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地图
双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巴彦淖尔市南郊,南临黄河与鄂市隔河相望,西与杭锦后旗毗邻,北与临河区交融,东与五原县接壤。镇城面积66.69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6065户、21131人,总耕地面积14万亩(含河滩地5万亩)。双河镇资源优势:①双河工业园区占地1184亩,基础设施完善;②畜牧业发展迅速,2003年羊的饲养量20万只,存栏羊14万只,其中基础母羊12万只;③无公害生产基地,有河滩油葵6万亩、青尖椒等。四川省资中县双河镇
资中县双河镇位于县城南15公里,地处东经104º37′,北纬27º40′。东北与公民镇接壤,东南与陈家镇相邻,西南与宋家镇交界,西与新桥镇接壤,北与兴隆街镇交界。全镇幅员面积51.38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220个社,10663户,358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9人,多为汉族,还有回族、苗族。1992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资中县公民区的双河乡、上马门乡、石家冲乡合并组建成立资中县双河镇,政府驻地双河场。因场南金峰寺、场北上马门两条小河在场东汇合,得名双河。双河属浅丘地形,浅丘、坪状、低山地貌,海拔330米至646.4米,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5ºC—16.5ºC,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为310天。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红、黄、黑、白”——红色的页岩机砖,黄色的石英砂,黑色的煤炭,白色的石灰石,还有天然气和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桔、花生、油菜、茶叶;养殖业以养猪、鱼、鸡、鸭、兔、蚕为主;乡镇工业以开采煤炭、开采白石、精洗石英砂、页岩矸石机砖、冶金铸造、蚕茧制丝,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辖区内有镇中心校1所,小学二级学校2所,幼儿园3所,初中18个班,小学43个班,在校学生2904人,在园幼儿360人,教职员工162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医务人员10人,乡村医生32人。镇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群工办、财政所即“五办一所”。按有关规定设置有: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宣传、统战、司法所、派出所;事业单位设置有:国土所、建管所、劳保所、广电站、文化站、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水电站、林业站、统计站、卫生办、计生服务站。有镇干部110人,其中国家行政编制干部39人,其中行政工勤9人。大学本科20人,大专文化53人,中专高中36人,初中7人;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镇长1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方面蓬勃发展,人民建设稳步增长,特别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招商引资,重点发展工业,现已拥有11个上规模的工业企业,56个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51个个体工业企业,一个招商引资上亿元,年产21万吨精煤的项目已正式投产。双河镇党委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工业强镇、工业富民”的战略目标,现正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积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双河实际,发扬自我加压,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战略和气魄抓发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37.5万元,农业总产值10927万元,工业总产值7777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10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比上年增加280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5万人;计生率85.33%,年末总人口35855人。双河镇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展望未来,双河镇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双河镇的各项事业已取得明显进步,但还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够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双河镇人民在前进的征途上,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相信双河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一个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工业重镇必将建成。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绥化市境内东北部,距市区35公里处,该镇南有呼兰河,北有诺敏河横贯境内,属于冲积平原,地势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地形东西较宽,南北略窄。全镇总人口24634人,所辖10个行政村,54个居民组,39个自然屯。该镇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536毫米。双河镇交通便利,绥绥公路、秦三公路纵横交错,距秦家火车站15公里,距四方台火车站20公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镇主街水泥路面横贯东西,成为绥北四镇的交通命脉,为繁荣双河经济,促进区域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双河镇,原名“下集厂”,与东北部的“上集厂”(今绥棱县上集镇)相对应。始建于1854年(清咸丰四年),1857年(清咸丰七年)规划街基时,因地处呼兰河、努敏河之间,故称“双河”。原属呼兰城守尉管辖。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划归新设置的绥化厅管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双河区。中华民国成立后,设置双河乡,隶属绥化县。1926年设置第四区。东北沦陷时期,先后设置双河区、双河保和双河村。1936年修筑城墙,东西1.5公里,南北1.2公里,墙高2米;外有护城壕,深1.5米,宽2米,四面各设1门。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双河区。1946年10月,划归绥东县管辖。