草原文化连接农耕文化的特殊地带。虽周祖的农耕在这里发展较早,但五千年的中国这里长期为游牧者占据,游牧者在这里学会了农耕,当然农人也懂得了畜牧生产。农牧业在这里的长期协调发展便有了这里以农产品为主料,畜牧产品为辅聊的特色美食。庆阳的小吃至今还没有一样走向世界的,所以在外人看来庆阳没有美食可言,这也是我执意要班门弄斧说庆阳小吃的原因。庆阳跟许多北方地区一样特色是面食,就制作方法而言有擀面,扯面、削面、揪面、拉面、撮面、切面、河漏面等、就成品而言有汤面、炒面、烩面、臊子面、油泼面、干拌面、杂酱面等等。我已经说过了这里处在牧区的边缘那理所当然就少不了以牧产品为特色的美食,庆阳的特色那就是早胜牛、庆阳驴、环县羊等。但庆阳的牛肉和驴肉是不出名的,这大抵缘于周祖农耕思想的影响牛是主要畜力,农人之本;驴则是山区主要脚力,可以说这两个是人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朴实憨厚的庆阳人怎会忍心将他们搬上餐桌呢?所以在西北羊肉食谱中环县的羔羊肉占有一席之地。至于其他诸如鸡鸭猪之类地域不同各有千秋,惟有猪灌肠特色鲜明。
臊子面:其名因浇臊子汤而的名,此物为陇东的上等传统美食,大凡祝寿生日之长寿面,贵客到来主妇必用臊子面款待,当然臊子面制作的好坏代表了一家主妇乃至东家的厨艺水平。其制作要经过和面、揉面、馐面(揉好的面在密闭环境搁置一段时间)、擀面、切面、煮面、捞面、浇汤。汤的制作也相当讲究,选萝卜、豆腐、大肉等切丁,加黄花节、木耳、海带等配葱的调料入锅热油爆炒,兑水加入油泼辣子、打入鸡蛋即成香气四溢的臊子汤。面的制作其讲究并不亚于兰州拉面,庆阳俗语曰:“煮在锅里莲花转,挑在筷子打秋天,捞在碗里一条线,吃在嘴里活神仙。”这比起那兰州拉面从一代祖师马保子说到享誉全球,从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说到中式快餐简单有力地多了。因其食时有声如哨子声,故有称“哨子”面。臊子,一般用猪肉或羊肉切成一般大小的肉丁,再加入盐、姜粉、大香,辣椒面和花椒等调料、臊子可提早做成,装入瓮罐保存,随用随取;也可用新鲜猪肉、羊肉现做现吃。做臊子汤,先用清油将葱花炝炒,然后加入臊子、熟猪油和辣椒面,再放人红、白萝卜丁和豆腐丁、黄花、木耳,加水煮熟,再放人鸡蛋菱形薄饼和菠菜。这些作料做成的臊子汤,色鲜、油厚、味浓,香味扑鼻,诱人馋涎欲滴。臊子面大多为小麦面擀成的细长面,不仅汤要好,而且做面条十分讲究,面要和好、揉好、擀好、切好、煮好,这“六好”中有一好不到位,臊子面就没了味道。在食用时先上臊子汤,再上清水面条,然后用筷子将清水面条捞到盛有臊子汤的碗内,可一碗汤食用两三碗面条,也可一碗汤一碗面条食用。
羊羔肉:羊羔肉是庆阳地区环县等地传统的地方风味名吃之一,肉嫩味鲜,不膻不腻,非常可口。每年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羊羔肉做法较多,以清炖和蒸做较为普遍。清炖羊羔肉,色泽金红,细嫩溢香,味道美爽。制做时选择好期月龄肥羔,宰剥开膛后,除去内脏蹄脚,浸泡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烧沸的清油(植物油),把切成条状的干辣角油炸后捞出,再将肉块下锅猛炒;随后放人生姜、花椒、胡椒粉、食盐等佐料,并适量加汤(以肉烂汤干为宜);快炖熟时,再加葱花、味精,用温火再炖至熟;食用时,需再备一盘香菜、大蒜,以助美食。蒸做羊羔肉,肉色金黄,味道鲜美。蒸做时,仍是将宰杀、洗净的羊羔肉切成小块,再加姜粉、花椒面和少许大香、葱花等佐料。蒸做前,羊羔肉需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才可入笼;蒸熟后,再加过油葱花,味精调拌,即可食之。
