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巢湖市地图 > 无为县地图 >
蜀山镇地图
蜀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置沿革

1985年,蜀山镇辖8个行政村(以下简称村),144个村民小组,有4397户,人口16434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1992年,撤区并乡,蜀山镇辖31个村、一个街道居委会,共4275个村民小组,15006户,人口约6.3万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1995年撤乡并乡,蜀山镇辖16个村,一个街道居委会,共232个村民小组,7806户,人口3.4万人,总面积55平方公里。2004年并村,蜀山镇辖蜀山、黄姑、西河三个街道居委会,蜀山、黄姑、阮疃、集中、张李、仁泉、凤凰、拾联、新安、方圩、天保、苏疃、白湖13个村,1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5万人,总面积56.4平方公里,蜀山街道为镇政府所在地。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9946男15577女14369家庭户户数8583家庭户总人口(总)29528家庭户男15261家庭户女142670-14岁(总)84790-14岁男45350-14岁女394415-64岁(总)1938615-64岁男1001015-64岁女937665岁及以上(总)208165岁及以上男103265岁及以上女104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646

基础建设

集镇建设:1995年1月县政府批准了蜀山镇建设规划,2002年县政府批准了蜀山镇旅游街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总占地面积300亩。1997年军二路改线,蜀山镇在老街道南侧新建了一条长约3.5华里的蜀山新街,新街铺设了宽为15米水泥路面与老街融为一体,同时对老街进行了道路修整,全部铺上水泥路总长约为2.5华里。扩建了农贸市场,范围延伸至军二路,总面积已达15亩。1999年,在新街两侧道路旁架设了路灯。截止2005年度,整个集镇扩大到了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00人,为发展个体工商经营管理户达600多家,除镇政府机关外,镇直驻镇单位已达30多家,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达到空前绝后的繁荣,蜀山集镇真正成立蜀山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蜀山镇共有自来水厂5个。分别是1993年投资35万元新建的蜀山镇自来水厂;2002年投资82万元新建的集中自来水厂和投资205万元新建的黄姑自来水厂;2003年投资70万元新建的新安自来水厂;2004年投资42万元新建的拾联自来水厂;管网覆盖全镇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日供水1200吨,受益人口18000人。
交通:截至2005年底,全镇修建乡村道路总里程225.7公里,其中四级公路17公里,总投资812万元,以工代赈215万元,个人捐资15万元,村民自筹82万元,乡镇帮扶104万元。20年来,共为国家征缴交通规费、税收款约1800万元。
水利:蜀山镇境内共有两处国营水利站,即临河圩中心排灌站、西河排灌站,总装机容量1090千瓦;四座乡属站,即团结圩圩口的苏疃站,团结圩站和茅草埂站、七联圩圩口的奶奶渡站、凤凰站;总装机容量1000千瓦,村属站共26座,31台电机,总装机容量797千瓦。全镇总装机容量2887千瓦,总受益面积达5.3万亩。20年来,全镇新疏浚河道29.5公里,治理河埂圩堤65公里,开挖山塘水库200余万立方。
供电:蜀山供电所地处蜀山东街,服务覆盖13个行政村和蜀山、黄姑、西河三个街道,用电户数8957户,其中居民用电8710户,动力用电247户。庐江至无为110KV线路一条,从西至东横穿全镇,另外35KV线路两条。分别为巢湖长江水泥厂和百胜水泥厂专用。全镇10KV线路总长为106.5公里,400V、200V线路长约483.2公里,拥有专用变电台区47座,公用变电台区60座,共计107台配变,配变电总容量达10704KVA。1992年投入运行的35KV变电所一座,该变电所保证四个乡镇(百胜、鹤毛、泉塘、蜀山)及三个大型企业的用电(两个水泥厂和天一石矿),共有35KV配变11300KVA12台,8条出线。自1998年11月农网改造以来,全镇共建改配电台区60座,一期改建22座,二期改建38座。经过农网改造大大改善了全镇用电线路状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保障了全镇工农业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邮电:蜀山邮电局成立于解放初,1994年初开通程控电话,1998年完成企业改制,实行邮电分营,组成邮政、电信、移动三家,实现了个人委代办经营与自办移动业务相结合。三家服务范围为蜀山镇、百胜镇、泉塘镇、鹤毛乡四个乡镇,覆盖70个村。截止2004年底,交换机容量达2万门,程控电话百分之百覆盖,程控电话用户18500部,移动电话用户16500部。

