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地图
水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制沿革
宋、明两代,水口镇隶属永宁乡清泰里(淳湖一带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清泰里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带属梅中里淳湖社);民国时期隶属德化县第二区,设水口乡;解放后,设德化县第三区;1956年8月,改为水口区;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水口乡;1992年7月撤乡建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695男26187女25508家庭户户数13512家庭户总人口(总)51480家庭户男26055家庭户女254250-14岁(总)201630-14岁男109970-14岁女916615-64岁(总)2756315-64岁男1331315-64岁女1425065岁及以上(总)396965岁及以上男187765岁及以上女209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8070
辖区人口
水口镇下辖水口、朝天桥2个居委会,溪岚、汶潭、嵩溪、岭边、湾口、水潮6个村。全镇人口106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00人,人口居住集中。
简介
水口镇地处黔、桂、湘三省边陲,位于黎平县东南部,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是黎平县南下两广的重要通道,与洪州、德顺、中朝、顺化、肇兴、龙额、雷洞等乡镇毗邻,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个自然寨,258个村民小组7390户33827人,是黎平县第二大镇。全镇共有51个党支部,党员689名,其中女党员21名。镇内以侗族、苗族为主聚居,总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1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78亩,人均耕地0.45亩。属边远贫困的典型山区。全镇通公路9个村,通电37个村,通程控电话10个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境内平均海拔425M,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90—300天。
历史文物概况
水口是一个边关重镇,历史悠久,气候怡人,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民俗风情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中越界河两岸风光、中越烈士墓园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镇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景点就有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水口二炮台、业秀园(陆荣廷故居)四处,当前以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311高地)等景点的保存、开发最为完好,随着沿边三级公路等边境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的竣工,这些旅游景点将涣发更加迷人的光彩。311高地又名奉村炮台,位于水口镇西面,距水口集镇2.5公里。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以后,清末抗法名将士苏元春奉旨边疆,为了巩固国防,抗御外侮,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中越边界线上建立了关、隘、卡和炮台等一系列国防设施,奉村炮台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这些设施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奉村炮台海拔311米,1979年我边防某部进驻炮台后,对原有设施进行了修葺、加固和扩建,并把它命名为311高地,从山脚到山顶共有622级台阶。主、副炮台共6座,建筑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几个不同高度的山峰上,与越南隔河相望,登高眺望,中越界河两岸风景和越方景物尽收眼底。1998年2月,驻守311高地的边防某部撤离后,311高地交由龙州县旅游局管理,1998年5月被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南宁地委、南宁地区行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军分区共同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并对景区进行了大量维修,修筑了一条l公里的水泥道路与沿边三级公路相接,使311高地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311高地已成为龙州县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内停车、饮食、住宿、娱乐等设施齐全,每到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到景区旅游、休闲。
一、镇域概况
水口镇位于南雄市东南部,距市区21公里,与本市黄坑、南亩、江头、黎口、湖口等镇相邻,西南面与江西省全南县陂头镇接壤。境内有市属中型水库宝江水库、小型水库梅花水库和泷头林场。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10亩(其中水田16821亩,旱地10089亩),林地面积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万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总人口23679人,其中农业人口22322人,居有少数民族畲族。
简介
水口镇地处铜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全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1234人,辖1个居委会、10个村、65个社。该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坚持“心贴群众,超常发展”为主题,以“兴工富镇”为中心,认真落实县委“2363”发展战略和农业“222”工程的发展思路,奋力拼搏,强抓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