翌年6月,撤销绥东县,又划回绥化县。1951年12月,设置双河镇,隶属第十二区。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双河乡。1958年8月,将双河、三河、五营、秦家4乡合并,成立双河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双河、三河、五营、秦家4个公社。1962年将双河公社又划分为双河、兴和两个公社。1984年3月,将双河公社改为双河乡,同年12月改为双河镇。双河镇历史较久,清末民初,手工业作坊有木匠铺、皮铺、油坊等,大部分兼营商业,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已形成较繁荣的小集镇。全境地处两河之间,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是全市水稻主要产区之一。镇办工业有制砖厂、油粉厂和木器厂等。境内西北村村北300米处有古城遗址,俗称“小城子”,平面为正方形,周长1200米,已垦为耕地。湖北省钟祥市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湖北中部,地处汉江中游,系钟祥市经济重镇,全镇面积248平方里,总人口54632人。辖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辖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双河、官冲、双丰、黄坪、尹坪、天台、双龙、夏冲、光明、民生、村坪、丁坪、双冲、长冲、班竹、丽山、周坪、段集、罗冲、白云、高楼、杨坪、老冲、崔岩、肖坪、三周、竹林、曾集、石龙、藕湖、大桥、三里、龙峪、乐乡关、南棚。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双河镇属丘陵地带,气候属西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16.3℃,年均无霜期239-255天,年均蒸发量度1423mm,年平均降雨量为960mm。辖区总耕地面积56000亩,荒山荒水面积86400亩.近年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共发展银杏30000亩,花生30000亩,莲藕5000亩,花卉苗木1000亩,2002年粮食总产量25900吨,花生产量9000吨,油菜籽产量4300吨,水果产量19471吨,莲藕产量20000吨,鲜鱼产量6425吨,生猪出栏47876头,南江黄羊出栏11200只.实现农业总产值31571万元。实力雄厚工业发达现有乡镇企业11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一家,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四家。双河镇是湖北省百强乡镇、荆门市十强乡镇,2002年被评为全省首批“金融信用乡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汽车配件、塑料化工、机械制造、水力发电、建筑建材、装卸运输、矿山开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生产60多种产品,并形成了30万支汽车半轴、30万吨普钙、20万吨尿基复合肥、15万吨硫酸、10万吨碳铵、1000万条塑料编织袋、6000万块红砖、60万吨水泥等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获“省级管理先进企业”两家,创部优产品两个,创省、地优良产品三个。全镇有“金祥”牌汽车半轴、“鄂中”牌系列肥料,“钟厦”牌水泥等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焦(作)柳(州)铁路、207国道和襄荆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郢胡公路和双河河流横穿东西,陆路水路纵横交错,可谓“千里客商一日还”。沟通华中与华东电网的电力枢纽工程——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建在该镇,境内另有35千伏变电站三座,装机容量700千瓦时的响水洞发电站与华中电网并网,引资兴建的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充足的电力能源为双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该镇建有移动通讯机站两座,2000门光缆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主要特产盘龙菜,“盘龙菜”又称“蟠龙菜”,俗称“卷切子”、“剁菜”。源于湖北省钟祥市,自明嘉靖元年始,至今460多年享有盛誉,被列入中国食谱之中。数百年来,湖北钟祥市人民一直将“盘龙菜”视为“皇菜”。此菜红黄相间、色泽鲜艳、造型美观、鲜嫩可口、油而不腻。每逢宴请宾客,席面上必有一道“蟠龙”菜,历来有无“龙”不成席之誉称。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
双河镇位于金寨县西北部,梅山水库上游,南与桃岭乡相连,北与铁冲乡、汤汇镇接壤,西与南溪镇毗邻,东与全军乡交界,位处北纬31°35′至31°42′,东经115°34′至115°47′,平均海拔350米。境内群峦叠翠,九条主要山脉犹如巨龙奔腾,古称“九龙传珠”之镇。全镇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1个村(街),2.46万人。200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省发改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连续五年被市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镇”。连续三年荣获县委、县政府授予“乡镇目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六安市首届创建文明乡镇先进乡镇。双河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涌现了洪学智、余嗣贵、严家安等十位共和国将军和冯纪新等省部级领导人。解放后,已查实革命烈士492人,红军流失人员268人。双河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博大精深,人文景观底蕴丰厚。双河道观始建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批准对外开放,每年有两期庙会(农历三月二十八、十月十五日),届时周边数十县市十万余人前来朝山敬香、经商旅游。境内悬剑山海拔91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以山峻峰险、奇松怪石、树拙洞幽、夏荫冬凌及敦厚淳朴的民风、优美的传说而闻名,是皖西的又一处旅游胜地,素有安徽“小黄山”之美誉。双河物产富饶。盛产生姜、蚕桑、板栗、天麻等农副产品。建有生姜基地3000亩,年产鲜姜4500吨,天麻基地10万平方米,年产天麻350吨,花岗石贮量300万立方米,素有“药材基地、板栗富园、石材之镇、西部鱼市和‘皖西生姜第一镇’”之美誉。双河投资环境轻松。全镇拥有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创工业产值2.33亿元,解决就业人口980人。近年来,双河镇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强工业,特色农业树品牌,扩张集镇活三产,生态旅游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不动摇,镇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8亿元,财政收入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5元。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
