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盐城市地图 > 射阳县地图 >
盘湾镇地图
盘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国民经济

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369万元,增长83.1%;一般预算收入2580万元,增长77.4%;实现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1万元,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7倍和4.8倍。全镇定报企业实现开票销售5.1亿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工业用电量6239万度,分别是“十五”末的3.2倍、4.5倍、3.3倍。全镇定报工业企业中,涌现出了兴阳公司、金大公司、华荣公司、景中景公司、白龙公司等6家税收过百万元企业,其中兴阳公司过千万元。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6亿元以上,新上亿元以上项目18家,其中2010年就新上了万宇太阳能电池组件、群录光电、高效电机等8个重大项目,新实施了兴阳公司色纺纱、金大激光切割等技改项目,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

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和“五十星”创评活动,被授予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科技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推广鲁研棉23、淮麦19等农产品优新品种,推行棉花连体育苗、无土育苗等新技术,降低了农本,增加了效益。教育、卫生、文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中小学布局,现有省级重点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营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职业高中1所。中心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其中盘湾小学寄宿生达1200人。小学、初中升学率均居全县前茅。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5%。老年体育工作被市表彰,在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计划生育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开展已婚妇女重大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降低到0.7‰。广电事业有了新发展,累计开通程控电话9000门,入户率达85.08%,开通小灵通2736部,设立移动通信服务门点6个,拥有手机近15000部。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残疾人工作代表市、县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国残联的执法检查验收。妥善安置了重庆云阳的三批共42户202名三峡移民,荣获江苏省移民安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安全先进集体。

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了第九航运公司、蚕药厂、织布厂、水泥厂的改制工作。实施村组区划调整,2001年4月将原26个村和居委会合并为12个村,保留67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精简到97人。社会力量办学迈出新步伐,建成8轨制的民办盘湾实验初中。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2004年初确立了打造盐城外资特色镇发展取向,先后接待了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考察,新批外资企业18家,2007年实际到账外资1010万美元,美元,实现自营出口1500万美元。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800万元,完成镇区至陈李线5.5公里的接线路盘龙大道拓宽工程,路面从13米拓宽至26米,并敷设三级沥青路面。兴建长度达9.8公里的盘湾大道工程,从中部横向贯通全镇。实施镇村道路硬质化工程,建成镇村道路硬质化路面55.6公里。拆建、改建镇村干道36座危桥和地龙河桥,新建苏排Ⅱ型新华泵站,疏竣大沟20条,中沟43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000亩,兴建田间配套建筑物64座。

