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六盘水市地图 > 六枝特区地图 >
梭嘎苗族彝族乡地图
梭嘎苗族彝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

陇戛苗寨的女孩子五六岁就要学绣花,八九岁就要学蜡染。蜡染,用扁平的蜡刀沾上蜡液,在细白布上勾画出记熟的图案,然后将画好的布放入染缸染色,再用水煮去掉蜡,这时一块上好的“花布”就呈现出来了。苗装,先要有麻布,将摊开的麻杆晾晒干,把麻丝撕剥下来,用纺车编织成厚实的麻布。麻布有了以后,配上前边的蜡染细白布,再加上苗家女的巧手峰值,就成了别具一格的苗装。三眼箫,其声悠扬呜咽,如泣如诉,是“箐苗”乐器的主体。三眼箫加上口弦、木叶、唢呐、芦笙、牛角等共同构成这支奇异苗裔的乐器体系。刻竹结绳记事,在陇戛是惯常的记事方式。以婚葬为例,活动过程中,用“刺竹”记录各寨馈赠的礼物礼金,红白喜事完毕,主事者与主人家当众报帐,无异议则烧竹毁绳。寨老、寨主、鬼师,陇戛苗寨寨中事无具细,自有寨老、寨主、鬼师这类自然领袖作主。内外纠纷、婚配丧事、行医算命等不分大小,各司其职,条理分明。节日,陇戛民族节日中有特色的是跳花坡、祭树节、祭山节和耗子粑节。-跳花坡,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花坡场中间栽插一棵花树,青年男女围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到坡上对歌,以歌为媒,以舞传情,恋爱人生。-祭树节,在农历二月第一个龙日。寨子附近找一处茂密地林子,选一棵最古老最高大的树作为祭祀对象,全寨凑集猪、鸡、粮食,等鬼师或家师念过咒辞后,在古树下挖坑埋4-个装满水的土坛子,用石板盖住,这一刻外人不得窥视,族内人不准随便走动,妇女更是不得参加。树下祭祀的主要内容是杀红毛公鸡请祖先享用,祈请祖先保佑。祭祀完毕,全村所有男性痛饮一番,至此,整个祭树方告结束。-祭山节,在农历三月初。程序跟祭树节相同,只是鬼师或家师要将埋下的水坛打开,观察水的盈缩,以预测当年的收成和祸福。-,耗子粑节,在农历十一月。据传说,古时有一年耗子特别多,四出损害庄稼,老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消灭耗子,确保了农业丰收。从此以后,月当地人都要过耗子粑节,组织打耗子,以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先。由于历史上梭戛乡与外界很少联系,所以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梭戛民俗文化深受文博界的青睐,1998年中国(中、挪合建)第一家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落户梭戛。该博物馆由原生状态的梭戛12个村寨和建在陇戛寨脚的资科信息中心组成。

头饰

这支苗裔的标识是其独特的头饰。关于头饰的来历,当地有一种传说:清初,吴三桂平定水西宣慰使安坤后,很多依附安氏的苗民四处散逃,躲到织金、郎岱交界处的森林中,以后逐渐聚居在梭戛方圆近百公里的地界内,形成所谓的“箐苗”本世纪以来。为了哄吓、迷惑林子里的野兽,开始在头上戴上奇特的头饰,这种头饰先在头发中扎上牛角样的木板,然后用麻线、毛线、头发等盘结而成。据称,这种“头发”重的有2公斤多,披散下来的长发有3米长。