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泰安市地图 > 肥城市地图 >
石横镇地图
石横镇相关地区地图:

国家园林城镇

(共5个),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云南省安宁市青龙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22年,石横村尹振祚、尹裕祚在济南育英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石横农民率先组织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39年在南高余建立第一届中共肥城第七区委员会。1939年5月,隆庄村建立了七区第一个党支部。至1940年初,全区共建党支部12个。1949年底,共有党员189人,建党支部16个。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213人。1991年8月,石横镇被评为“泰安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1994年底,石横镇党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1998年,在石横村北福山公园建教育基地1处,在镇机关驻地建博物馆1处。近几年来,调整、充实了22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2236人。连续两年被评为“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1939年6月,七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58年9月,成立石横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称管理委员会。1968年9月,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管理委员会。1984年1月改为石横区公所。1985年11月建立石横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七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人团体有石横抗日救国会,建国后改称石横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石横农民协会,抗战时期称石横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石横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石横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建国后称石横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改称石横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石横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6年改称石横青年救国会。1949年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城七区委员会。1957年7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横区委员会。1952年4月成立石横工商联合会。1982年10月,成立石横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83年5月成立石横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了石横计划生育协会。现任镇党委书记:李向东,现任镇长:董军

其他

石横镇地处泰山西麓,位于佛桃之乡──肥城市的西北部,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开放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镇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被评为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山东省中心镇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百新工程试点镇,被列为泰安市计划单列镇,肥城三大经济板块之一。2004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03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3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泰安市前列,被肥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乡镇工作优胜单位”称号,石横镇委被泰安市委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历史沿革。宋置石沟镇,金朝初因天降陨石于村北横置,改名石横镇。1912年更名为福阳乡,1930年改称肥城县第七区。1955年11月改称石横区。1958年4月石横区分为石横、衡鱼两个乡。1958年9月合建石横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石横区。1985年11月建石横镇至今。石横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为帝舜成都处,文化古迹100多处,较为著名的有:左丘明墓、冉子父母墓、康王墓、汉墓群遗址、关帝君行祠、明长城遗迹等。著有《左传》和《国语》,被文史界称为“经臣史祖”的史学家、散文家左丘明就是石横镇衡鱼村人,封邑墓葬也均在此。石横镇还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武术之乡。石横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距京福、京沪高速和京九铁路均不足60公里,济菏高速在境西穿过,境内还建有两条铁路货运专线,省级干道新老泰临公路横贯东西。通讯设施比较先进,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万门。石横发电厂,石横有着非常优越的资源优势。煤炭、陶土、石灰石、矿泉水等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易于开采。建有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各一处,建材资源比较充足。另外,境内石横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查庄煤矿年产原煤150万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证。圣佛牌红富士苹果,石横有着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以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实施了农业有机化工程和农业水利开发工程,建成了万亩“石横”牌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万亩“圣佛”牌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和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新发展酱菜、种子加工、木材加工等龙头企业3处,年产值近亿元。