项目推进

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面上项目,全民引项目,全力抓项目,省委书记李源潮于2003年5月26日、2005年3月31日两次来盘湾外资工业集中区视察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活化招商方式,在全县乡镇率先成立4个专业招商局,由4名班子成员分任局长,举办一系列综合性、专业性招商活动,聘请日本华惠公司等12名招商代理定向招商,在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区驻点招商,在有关发达地区新闻媒体上发布招商信息,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优化投资环境,出台鼓励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实行“镇级零收费、投入零忧患、入驻零烦恼、服务零缺陷”的“四个零”服务承诺,全程为投资客商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创建最优无忧发展环境,受到投资客商的一致好评。鼓励全民创业。把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会变为全民创业动员会,在全县首家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群众利用一切手段投入致富创业活动,2007年新办投资在200万元左右的小企业56个,新上致富项目559个,新增转移劳动力2000余人,全民创业新增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民营经济、外向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线,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投资环境、突破制约瓶颈、主攻薄弱环节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奋力打造盐城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围绕“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达到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使工业经济成为镇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体来源,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根据该镇工业发展现状,在今年几年乃至到2020年,工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利用外资为主原则。外资企业拥有资金、信息、技术和市场等诸多方面优势,是工业经济增长的爆发力所在,要依托现有外资企业开展辐射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兴建一批外资项目,打造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同时,要坚持利用外资和全民创业双轮驱动战略,鼓励群众围绕外资企业配套,兴办各类创业项目,壮大工业经济,实现强镇富民同步提速。二是突出招商选资原则。在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的同时,把招商选资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招选“外、高、新、大”项目,采取产业招商、配套招商、打包招商等多种形式,确保快速引进投资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形成。三是推进结构调整升级原则。经过前一阶段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结构开始进入战略性调整升级阶段,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从纺织为主向纺织和机械电子产业并重调整,纺织产业重心从以纺为主向高档牛仔布用纱和服装家纺转移,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保持快速发展。四是坚持高技术产业优先原则。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着力引进兴办技术含量高的机械电子类新兴产业项目,主动接受大市区主导产业辐射,打造盐城汽车、机械产业配套基地的后花园和重要的物流服务中心。同时兼顾传统产业,要以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使二者相互结合和促进。
(三)战略定位:1、以开放型经济为取向,坚持引进外资、高新技术大项目,建设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工业园,利用外资规模、总量、质量、技术含量和产品国际化水平跻身苏北第一方阵。2、围绕现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盐城市高档牛仔布用纱专业镇。3、主动接受盐城市区产业辐射,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建设盐城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培植新的产业增长极。4、依托农业资源基地优势,做强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出口导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1、加快纺织产业提档升级,2010年形成60台气流纺设备、10万锭紧密纺生产能力,并以每3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建成苏北最大的牛仔布用纱产业基地;形成10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纺织类企业,并构建起纺织、家纺和服装产业链,力争2015年纺织业产值突破50亿元,2020年达100亿元。2、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以台湾金大纺机为龙头,2010年建成省级高端纺机研发中心;引进外资项目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电产业,5年建成5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机械电子类项目,机械电子业产值力争2010年达5亿元,2015年达50亿元,2020年达100亿元。3、努力提升食品加工产业,做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2010年实现产值2亿元,2015年达5亿元,2020年达50亿元。
(二)发展重点:1、改造提升纺织产业。一是规模集群化。以现有正在建设的5个纺织类外资规模企业为主体,发展配套产业,五年内使纺织企业总量增加至50家,其中投入超亿元的纺织企业15家以上,外资、合资企业15个以上,纺锭总量达30万锭,年产纱6万吨,布4000万米,成衣2000万件,产值突破30亿元。二是装备国际化。充分利用兴阳纺织、宏朝纺织、三峡纺织等一批外资企业主要使用进口高档设备的优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企业更换先进设备,提高产能和档次,形成设备以进口为主的格局。三是产业链条化。将着力点向市场终端产品倾斜,建立自成体系的产业链,形成从纺机生产到纺织产品销售全程链式的产业集聚,使各企业间上下游成龙配套,各生产环节首尾衔接,真正使纺织业成为龙型大产业。至2015年,具备50台套纺机生产线,5条浆纱生产线,30万锭纺纱,20组自动缫,2000台织机,2500万件服装的生产能力。四是产品外向化。把引进外资企业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纺织业规模、提升纺织业水平的关键路径,以现有的金大纺机、兴阳纺织、宏朝纺织、益盛丝织等外资、合资企业为辐射点,力求再引进一批新的外资企业,以现有专门从事纺织物流服务的台湾荣岭物流为依托,加大企业间的整合力度,与外资企业海外总部建立密切合作型良好关系,扩大自营出口比例,使外向出口型纺织类产品占总量80%以上,真正构建起“资本以外资为主,装备以进口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纺织工业格局。2、培植壮大机械电子产业。一是主动接受辐射抓培植。策应盐城市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规划,以建设盐城汽车配件产业定点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汽车配件相关项目,以东杰高科、常平电子为主体,兴建汽配产品项目,力争一个企业有一个或多个拳头产品,直接为一汽、二汽、上汽、北汽、南汽、柳汽和东风悦达起亚等重大汽车企业专业配套供应,2010年形成年产值5亿元,并以50%的增速逐年递增。二是兴建主题园区抓培植。规划兴建1500亩机械电子产业园,加快实施与澳大利亚世纪集团达成共建园区的协议,将机械电子产业园打包招商,引进总投资3.5亿美元,兴建5-10个机械电子产业项目,产品范围涵盖信息产业、机电产业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创税项目,2012年基本建成,形成销售20亿元。三是依托现有企业抓培植。以自主创新推进企业设备升级,在金大纺机建立市级以上的研发中心,利用其母体台湾王田机械的优势力量,争取建成国内纺机关键部件的研发中心和重要的纺机制造基地,从纺机制造的源头入手,促进纺织产业技术装备升级,达到国际一流水平。3、做优做响食品产业。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和传统优势,把发展出口脱水蔬菜产业作为食品加工业的重点,坚持标准化、产业化导向,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引导农户加入以龙头企业为龙头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土地有序流转,建成以香葱、辣根为主、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3个绿色农产品原料基地。二是加强深度加工。在扩大脱水加工量的同时,加强深度加工开发,重点开发菜果脆片及薯类休闲食品,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白龙油脂向色拉油小包装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品牌创建。进一步提高现有“康利尔”营养食品、“庚辰”“伟冠”脱水蔬菜等品牌的知名度,通过产品开发、形象宣传等措施,打造一个以上的省级驰名商标,每两年新开发一个品牌,2020年前创建食品品牌达10个,其中全国知名品牌1个,省级驰名商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