乡镇简介:双河镇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南,原为双河区公所驻地。1992年2月撤区为乡时,由原双河镇、新塘乡、九十铺乡组成的双河镇。东与舒城县接壤,东北与肥西县接壤,南与施桥镇接壤,丰乐河三条支流在镇内交汇。总面积89.5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20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双河镇是一个有三百年历史的古镇。传说清代中叶,刘铭传收复台湾后,弃宫回乡,曾在双河镇北岸中街码头建立门楼,撰刻“双溪古镇”四字于其上,双河镇由此得名。双河镇历来是重面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民溪有“买不尽的双河,装不完的三河”之说。双河镇交通便捷,距六安仅40km,距合肥50km,距舒城15km。省道六舒三公路贯穿全镇,镇内每天有数班客车开往合肥、六安、舒城等地。双河镇交通便捷,气候宜人,属江淮分水岭乡镇。双河镇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人才之乡”美誉;双河镇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盛产优质粮油,有“鱼米之乡”美誉;双河镇建有全省第一座“农民文化宫”,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称号。有“文化之乡”美誉。双河镇是一方充满朝气、涌动活力,焕发生机的热土。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坚持科教兴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富镇、环境靓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行政辖村:街北村引河北村友爱村草堰村春光村汤院村晁仓村谢郢村许楼村墩子湾村柳树店村莲花堰村六岭村椿树村九十铺村古埂村柿树村孙岗村邬桥村雨淋岗村祁塘村白洋村曙光村枣林村月河村高峰村新塘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0920男21043女19877家庭户户数11341家庭户总人口(总)40449家庭户男20701家庭户女197480-14岁(总)103260-14岁男55220-14岁女480415-64岁(总)2755315-64岁男1411515-64岁女1343865岁及以上(总)304165岁及以上男140665岁及以上女16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325
区域概况:该镇位于资中县城南15公里处,辖18个村,220个社,1个居委会,新开发董家堰和道班两个居民小区。有9000多户34000多人口,耕地26000多亩,幅员面积51.5平方公里,盛产水稻、玉米和小麦。政府驻地双河场。资威铁路、资威二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1995年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光纤电缆已联网,通讯便利。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桔、花生、油菜、茶叶;养殖业以养猪、鱼、鸡、鸭、兔、蚕为主;乡镇工业以开采煤炭、开采白石、精洗石英砂、页岩矸石机砖、冶金铸造、蚕茧制丝,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行政区划,双河镇下辖村:河堰口村水口庙村安木店村葫芦寺村长堰塘村长山岭村猴子店村上马门村董家堰村向家扁村金举寺甘家坳村雁家嘴村菩提寺村天宫堂村吕家冲村永福庵村芦茅冲村
资源环境:双河属浅丘地形,浅丘、坪状、低山地貌,海拔330米至646.4米,亚热带湿润季节气候,年均气温15℃—16.5℃,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无霜期为310天。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红、黄、黑、白”——红色的页岩机砖,黄色的石英砂,黑色的煤炭,白色的石灰石,还有天然气和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镇内有水库5座,工程蓄水量300多万立方米,可充足供应农用灌溉和工业用水,场镇和镇办企业均饮用水库自来水。3.5万伏高压线横穿境内,临近有楠木寺、熊桥两个变电站和一个楠木寺坑口电厂。资威天然气管道从境内通过并开有口道。水电路气及通讯均属高档。境内煤炭、白石、页岩蕴藏丰富。煤储量1800多万吨,尚有2000多万吨深层煤待开发,现有年产10万吨原煤的镇办煤矿2个。白石储量1.2亿吨,现有村办白石厂12个,年产白石50多万吨。现镇村个体办有页岩矸石机砖厂5个,可年产机砖4000多万匹。
经济发展: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25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48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845万元,乡镇工业已有4000多从业人员。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37.5万元,农业总产值10927万元,工业总产值7777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310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比上年增加280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5万人;计生率85.33%,年末总人口35855人。
社会事业:辖区内有镇中心校1所,小学二级学校2所,幼儿园3所,初中18个班,小学43个班,在校学生2904人,在园幼儿360人,教职员工162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医务人员10人,乡村医生32人;,镇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群工办、财政所即“五办一所”。按有关规定设置有:武装部、团委、妇联、工会、宣传、统战、司法所、派出所;事业单位设置有:国土所、建管所、劳保所、广电站、文化站、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水电站、林业站、统计站、卫生办、计生服务站。有镇干部110人,其中国家行政编制干部39人,其中行政工勤9人。大学本科20人,大专文化53人,中专高中36人,初中7人;镇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人,镇长1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
人口数据:该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464男18931女17533家庭户户数9305家庭户总人口(总)31744家庭户男16339家庭户女154050-14岁(总)76970-14岁男40750-14岁女362215-64岁(总)2622915-64岁男1363915-64岁女1259065岁及以上(总)253865岁及以上男121765岁及以上女132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