石横有着相当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境内有中央、省市属企业9处,民营企业100多家,已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机械、造纸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石横招商引资项目聚集点已具一定规模,建成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建成各类项目50个,在推进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横的城镇建设起点高,综合功能强。城区主街道全部进行了拓宽改造、高标准完善,建成了一批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档次较高的饭店、宾馆及文化娱乐场所,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城区居民实现了户户通煤气(或天然气)、通暖气、通有线电视。石横镇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境内厂矿众多,有大中型企业9家、民营企业100多家,是国家重要的电力、钢铁、煤炭、船用焊丝生产基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先后引进建设了富源建材、富源玻璃制品、国能热电、龙泰冶金材料、福山密度板等30多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陆续投产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已形成了电力、煤炭、冶金、造纸、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八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石横镇现有耕地面积5.2万亩,其中粮田面积4.1万亩,总产达4万多吨。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1.5万吨;玉米面积3.9万亩,年产量2.4万吨;地瓜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1.2万多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土豆等,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等。石横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0余处,重点的有5处,分别是查庄酱菜厂、汇北冷藏厂和新引进建设的福山密度板厂、海成银杏制品有限公司、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石横镇畜牧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存栏量,鸡21万多只,猪1.3万头,牛2300多头(其中奶牛320头),羊7500多只,建有标准化小区18个,规模化养殖场140个,饲养大户2100个。石横镇土地肥沃,有丰富的林果资源,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现有山区防护林660公顷,以侧柏为主,蓄积3.6万立方米,长势良好,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经济林以苹果、桃、核桃为主,面积580多公顷,产量4700吨,所产的“圣佛”牌红富士苹果个大、味甜、色泽艳丽、清脆爽口,多次荣获省市果品评比金奖;平原、丘陵用材林以杨树为主,面积1100多公顷,蓄积2.1万立方米;农田林网、绿色通道以杨树为主,面积2000公顷,长度近200公里,蓄积7409立方米。全镇林木覆盖率达26%,形成了四季看花,常年见果,山丘、平原、河滩综合绿化,点、线、片结合的完整的生态林业体系,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片、路成行”的林业建设格局。市场建设。石横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各类集市、集贸市场10余处,集市主要有四处:石横集、大留集、衡鱼集、隆庄集。集贸市场主要有三处:中高余商场、北石商业园和刚刚建成的福山商贸城。旅游开发。石横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文物古迹100余处。石横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比较重视旅游开发。始终坚持挖掘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先后投巨资对境内史圣左丘明手植银杏、衡鱼唐槐、明末所植藤萝缠皂角树设栅栏保护、立碑简介,对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左丘明墓进行修复,对泰安市重点保护文物泰山显灵宫进行修复,并恢复了农历“四月八”传统庙会,对市级文物关帝君行祠、德国建天主教堂进行整理修缮,对明建四眼子井进行了开发,对福山寺进行了初步整修,以赵庄水库为依托,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福山公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资600万元的丘明湖公园,已完成一期工程,新建中型桥梁2座、桥涵3个、凉亭3座,公园道路4华里,栽植绿化树6000余株,建成15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坐落在镇区中心的左丘明博物馆馆藏文物600余件。石横镇现有初级中学两处(一处省级规范化学校,一处市级规范化学校),共有教学班近50个,在校生2500多人;定点小学9处(其中市级规范化学校1处),教学点1处,教学班近90个,在校生2100多人。全镇共有教职工46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多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8.9%和100%。近年来,全镇教育教学工作一直走在了全市乡镇前列。石横镇现有一级甲等医院(石横中心卫生院)一处,占地38亩,开放床位60张,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11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9人,设有外科(骨外),妇产科、内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理疗科、痔瘘科、皮肤性病科、糖尿病专科、病房等15个临床科室和放射、化验、心电、B超、麻醉科、手术室等8个医技科室,下设诊所10处,村卫生室31处,乡村医生76名。承担着石横镇人民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任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石横镇现有优抚对象128人,其中伤残军人48人,复退军人61人,烈属14人,其他5人,年发放抚恤定补金20多万元。石横镇现有老年人口总数7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0人,农业人口6676人,70岁以上3114人,80岁以上743人,五保老人125人。石横镇牢牢坚持“科技兴镇”战略,建立健全了以科委、科协、农技、林果、水利、畜牧兽医、种子站等部门参与的镇科技推广机构,各村也分别配备了科技主任,明确专人抓科技。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宣传教育培训、培植“科技示范基地”,全镇农民科技水平和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有了大的提高和显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大事记

