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永州市地图 > 道县地图 >
四马桥镇地图
四马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村情简介

四马桥:原以区乡大洞名(洞:南方方言,意指山区间平原或田地)四眼洞为村名,传说为方便帝王车驾过河,专在此处建造桥梁,故名驷马桥,简写成四马桥。是四马桥镇政府驻地,设有闹子(闹子:南方方言,意为乡村集市),逢农历一、四、七赶闹子,是道县东南部物资交流中心。辖四马桥东部新闹子、张家院子、欧家洞、板下洞、新土垒、老土垒、清水塘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71.5公顷,424户,1819人。
农科站:析出于四马桥村,因在羊角坝设过农科站,故名,但该村村民仍自称为四马桥。辖四马桥西部老闹子、王家、茶叶巷口、鹅眉塘、羊角坝、立巴岭、东垒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64公顷,386户,1913人。
华山:村后有山,形如电影《智取华山》中的华山,为鼓舞人们斗志,取名华山。是该镇最大的行政村,有最多的自然村。辖寨子脚、下寨子、新屋地、李皮山、邓家、藠头坪、蒋家湾、龙家、周家岭、桐子山、小汪岭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125.6公顷,488户,2182人。
燕山脚:建村于燕山脚下,得名。辖燕山脚、朝家塘、祖山脚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49.5公顷,209户,879人。
密里洞:周围树木茂密,取名密里洞。辖密里洞、虎口辽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39.1公顷,145户,683人。
梁木洞:以村后一株梁木树定村名。辖梁木洞、韭菜坪、栗山岭、白竹山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55.3公顷,234户,1254人。
岩头:村后山上有岩洞,得名岩头(岩:南方方言,意指石山山洞)。此村是清未天地会升平天国农民起义将领何贱苟的家乡,但何家人当时已被斩草除根。辖老院子、上岩头、下岩头、槐树脚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24.5公顷,129户,644人。
上屋冲:建村于半山脚,得名上屋冲。辖上屋冲、老屋冲、口子山、陈家、新家庄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45.5公顷,223户,975人。
立山脚:后山多栗树,取名栗山脚,后雅化为立山脚。辖立山脚、龙头山、成家山、邓家洲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66.1公顷,295户,1405人。
周家山:以姓取村名。辖周家山、石寨脚、上岭洞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8.3公顷,234户,1053人。
麻湾:村前河湾地常种麻得名。辖麻湾、塘尾、立口洞、社子坝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39.3公顷,276户,1198人。
鸡公神:先民逃荒至此,天色微明,四顾无村,而闻喔喔鸡鸣之声,异之,取之鸡公神。辖鸡公神、水古井、下湾、黄家洲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64.9公顷,423户,1432人。
坳背洞:建村于山坳背后之田洞中,故名。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39.7公顷,124户,464人。
凤兴洞:从坳背洞村迁来,两侧山岭,中间田洞,地形如凤凰展翅起舞,取名凤形洞,讹成凤兴洞。辖凤兴洞(又名亥屋岗)、老洞、内洋冲、沙子冲、芭蕉冲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40.6公顷,218户,964人。
塘坪:村中一塘,塘边昔为空坪,取名塘坪。村内原有红龙庙,是革命烈士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被捕地。辖塘坪、彭家湾子、许家坝、蒋家山、沃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48公顷,213户,980人。
婆仂园:昔有老太婆,在此灌园,取名婆仂园。辖婆仂园、团鱼山、枇杷山、响鼓石、增家潮、黄竹板、米筛井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76.7公顷,205户,823人。
杨家:以姓定村名。辖杨家、上打鼓岩、下打鼓岩、蒋家湾子、洲子山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8公顷,223户,1171人。
陈家:以姓定村名。辖陈家、李家、鼎锅岩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31.1公顷,182户,877人。
魏家:以姓定村名。辖魏家、大理坪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27.2公顷,212户,864人。
金狮庵:昔有“金狮庵”,故名。辖金狮庵、鸡婆丘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45.2公顷,169户,901人。
社头:建村于社坛之上头,故名。辖社头、潘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40.8公顷,194户,932人。
八亩洞:田洞宽约八亩,取名八亩洞。辖八亩洞、廖家、林家山、水油榨、七枫坳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45.1公顷,214户,897人。
滴水营:山上泉水叮咚,绵绵不断,昔设过兵营,取名滴水营。辖滴水营、定山冲、老鼠园、南木源、跳山塘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7.7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281户,1246人。
卜石塘:石山点点,如人卜地,村边有塘,故名。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19.1公顷,134户,538人。
东关岭:地处东方山岭关隘,得名东关岭。辖东关岭、老院子、廖家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22.7公顷,105户450人。
早禾田:地势高,水源少,原适合种植早稻,取名早禾田。辖早禾田、大湾岭、社屋地、庵子山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98.1公顷,253户,1261人。
毛里坪:地势平坦,遍野毛栗,取名毛栗坪,简化为毛里坪。辖毛里坪、岩口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51.5公顷,168户,777人。
富足湾:原山湾里有一片苦竹,故名苦竹湾,后取丰衣足食之意改为富足湾。辖安头山、富足湾、三坝头、大园里、洞中村、高家冲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5.6公顷,189户,875人。
大井头:村前头有口大井,取名大井头,民间常将该村与富足湾合称为小周塘。辖大井头、五亩岭、老屋地、黄家岭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29.3公顷,144户,658人。
罗家山:从彭家村分出,取安家落户之意命名为落家山,后雅化为罗家山。辖罗家山、格洞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顷,121户,862人。现四马桥镇已将该村分设为罗家山、格洞两行政村,但未获县政府批准。
格洞:从彭家村分出,与彭家村隔田洞相望,故名隔洞,后雅化为格洞。该村从罗家山村分立,现未获县政府批准。
周塘营:以此地原有一口周姓的塘,又昔设过兵营,取名周塘营。辖周塘营、鸡公山、水岩、龙古冲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72.1公顷,364户,1469人。
彭家:以姓为村名,因所处地形似喜鹊,俗称喜鹊彭家。辖彭家、大岩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4.1公顷,437户,1744人。
郑家:以姓为村名,因所处地形似喜鹊,俗称喜鹊郑家。辖郑家、格江铺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107公顷,367户,1526人。
三角洞:同围是山,中间田洞成三角形,取名三角洞。辖三角洞、恩湾、梅子窝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1.5公顷,150户,588人。

文化遗址

道南书院创建于乾隆初年(1736),由道州刺史杨玉山创立,原为义学。道光六年(1826)贡生魏文选纠集乡邑名绅重修,规模宏大,花银达数千两,始称道南书院。院有学田数百亩,以田租作学生的膏火银,所聘请的教师皆为名家。咸丰元年(1851)增建泮池,池中建东西两阁,以泮桥与阁相连,气势甚为可观,又请名士何绍基撰写《道南书院碑记》,魏文选自撰《道南书院志》。清末以来,学制虽经多次变革,但原址仍旧办学不止,今为四马桥镇中学,近人题有“道南书院旧址”数字,供人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