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地图
射阳县相关地区地图:
景点介绍
东郊生态农庄,东郊生态农庄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城东郊车站向南1500米,原江苏沿海防风林试验站内。总面积121亩,其中:水面10余亩。农庄由江苏射阳东郊生态特禽养殖基地负责投资管理,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特禽餐饮和有机农业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农庄里植物品种丰富,观赏树种达100余种,四季长青。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生物圈保护区”。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批准建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协调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九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9年被纳入“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盐城丹顶鹤保护区为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海岸线长587公里,总面积4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两出海河之间,面积为1.74万公顷,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等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7种。每年来区越冬的丹顶鹤达到千余只,占世界野生种群50%以上。每年春秋有近300万只岸鸟迁飞经过盐城,有50多万只水禽在保护区越冬。保护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开发了海洋世界、水禽湖、千顷湖和万亩芦苇湿地景点,驯养了河麂、麋鹿、孔雀、天鹅、丹顶鹤等多类动物。射阳河口风景区,射阳河口风景区位于射阳河下游、海通镇境内,包括支鱼大坝向南北延伸和射阳河闸向东西延伸段,总计1万余亩的水域面积。这里河面开阔、两岸湿地宽广、生态原始.尤其是明湖,因射阳河裁湾而成,全长17.5公里,平均水深10米,两岸景色秀美,植物资源丰富,不仅是各种动物的理想家园,也是人们休憩度假的佳境。景区内现有全国第一内河挡潮闸──射阳河闸、江淮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寺庙──息心寺、江苏第一民办学府──明达学院、射阳岛生态体育公园、以原苏联专家居住别墅为基础的近海度假村、射阳河沙滩浴场等一系列景点。根据规划,今后一段时间,射阳河风景区将按“一园五区一带”的格局进行建设。“一园”指射阳岛生态体育公园;“五区”指息心寺宗教文化区、明湖旅游休闲区、射阳河闸游览区、射阳港观光区和海通森林度假区;“一带”指射阳河岸线景观带,结合射阳河岸线资源特点,配置大众旅游喜闻乐见的项目,在5公里长的河岸线上,配置风车大观、后羿射日、竭泽而渔、岸边卡通、河上人家、渔家水舞等十大景观,做到一里一景,游人乘游览船,观赏游览两岸景观。后羿公园,根据“射阳”县名的来历及“后羿射日”的传说,在公园入口处设置八面景观墙,上置八个石球,与不远处的“中华后羿坛”遥相呼应,寓意后羿射下九颗太阳,降福人间。此外,园内的每一处特色景观,都与“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联,串起了一个古老而又美丽动人的传说。历史名人
·张謇·刘天恨·陈为倚·顾锡九·陈汉愚·陈为轩·邹鲁山·马玉仁·陈发鸿·徐秀娟
历史沿革
县境大部分为明以后逐步成陆。明清时,境内多为煎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1916年至1931年,北洋军阀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在境内先后创立29个农、盐垦公司,隶属国民政府农商部,行政上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民国22年(1933),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公署;民国25年(1936),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中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以后,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中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文革期间,江苏省射阳县的一群红卫兵到北京上访,周恩来总理接待了他们。红卫兵要求把射阳县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阳”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红太阳。周总理听他们讲明来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理解总理为什么发笑,几只眼睛盯着总理脸上望。总理说:射阳两个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们这些小将看问题,为什么不从积极方面去看,而从消极方面去看呢?我说“射阳”两字很好,因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红太阳,而是红太阳光芒四射。周总理深怕他们听不清楚,又重复地说了一句对射阳的解释,射阳就是红太阳光芒四射,你们说对不对?说罢,又哈哈地大笑起来。红卫兵代表也都笑了,因为他们对总理的讲话感到心服口服,表示还是叫射阳县好结语