周敬王四十一年(约前479年),左丘明辞官还乡建左史书舍,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皇帝敕封左丘明经师,从祀文庙。丘氏植家槐志念,后称谢封唐槐。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真宗皇帝拜谒左丘明墓并敕封左丘明为瑕丘伯,封其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明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敕封左丘明先儒,并御书“先儒之墓”,敕建墓门坊。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皇帝敕封左丘明为先贤。清乾隆六年(1741年),先贤左丘明第六十八代孙邱行键和第六十九代孙邱琏,敕封世系奉祀生员,捐银7000余两,修葺本邑文庙、学宫,受到清政府表彰。孔府衍圣公孔广?赠邱琏匾“承先卫道”,赠其母匾“慈范光前”。清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皇帝旌表“敦崇名教”,赐匾邱府。1939年,中共七区区委在南高余成立,尹惠青任书记,张守岩任组织委员。1946年夏,根据中共指示精神,全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地主土地2180公顷,房屋3179间,分给贫雇农。1947年11月18日,泰西军分区政委崔子明率部队3000余人攻克石横还乡团据点,歼敌600余人。1950年6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有千余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区捐款7340元,捐粮5.5万公斤,慰问袋1600个,军鞋2720双。1958年,南高余煤矿开工建设,1959年投产。是年,马坊煤矿开工建设,1962年投产。1960年,查庄煤矿建井,1968年投产,年产原煤60万吨。1961年4月,石横发电厂动工兴建,1965年建成投产。1984年列为国家能源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总装机容量133.5万千瓦。1967年10月,湖屯火车站至石横电厂货运铁路竣工通车。1968年7月,动工兴建县造纸厂,现年总产值1085万元。是年11月18日,兴建田山“1030”引黄灌溉工程,境内长12.5公里,1972年竣工,1973年受益。1970年8月,开始兴建山东阀门厂和山东通用机械厂。1984年6月合并为山东冶炼加工厂。1989年8月更名为山东特殊钢厂。是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省委副书记秦和珍、李振陪同下视察石横农田基本建设。1983年,筹建圣佛寺水泥厂,占地4.67公顷,1985年投产,几经扩建,现年产20万吨。1987年3月,兴建化工厂,生产电石、乙炔。翌年兴建硫酸厂。是年8月30日,因受龙卷风袭击,造成严重灾害。省委书记梁步庭、市委书记宋法棠视察灾情并慰问灾民。1993年4月,《中共石横镇党史大事记》(1922~1949)出版发行,并获泰安市党史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8月,《石横镇志》出版发行。是年,镇志被评为“国优”印刷产品。1999年,修复明代古建筑群--泰山显灵宫,恢复“四月八”传统庙会。2000年3月,新加坡丘氏公会派世界著名书法篆刻家丘程光先生来左丘明故里寻根祭祖,并捐资数万元恢复古墓和墓门坊。是年6月22日,举行左丘明陵园奠基仪式,9月左丘明陵园首期工程竣工。是年9月,召开全国左丘明文化研讨会。近百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研讨、考证,认定左丘明姓丘名明,左为官名,里籍、祠、墓均在肥城市衡鱼村。在研讨会上印发了研讨会纪要,成立了中国左丘明文化研究会。是年12月,新加坡李氏基金通过香港公司惠寄10万元港币,支持左丘明文化研究与开发。2010年初被评选为国家园林城镇,根据《关于做好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县城评选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综合专家实地考查和评审结果,经研究,拟命名重庆市等41个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重庆市荣昌县等31个县城为国家园林县城,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等5镇为国家园林城镇。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04年境内有私塾33处,学生400余人,是年开始兴办学堂,建初等小学两处。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1930年,兴办初级中学福阳民众学校,招生50余人。至1949年,境内有小学33处,在校生172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9%。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东衡鱼中心村创办农民业校,10余年,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镇投资800万元建起3处高标准中学和3幢教师公寓。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校,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6345人。1993年镇筹集42万元资金作为教育基金,每年利息用于奖励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2000年,全镇有小学15所,在校生4291人;中学5所,在校生4927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457名。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792人,自1983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8项。1989年2月,党委书记王兹英在省科普文明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1990年,中国科协领导一行16人来石横总结科普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市电视台记者随从采访,外省市科协领导多次来石横参观。同年被评为“泰安市科普文明先进镇”。石横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诸如舞蹈、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泥塑等代代相继。建国后,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1958年建文化站,1960年建广播站,1971年建电影队。80年代强村和机关、学校建图书阅览室,镇建立档案室。1982年9月,成立史志办公室,1988年12月,《石横镇组织史资料》出版发行。1993年4月,《中共石横镇党史大事记》出版发行,成为境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年在泰安市党史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1997年8月,经史志工作者15年的辛勤劳动,石横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石横镇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74.8万字,着重记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二、三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志书还着重记述了石横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创造的光辉业绩,有力地体现了时代风貌。