荞剁面:荞剁面是庆阳地区北部环县、华池、庆阳县等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吃,食之别有风味。近年来,随着荞麦播种面积和产量日渐缩减,愈见荞面食品之稀罕。这里用荞面制成的传统名吃花样繁多,主要有荞面铬铬、荞面削面、荞面搅团、荞面煎饼、荞面凉粉等等,而荞剁面最为有名。荞剁面的做法是,先用温水将荞面和成面团,用擀杖擀成或薄或厚的面饼再将面饼放在置于锅沿的剁面专用案板之上,然后用双手执起两头有柄的特制剁面刀,由前向后边剁边移动,在一阵节奏有致的刀响声中,将一根根长细均匀的荞面条抛进沸腾的煮锅里待面条煮熟后,或捞入肥美的羊肉、猪肉臊子汤碗里,或捞入特制的酸汤(用食醋或浆水制成)碗里,或让宾客用干面条调入油、盐、油炸辣面、臊子、葱花等调味品,各以其喜好而食用。搅团:原料为麦面、玉米面或者高粱面等,其工序是先将部分原料和面水入开水锅,待锅再次沸腾加如剩余原料入锅用棍棒样物(多用擀面杖)在锅里来回搅动,搅时锅内如团所以叫搅团,当然搅动次数越多越好有七十二搅之说。做熟之后出锅在案板上摊开,冷却后切条状加入佐料即可食用。现在农家很少做搅团,大概是锅太小搅不开,地道的陇东风味的搅团要到农家乐去品尝。这种老区人民的救命饭因为其选料较粗,工艺原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搅团的做法和和另外一种庆阳名吃凉粉做法基本相同,早先凉粉是用荞麦做原料,现在则改用成品淀粉做了。但质地相差甚远,虽然如此但还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羊肉泡:庆阳特色十足的东西莫过羊肉泡了,羊肉泡在西北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庆阳的羊肉泡“大气”“实在”象一个庆阳汉子,做法基本和西北其他地方一样,先将羊肉煮熟切片浇汤泡馍。庆阳的羊肉泡在煮肉中佐料下料重,煮的时间长,做的肉不腥不膻,肉质鲜嫩入口即化,小到孩童大到百岁老人都能咬的下嚼的烂。上桌时入碗的纯肉加血片内脏等羊杂碎,别无他物,在西北好多地方里面加了粉条或者牛肉等物看来羊肉还是咱庆阳的纯。特色还有一点那就是盛饭所用的是耀州老碗,在过去能用耀州老碗吃饭是温饱的向往。羊肉泡那的说说泡的馍——庆阳锅盔,那可是地道的陇东冬小麦做出的起面锅盔,简单概括“香”“酥”“筋”。影响力强西安的羊肉泡则是死面饼。羊肉泡历来是陇东人孝敬老人的上品,起食疗滋补众所周知,同时还是庆阳人的传统早餐,大抵和兰州人选牛肉做早餐一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快,西北寒冷的早晨吃上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泡怎不身心愉悦!
灌肠:本土火腿肠——灌肠,这是庆阳唯一一种动物内脏精加工的食品。选新鲜猪肠和猪血,洗净猪肠,将加入荞面和葱花调料的猪血灌入猪肠,蒸熟即食。庆阳乡村至今还保留春节杀年猪后做灌肠,邀请乡邻和老者食用灌肠。这也许是周礼的延续吧。
与黍有关的食物:黍是中国人的古老农作物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六千年前。在庆阳称黍为“粘糜子”,黍这种古老的作物因其产量低逐渐被糯米所代替,勤劳的庆阳人用其做出的粘面糕是糯米无法做出的。其做法大概是将黍米磨成面粉,如做搅团一样下料(黍米面粉)入开水锅,熟后出锅做团入笼蒸六七小时后,出笼搓成圆柱状。食时切圆坨薄片,在油锅烫烙后,加白糖或蜂蜜食用,既粘又甜老少喜食。黍在庆阳的另一种大众食品是闷饭,下黍米入开水锅,烧至沸腾,小火继续加热,待米熟烂入味出锅,冷却后加蜂蜜食用。以黍为原料的食品还有粽子、浸糕等,这两种食品原料几乎被糯米完全带替这里不在说了,但糯米和黍米的味儿差距很大,原汁原味的黍米粽子和浸糕很不错的有机会别忘了品尝一下。显而易见黍这种古老的作物所加工的食品几乎是庆阳甜食的全部。庆阳的特色美食还有好多诸如特色鲜明的土暖锅、荞剁面、洋芋拨拉、酿皮、油糕、蒸鸡肉等等。只要我们揭开每一种食品的面纱我们都能找到农耕文化和周礼的影子。简单的几种粗粮让勤劳的庆阳人做成花样繁多的食品怎不令外人吃惊。当然我们庆阳人更能容纳,近年来各种南北大菜,地方小吃纷纷落户庆阳,让我们过足了口瘾。同时遍地皆是的羊肉泡馆子、杂粮小吃店、荞面馆和那大宾馆饭店的庆阳特色菜肴和小吃让我们回味家乡时也让外地人品尝了我们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