射阳明天更加美好。“十一五”期间,该县将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谋求射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新更快的跨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瞄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跻身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两大目标,突出培植经济特色、加快富民步伐、促进和谐发展三大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四大战略,致力把射阳建成区域纺织基地、沿海新型制造业基地、苏中沿海物流基地、大中城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适宜人居创业的生态型海滨旅游城市。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财政总收入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理
位置:射阳县位于盐城市中东部,北纬33°24′—34°07′东经119°59′─120°33′;东临黄海,南抵西潮河与大丰市、盐城市区接壤,西同建湖、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隔河相望。地貌地质:[地貌]该县属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南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北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废黄河口基面)在0.6~2.2米之间,属低平原区。县境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陆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地质]该县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受古沂沭河和古淮河两大水系共同作用而形成,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相对较差。其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岩组为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岩组。第Ⅱ承压含水岩组:由3-6层砂层组成,单层厚度均不超过10米,含水层总厚度10-50米,其中千秋──省临海农场以北,通洋──合兴──洋马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水矿化度介于0.5-1.5克/升,为淡水和微咸水;水型由HCO3-Na型、HCO3.CL-Na型和CL.HCO3-Na型组成。第Ⅲ承压含水岩组:顶板埋深170-230米,底板埋深190-280米,西浅东深。该层组由4-6层薄砂层组成,总厚度10-40米,自北向南逐渐增厚,黄尖、新洋一带超过30米。单井涌水量介于500-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第Ⅳ承压含水岩组:岩性以中细砂、中砂、细砂为主,顶板埋深220-300米,含水砂层厚5-30米,洋河、黄尖附近达30-33米。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2000立方米/日,该层水均为矿化度小于1.0克/升的淡水。
气候类型:射阳位于苏中平原的东部,苏北灌溉总渠的南侧,东临黄海,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支配本地区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盛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四季分明,热量充裕,光照充足,受季风早迟和强弱年际变化的影响,旱涝、低温、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土壤河流:[土壤]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盐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约15万亩,主要分布在射阳河沿岸的海河、阜余、四明等乡镇,宜植水稻、三麦等;盐土类面积约141.68万亩,宜种棉花及特种经济作物等。[河流]该县境内河流纵横,共有大小沟河2800余条,骨干河道多为东西向,里下河腹部地区排水走廊三大港(射阳河、黄沙河、新洋港)横穿县境。主要骨干河道中,市管的除三大港以外还有西潮河、小洋河、海河、廖家沟等河道;县管的有六子河、潭洋河、利民河、运棉河、新民河、运粮河、八丈河、串通河、通洋港、战备河、夸套河、新洋干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2776平方公里,其中集体耕地133.95万亩。土地为冲积平原的沙质土壤,经过人工改造后适宜棉、粮、果、菜等各类作物生长。水资源:本县地处苏中里下河,东临黄海,北有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贯穿境内,海、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水域面积164万多亩,不仅有利交通,而且适宜淡水鱼、虾、蟹、蚌的养殖。沿海除传统的晒盐和捕捞外,近十多年来海水养殖发展很快。
能源资源:风力资源优于全省其他地区,平均有效功率密度达110-140瓦/平方米。辐射沙洲潮汐水道潮差大,能量集中,适宜于发展潮汐发电。石油、天然气、砖用粘土储量丰富,其中石油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天然气储量约74亿立方米,正在开发。
生物资源:本县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其中丹顶鹤每年来该县过冬,成为该县沿海滩涂发展旅游的一大亮点,使我县有“鹤乡”之称。
滩涂资源:射阳县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长103公里,滩涂总面积109.7万亩。其中县属滩涂72万亩,省、市、及部队辖管37.7万亩。在县属滩涂72万亩中,潮上带55万亩,已开发利用52万亩,占90%以上,潮间带17万亩,已利用10万亩,占60%以上。根据省、市委建设“海上射阳”和县委提出的“一路一区四带”规划的实施,至2005年底,全县滩涂经济总量已达到25亿多元,成为建设“海上苏东”及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