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十余名中医,几个大村有中药铺。1951年,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1956年成立大联营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54人。1959年建卫生保健站,1961年改为卫生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87年卫生院占地2.47公顷,有门诊、病房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4217平方米,医务工作者63人,病床60张,辖衡鱼1处卫生所,年门诊病人82911人次,住院1578人。此外有村卫生室42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4人。1990年12月,南大留卫生室荣获“山东省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1991年10月,全县除氟改水现场会在隆庄村召开。不久,省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考核验收组会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对隆庄村的改水工程、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属高水平达标。水降氟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石横卫生院投资30万元安装暖气,投资20余万元购置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被评为“泰安市配套改貌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有镇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室32处,病床178张。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及镇办企业有体育场、文化活动室等。石横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有300余年的历史,有“镖不打铜城,枪不扎石横”和“徐家的枪,梅家的棍,邹家的皮锤不用问”的歌传。建国后,石横武坛群英,多次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表演并获得荣誉。80年代开始,群众尚武精神复苏并发展。武坛老将振作精神,热心传艺。不少青年前来拜师学艺,业余武术训练场达20余处。学校师生亦掀起武术热,自愿成立武术队、组。
人民生活: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人均粮食80公斤,经济收入不足40元。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90公斤,经济收入46元。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吃细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穿着方面,70年代穿青、蓝、白单一色调衣服,如今穿着颜色多彩,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如今已有90%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北高余新村为全市最大的标准新村,达700余户。中东、南高余村建起居民楼,查庄村27户农民住进二层高档小康搂。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1.4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7000余部,移动电话10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80%。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1994年,全镇已实现“四通”(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油漆路),60%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由于机械化、电器化的实现,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村妇女形成“三个月种田,三个月游玩,六个月挣钱”的习尚。男子作为剩余劳力投入工业和第三产业。1989年10月,镇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敬老院,有40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在此欢度晚年。1998年,该镇被评为泰安市小康镇。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5元。
镇村建设:1987年12月,镇委副书记傅士华代表石横镇出席山东省小城镇工作理论研讨会。1990年12月,实现了百华里镇级公里竣工通车。1991年10月,镇驻地两条主街道建设竣工。1992年12月,镇驻地的马坊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4年8月委托泰安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石横小城镇规划”,共9图1书。自1997年以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楼房300多幢,拓宽改造9条街道,总长26公里,先后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山东省中心镇。近年来,该镇确立了“政府出台政策,厂矿出资修路,大户投资开发,市政负责管理”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以上。按总体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工业、商业、居住、文化、市政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建设,并充分利用保存比较完整的20余处名胜古迹,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优化了小城镇投资环境。2000年,建成了左丘明广场灯塔,投资70多万元完成了石横大街974米的硬化铺油工程。投资26万元,投工3.6万个,完成了左丘明南路3500米的路基拓宽工程。完成了以红石河带状公园为主的精品工程。春季一次性植法桐、桧柏3000株。石横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乡镇”。

辖3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下辖村:石横一村石横三村石横四村石横五村石横六村后衡鱼一村后衡鱼二村后衡鱼三村前衡鱼一村前衡鱼二村前衡鱼三村前衡鱼四村东衡鱼中心村东衡鱼国华村东衡鱼幸福村旅店村红庙村大寺村唐庄村四合村保安村对福山村仁里村正明山村圣佛寺村八道岭村泉胜村隆庄新华村隆庄汇北村南大留村北大留村双泉峪村查庄村西铺村道口村北高余村赵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