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宿州市地图 > 埇桥区地图 >
时村镇地图
时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时村有着极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一块蕴藏着巨大潜力而亟待开发的黄金宝地。这里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日照雨水充足,是粮油、棉、菜主产区;这里盛产意杨,栽植意杨3万亩,年出售量上万方,是板材加工业最理想地区之一;这里是畜牧业、养殖业基地,年存栏猪牛羊上万头,鸡鸭鹅17.5万只;这里老企业重多,基础设施厚实,是投产少见效快的场所;这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外出就业者都在万人以上,是外来投产者获取廉价人力、降低成本好去处;现在浙江中义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浙江亚达工具有限公司(钻头)、常熟服饰有限公司纷纷入驻时村。这里店铺栉比,贾商云集,超市、专卖店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江苏华联海尔专卖店、苏果超市、华夏超市、美惠多超市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时村,形成了家电、鞋帽、服装、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家具集散地。时村是你消费理想之地;这里有宿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有缝纫、裁剪、数控车床、电焊、驾驶培训等各类正规培训学校,年培训5000人左右,是你获取各类人才的好地方;这里有“你投资、我扶持,你赚钱、我发展”的优惠政策,有“你困难、我帮助,你兴业、我支持”的投资环境。

地理位置

时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东北约45公里,辖36个行政村,行政区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耕地10.8万亩。时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三百多年前,这里河流交汇,船桅林立,多是船家休憩之地。早期一姓时人家发现商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故起名“时村”。经过数百年文化、政治、经济积淀,清末已成为皖北三大商贸名镇之一。如今已变成一座美丽的城镇,皖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禅连十届宿州市“十佳文明集镇”。

资源

时村有着极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一块蕴藏着巨大潜力而亟待开发的黄金宝地。这里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日照雨水充足,是粮油、棉、菜主产区;这里盛产意杨,栽植意杨3万亩,年出售量上万方,是板材加工业最理想地区之一;这里是畜牧业、养殖业基地,年存栏猪牛羊上万头,鸡鸭鹅17.5万只;这里老企业重多,基础设施厚实,是投产少见效快的场所;这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外出就业者都在万人以上,是外来投产者获取廉价人力、降低成本好去处;现在浙江中义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浙江亚达工具有限公司(钻头)、常熟服饰有限公司纷纷入驻时村。这里店铺栉比,贾商云集,超市、专卖店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江苏华联海尔专卖店、苏果超市、华夏超市、美惠多超市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时村,形成了家电、鞋帽、服装、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家具集散地。时村是你消费理想之地;这里有宿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有缝纫、裁剪、数控车床、电焊、驾驶培训等各类正规培训学校,年培训5000人左右,是你获取各类人才的好地方;这里有“你投资、我扶持,你赚钱、我发展”的优惠政策,有“你困难、我帮助,你兴业、我支持”的投资环境。时村地处两县交界,交通十分便利。三0二省道横贯全境,苗褚公路纵穿镇区,东有观音机场,西有京沪铁路。国家正在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从镇西侧穿过,许泗高速公路入道口距镇区不足15华里。邮电通讯迅猛发展,现代化通讯设施使你与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联系极为便捷。时村镇历届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水泥路面三横两纵主街道五条,有粮油专买市场1个,有占地百亩的商城一座,人民公园一个,文化广场一个,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占地百亩综合商业街,拟建的建材、装潢大市场、夜市一条街。改革开放以来,时村的经济建设速度和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形成大跨度、高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开发热土,时村人民热情欢迎有识之士到这里投资办厂,我们将提供各种便利和优惠条件,与您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村庄名录

东风村红旗村桥南村大蒲村双桥村蒲庄村曹桥村从营村时南村圣家村时东村马庄村四合村时西村丁楼村付张村时北村三马村网寨村营孜村陈楼村陈村村冲疃村龙岗村王庄村胡集村瓦屋村梁寨村马楼村林口村棒场村油坊村刁山村葛山村城东村蔡家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4821男38225女36596家庭户户数19454家庭户总人口(总)73522家庭户男37470家庭户女360520-14岁(总)222270-14岁男119590-14岁女1026815-64岁(总)4647815-64岁男2350715-64岁女2297165岁及以上(总)611665岁及以上男275965岁及以上女335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1118

民风民俗

时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三百多年前,这里河流交汇,船桅林立,多是船家休憩之地。早期一姓时人家发现商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故起名“时村”。经过数百年文化、政治、经济积淀,清末已成为皖北三大商贸名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