社会事业

文化:广播电视蜀山镇广播站成立于1992年撤区并乡之时,由黄姑乡、蜀山镇两个广播站合并而成,整个输送信号至13个村。1995年建无线调频发射台,信号传输各自然村,同年开通了有线电视,接收18套节目。2001年事业单位改制,文化与广播合并成文化广播电视站。2003年底,接通县有线电视信号,收视38套节目。5个村开办了有线电视分站。2004年底,全镇有线电视用户率达2500户。旅游泊山洞座落在无为西南下泊山中,距县城38公里,地处无为、庐江、巢湖两县一市交界处,二军路横亘下泊山下。《徐霞客游记》载:白湖之畔,往来栖避,故名泊山。自1994年开发以来,先后投入350万元,建成了江淮独秀的古溶洞。全洞面积约4000平方米,游程长800米,洞分三层共有18个大景区、186个景点。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其“石枝、石花、石猴、石鹅管”为溶洞“四绝”,且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是典型的克斯特地貌,美丽的地下宫殿,故有“江北第一洞”美称。洞旁200米有一座“小九华”之称的泊佛寺,内有格调高雅、文物书画根雕展馆,山巅有“清风阁”一座,巍然数里可瞻。蜀山镇仁泉村有一仁泉井。相传三国时,曹操领兵伐吴,行至此泉,人乏马困,军中疾病流行。曹军饮此泉而病愈。曹操驻马叹曰:惠尔仁泉,遂得名。千百年来,泉边石头仍留有曹操驻马泉边的蹄印。旧时,泉边有一石狮,传说石狮常现身农家阡陌殃苗,农人怒而投石,中其上额,毁其容而为一尊石墩至今。
教育:1985年教育仍实行县、区、乡三级管理。时蜀山区教育办公室辖蜀山、黄姑、百胜、关河、郑河、合毛、泉塘、建国8个乡(镇)教办室。全区共有小学71所,教学点47个;初中8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所;两年制高中1所。全区小学在校生12878人,初中在校生4404人,高中在校生341人。小学专任教师399名,初中专任教师137名,高中专任教师16名;小学代课教师56名,初、高中代课教师26名。1985年全区小学入学率为95.6%,巩固率为97.8%,毕业率为88%,学龄儿童普及率为95.1%。到1987年,8个乡镇顺利通过初等教育验收。1987年以后,教办的主要工作由抓普初转到抓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2年撤区并乡,区教育办公室撤销。将蜀山、黄姑、百胜、建国四乡并为一乡,更名为蜀山镇教育办公室。1995年乡镇再次撤并,将蜀山、黄姑并为一乡,名称仍为“蜀山镇教育办公室”,直至2004年4月止。2004年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又撤销蜀山镇教育办公室,成立了无为县蜀山中心学校。改制后的蜀山中心学校即包括原黄姑初级中学,到2005年,蜀山镇有县直属完中1所,2005年招生在校高中生1120人,初中生810人;教职员工107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72人,学历合格率90%,初中专任教师35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拥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8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正在改建中,教学楼三栋共3300平方米,标准化操场1座,学校总占地面积为52亩。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建制完小7所,教学点5个,中心幼儿园及学前班6个;初中在校生1538人,小学在校生3633人;教职工158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34人,本科合格率占初中教师总数33.9%,小学专任教师91人,大专学历占小学教师23.5%,初中学龄入学率99.7%。到2005年底,除县危改资金拨付外,20年来,镇政府共为全镇教育投入622万元(包括民、代课教师补助、报酬),新建9所小学教学楼9栋,计7627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5612平方米。初中拥有电脑30台,多媒体教室1个,完小和教学点按要求分别配备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远程教育收视系统。
卫生:蜀山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0年,2005年拥有100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500平方米的住院楼,9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及600平方米商住楼各一栋。2004年底编报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项目,即拟建1200平方米的新型住院部大楼计划。全院现有职工235人,中初级医务人员32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院内设11个临床科室,有病床30张;进口B彩(法)1台,麦迪逊B超机及图像记录仪1台,中日合资制造的彩色经颅多普勒300毫安双床双球管X光机一部,日本进口新型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及口腔科全套设备1台,另有胃镜、半自动化分析仪、尿八项检验分析仪、裂隙灯、三导联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十一孔手术无影粉、万能手术床、手术刀包导医疗器械。医院还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和系统软件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到2005年底,用于卫生事业总投资达150万元。2002年以来,镇全面实施了住院分娩,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左右;儿童疫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9.8%,其中糖丸、百白破、麻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在100%;医疗服务辐射泉塘、洪巷、百胜、鹤毛周边四乡镇。2000年,一次性通过卫生部一级甲等医院的创建验收,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被无为县人事局、总工会、监察局联合评议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
计划生育:蜀山镇于1992年3月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并在政府机关抽调懂业务、善管理的骨干组成计生组织。撤区并乡前,镇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1992年人口出生率为14.73%,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9.2%,上环率98%,结扎率97%。计生办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对象送证上门,对外出群众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与流入地保持联系,共同做好计生对象服务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人口状况

2005年全镇总人口为34618人,其中男性18348人,女性16270人;农业户口8033户,30985人,非农户口908户,3633人。除汉族外,有高山族4人,藏族、回族、黎族各3人,蒙古族2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阿昌族各1人,共20人,占总人口的0.06%。

自然资源

全镇土地资源丰富,多为潜育型青湖泥田土,底质厚,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水稻。主要水资源有西河、劳改河、郭公河流域,水系发达,圩内河渠沟叉星云密布,总长达40-50公里;镇境内山林资源有下泊山、凤凰山、团山、鸟官山、老陈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石灰石,储量超过2亿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蜀山镇旅游资源也较发达:皖北第一洞——泊山洞旅游景区就坐落在方圩下泊山的脚下,洞内共开发三层形成十八大景区、186个景点,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石枝、石旗、石花、石鹅管堪称溶洞四绝。另蜀山镇打造的旅游街,正在形成“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